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雖是宦官卻立下諸多軍功,是趙光義登基為帝的重要功臣

他雖是宦官卻立下諸多軍功,是趙光義登基為帝的重要功臣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宦官這一人群都有很深的成見,趙高等玩弄權術的宦官更是千百年來受到唾棄。一般認為,宦官總是仰仗皇帝信任霍亂朝政,而在北宋初期,有一個宦官早年間領軍打仗立下不少軍功,後來更是兩度參與皇位更迭,在宋初的政治鬥爭中頗為重要。

此人名為王繼恩,並非我們印象宦官都是怯懦羸弱的樣子,王繼恩雖然是凈身之人,卻頗為勇武。在宋太祖趙匡胤征戰四方期間,王繼恩就跟隨在旁立下不少軍功,因此趙匡胤對他頗為信任,他「王繼恩」之名也是趙匡胤特意賜予的。

後來,王繼恩是趙匡胤的近臣,頗受信任。而在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晚上,趙匡胤召喚弟弟趙光義喝酒,第二天離奇暴斃。據《宋史》記載,趙匡胤的皇后曾命王繼恩急召宋太祖四子趙德芳入宮,而王繼恩卻手持遺詔徑直前往趙光義府中,幫助趙光義穩定了局勢,之後不久趙光義登基為帝。

有關宋太宗皇位是否正統的問題,歷史上一直有很大爭議,而毫無疑問王繼恩是趙光義能登基的重要功臣。在趙光義登基以後,王繼恩繼而飛黃騰達,受到了重用,曾擔任河北刺史的職務,在地方上掌握實權,這在宦官中是非常少見的。後來,當四川蜀地爆發起義時,王繼恩更是作為領軍統帥討伐,成功攻克成都,最後將起義軍鎮壓。趙光義聞訊特意封他為宣政使。

王繼恩恃寵而驕,漸漸處事霸道,令同僚頗為不滿。他深知是因為擁立新君才一飛衝天的,所以對趙光義下一任接班人的事宜十分看重。趙光義登基二十一年後,因為早年間的箭傷複發而病篤,立了三子趙恆為皇太子。而王繼恩害怕趙光義死後自己權力不保,於是決定故技重施,想要再次取得擁立大功。於是,王繼恩與明德皇后商議在趙光義死後發動政變,將趙光義長子李元佐扶上皇位。

而此事被宰相呂端所察覺,他一面寫信叮囑趙恆儘快入宮,一面趁王繼恩不備時將其制服。隨後,呂端立即入宮與明德皇后據理力爭,最終明德皇后被呂端說服,同意趙恆登基,史稱宋真宗。

而陰謀敗露的王繼恩自然沒有好果子吃,在宋真宗即位後便被流放,沒過多久就死了。縱觀此人一生,兩度參與皇位更迭,可謂宋初政治鬥爭中的關鍵人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因為擁立新君而得勢,卻也因此而死。你對此人有何看法?請到評論區留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長最長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墓葬幾乎被搬空,專家情緒激動踢倒墓牆,竟發現西夏第一牛
歷史上最後一任權相,皇帝將其誅滅九族後廢除了丞相制度

TAG:最長最長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