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氧金星:流量戰爭已經結束,新氧「正傳」剛剛開始

新氧金星:流量戰爭已經結束,新氧「正傳」剛剛開始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平台入駐7000餘家醫美機構、成為2萬多名整形醫生的流量入口;3500萬用戶留下380萬篇真人整形日記,佔據醫美APP領域近90%的啟動次數;業務已覆蓋中、韓、新、日、泰5國的351座城市;完成8輪融資,躋身為互聯網醫療領域又一隻「獨角獸」,成為醫美O2O的頭部公司;

……

這是過去5年,新氧所取得的成績。

創始人&CEO金星

但創始人&CEO金星覺得,對於新氧來說,這些只不過是「前傳」,流量賦能也只是「互聯網+產業」型平台的初級競爭力,前端用戶池的建立還不足以形成堅固的壁壘;如何建立更深入、綜合的專業服務機制才是關鍵。

正如阿里提出「五新戰略」、騰訊大規模投資線下零售點燃了綜合消費領域的下半場「戰爭」,金星認為,在醫美這個相對高客單、低頻、專業性更強的領域,這場風暴也開始了。

圍繞服務能力的提升,新氧正在加速布局,譬如大力引進醫學背景的專業人才,以期在3-5年後專業人才佔到30%-50%,等等。這是否表明新氧又走到了一個階段性節點?它將如何定義自己和醫美行業的未來?帶著這些疑問,36氪近期與金星聊了聊。

從流量平台到專業服務

36氪:為什麼要高調招募大量醫學人才?

金星:作為垂直平台,我希望不論是做新媒體,還是內容編輯、運營、電商、BD,都能懂醫美相關的專業知識。過去我們招了大量非醫美、醫學專業的人才去培養,但這種機制目前已跟不上公司的成長速度。我們想多招一些科班畢業的醫學人才,再培訓其它技能,縮短整體培養時間,讓整個平台各方面的專業度更快提升,並更有針對性地為醫生開發相關的產品和功能。

36氪:在平台專業度提升上,目前新氧在做哪些布局?

金星:對於專業的垂直平台,只給用戶APP和網站,用戶的學習成本還是較高,有時候還需要一些客服或諮詢服務,所以新氧也打算把這種服務體系建立起來形成專業化服務,現在公司便做了大量諮詢和美學設計方面的工作。美是一個特別感性的概念,很難評估、量化、衡量。我們在試圖發現其中的規律,抽取出來變成美學體系。

比如,新氧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美學診療體系——依據現在醫生能做的醫美項目及其能達到的程度提供個性化「美顏」,確保客觀中立和效果能最終實現,減少諮詢師不客觀所帶來的醫患糾紛。

此外,我們也在幫機構提供一些類似於CRM模塊的產品,並為機構提供關於院務管理、客戶管理等方面培訓。目前,新氧就布局了新氧醫學院、新氧美學院和新氧商學院,分別幫助機構提高醫生技術水平、審美設計水平、經營管理水平。去年差不多有2000餘家醫美機構、5000多名醫生接受了我們的培訓。這也會是我們長期業務的一個重要部分,目前都是免費提供,暫時不會商業化。

36氪:除了線上服務做優化外,會不會有譬如開診所這樣的線下落地方案呢?

金星:暫時不會。首先,醫美作為線下的醫療服務業,核心點其實還在於人、團隊。制定規則和標準固然容易,但如何讓大家都認同並沒有折扣地去執行會很難,因此我們更想利用線上平台作為一個槓桿再反向規範醫院的內部行為,更好更快;其次,我還有其它核心團隊過去快20年的經驗都是互聯網,對我們來講運營線下會有點太重了;最後,對消費者來講,醫美最大的痛點不是找不到機構或太貴,最大的痛點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消費決策。

新氧始終把自己定位在解決消費決策痛點上,像整形日記、整形電商、管家式服務、醫美百科、整形直播,藥品庫、設備庫、假體庫等其實都是在幫助消費者去做決策。目前很多平台都不太重視這些內容,因為它不直接帶來商業利益;但新氧花了很多精力在重點建設,試圖打造成行業的基礎設施,也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

36氪:如果只做流量平台是否會擔心很快遇到天花板?

金星:短期內肯定不會有天花板。首先,醫美行業在中國的滲透率還遠低於日韓、歐美。中國醫美在過去幾年一直保持3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這種高速成長還會持續很長時間。過去幾年,中國醫美最大的主力是90後;而在網紅、明星鮮有不整形時代下成長起來的00後,也會對整個醫美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量。其次,新氧還在拓展海外市場和其它消費醫療品類,前景也很可觀。增強專業服務能力,主要是從更好地服務用戶和行業,以及新氧的長期發展來考慮的。

醫美行業的中場戰事

36氪:大家都很看好醫美O2O這門生意,美團、阿里健康等巨頭都有相關的業務布局,你會感到競爭壓力嗎?

金星:如果把醫美O2O定義成流量生意,理論上來講所有有流量的人都能來做。但醫美在中國發展了二十年,為什麼只有過去幾年才出現專業的醫美APP?因為這個生意還不是誰有流量誰就能做的,還在於有沒有幫助消費者做決策的專業能力,包括產品功能、運營、商家拓展、內容展示、演算法、排序邏輯等,這些都需要大量行業積累。

如果你在很多底層基礎設施方面沒有做得很完備、團隊專業能力不足,可能一開始會有流量紅利;但如果不能把那些真正好的醫生、醫院推薦給消費者那就很難有持續性的用戶增長。

整形是個相對低頻的消費,行業發展周期也會更長,不是看了廣告就有即時消費。如果你的內容能讓用戶覺得專業、客觀、中立,才會有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是我們的一個重要壁壘,因此目前不會感到有壓力。

36氪:醫美O2O也是有頭部效應的,你認可嗎?怎樣預判未來的市場格局?

金星:我覺得垂直行業的頭部效應都會比較明顯,目前醫美O2O各玩家的打法比較一致,我認為未來大家在用戶關注度、合作商業機構、技術、團隊等方面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形成馬太效應,最終一家獨大,除非有公司走自己的差異化路線。

36氪:線上格局幾乎確立,線下醫美連鎖目前是一個相對火的賽道,你認為現在整個生態裡面哪塊機會比較大?

金星:下游醫美終端,現階段確實有機會,但做起來非常難。真正賺錢的比例非常少,並且處於高流動性的階段,有大量新開也有大量死掉。多數人沒意識到醫美也是醫療,只單純將其看作消費或美容,導致最後草草收場。

上游領域,藥品針劑領域已是一個大紅海,且行業集中度高,創業機會不大;光電設備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因為單價比較高且迭代速度快,很多小診所買不起,從而影響市場推廣。

信息化方面,有些公司在做醫美SaaS或軟體,現在來看做得特別好的不太多。難度在於大機構不想數據泄露,都願意自己開發;小機構本身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付費意願不強。

我認為整個醫美行業現在正處於一個痛苦的轉折期。過去很多年行業野蠻生長,導致消費者的信任度很低,但今天新氧這樣的平台又讓消費者的透明度大大提升,讓真正技術好、對於消費者有效、價格合理的機構才能生存下來。現階段是比較痛苦的行業轉折期,但危機中也蘊含著機會,如果有機構真正能解決上中下游的一些問題也還是有機會。

新氧如何定義自己的未來

36氪:正因為這種野蠻生長才有了新氧的機會,那轉折期渡過後,新氧如何思考自己的未來?

金星: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所有產業慢慢都會互聯網化。新氧是想陪伴醫美行業一起完成互聯網化的過程。完成後也就變成了這個產業的基礎設施。其實看來,我們的機會不是階段性的基於市場痛點而產生的機會,而是長期幫助行業互聯網化、提升效率和技術含量。因此,我們也將自己長期定位於消費醫療領域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36氪:既然定位成消費醫療,除了醫美,未來口腔科、皮膚科等其它領域會做重點的滲透嗎?

金星:醫美不像餐飲團購,搞流量去做匹配就行。我們做醫美行業已看到行業里的複雜性,加上醫療的其它品類也都有不同的專業壁壘。對此,我們要求自己有敬畏之心,也很有耐心,未來每個品類都會慢慢啃,短期內不會為了業務擴張拓展大量機構。

標星36氪,每天獲取圈內最新資訊

成為進階互聯網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二環兩豪宅遭遇維權,華潤崑崙域給出退房通道
2018信用卡報告:線上辦卡已成主流,廣東人最愛辦信用卡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