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去哪?過河去勞動街!」襄陽人才明白的塵封往事

「去哪?過河去勞動街!」襄陽人才明白的塵封往事

彈指間,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首往日,一切歷歷在目。然而斗轉星移,亘古不變的漢江母親河九曲迴轉靜靜流淌,承載著上天的饋贈,一如既往地哺養著六百多萬人口。瀲灧的江水如波瀾壯闊的畫卷,凝聚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點點滴滴。

智慧襄陽,一個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的美麗城市。

作為標準「78後」,出生正趕上國家改革開放,如今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意味著我也步入「不惑」之年,從小生在國旗下,沐浴在改革春風裡。四十年從幼童到中年,改革浪潮風起雲湧。時代召喚下,每一張照斑駁發黃的老照片,都記錄了曾經青澀的青春,以及改革春風給這座古城帶來的巨大變化。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襄陽商業設施一直局限於「一區一點」的呆板模式。樊城片就是襄江商場,襄城片區則是鼓樓商場。人們逛街購物時,襄江商場、鼓樓商場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想到其他地方逛,也沒有」人們抱怨但又無可奈何。每逢聽說新商品上架,人們如同過年一般擁到商場里,對著櫃檯那些並不豐富的商品指指點點。但陳舊的銷售理念註定每次購物都是一次「撞大運」,期望售貨員服務留情,期待得到質量更好,種類更豐富的商品。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政策擴大放開,個體工商戶登上了歷史舞台。各方英豪各顯神通,彙集天南海北的貨物擺在逼仄的店面里。人們不用再看臉色,自由選購合適的商品。而這些改革「弄潮兒」也逐漸集聚在樊城勞動街、解放路一帶形成氣候,成為了襄陽的第一批萬元戶。

勞動街是襄陽地區最早最大的批發兼零售百貨市場,這裡被稱為「襄陽的漢正街」。不管是最新港台喇叭褲,還是日常生活用的針頭線腦,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到星期日,這裡人山人海,成為了襄陽市民逛街購物的最佳去處。

大商場變得無人問津,勞動街的繁榮帶動了整個樊城片區的活躍,打造出襄陽地區最早的商業圈雛形。一條不足300米、只有7米寬的街道里,最多的時候容納了300多戶商戶。從街頭走到街尾,人多的時候,30分鐘也未必能「擠出去」。

勞動節寄託著無數襄陽人追求美麗的追求,也承載著商戶們發財致富的夢想。見證著襄陽商業從大型商場到散兵游勇的裂變。也造就襄城人民一句酸溜溜的話:「幹嘛去?」「過河去,去勞動街(襄陽土話發音gai)瞅瞅去。」那時的襄城沒有任何真正拿地出手的商業貿易區。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國有商場終於不甘地倒下了。體制的深化改革讓大中型民營商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種大型商貿綜合體給襄陽的商業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第一家無人超市到第一家大型商務綜合體,從華洋堂到沃爾瑪,無數國內外知名商業公司入駐落戶襄陽,一點點改變著襄陽人的消費習慣。

曾經輝煌的勞動街如今帶著羨慕嫉妒的眼光,和前輩們一樣倒在了沙灘上,狹窄的巷子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取而代之。消費模式從以往的平民「艱苦樸素」升級到國際化「舶來之風」,人們不再為買不到而空嘆,而為買哪個而猶豫不決。更多高層次,多方位的商品湧入襄陽人的視野,極大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襄陽商業發展從此走上了新的台階。

在很長時間裡,勞動街成了無人問津的角落。在一番痛定思痛之後,又如火中涅槃的鳳凰,在廢墟中得到了重生。打破以往格調,追求更高,更時尚的目標,隨著商業廣場經營步入正規、勞動街平民商業街得到了再次復甦,與周邊商業體相輔相成,打造出「九街十八巷」共同發展的盛世繁榮。

如今的襄陽,已經不再是「一區一中心商場」的模式,而是商業綜合體遍布各地,既有大型賣場,也有個體超市作為補充,靈活多樣的銷售模式,完善了整個商業銷售鏈條。

長虹路商圈,人民廣場商圈,襄城鼓樓商圈,這些曾經的國營商場升級換代,已不再是單純購物的地方,增加了餐飲、影院、奢侈品專營等多元業態。方便了市民消費。也代表這個城市商業的繁榮和活躍。

現如今,那句「過河去」的老話也逐漸被襄城人所淡化,電子商務的驚人發展,讓購物已經不在局限於一城一地,而是彙集了天南海北的優質商品,和當年的倒爺不同,在現代化的物流支持下,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應有盡有的服務。改變了人們消費習慣的同時,也對這些商務實體店產生了較大衝擊。

該如何面對「洪水猛獸」一般的電子商務,成為了每個商業服務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每個人都深深明白,改革在推進,社會在發展。大勢所趨,時代的進步誰也無法阻擋。只有緊跟時代改革的步伐不掉隊,才不會像那個消失的老街,成為歷史的塵埃。

襄陽四十年,沒人會忘記。只有不忘記過去,才有更加光明輝煌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諸葛亮為何娶丑妻黃月英,陰謀論者提出一個重要原因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