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趙孟頫書《胡笳十八拍》(傳),並題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我生之初當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流亡兮苦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妾欲死兮無人知。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蟲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懸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風浩浩兮暗塞昏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蓄恨兮何時平。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髕含生兮莫過我羈天災國亂兮人無主無,唯我薄命兮沒戎。俗殊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何戲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雁北歸兮鳥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腸斷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戎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地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轉悲愁。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為傳?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一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乃既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我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不羞,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茲因起,哀響兮徹心髓。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二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詔恩,遺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二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誰具陳。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三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四

身歸國兮兒莫知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吾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五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如兮何處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六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從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徒想尤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生我兮獨罹此殃!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枝枯葉干,沙場白首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虺兮骨肉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十八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未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離兮受之應不容!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註:該《胡笳十八拍》文字依據趙孟頫書《胡笳十八拍》修訂,與原載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及朱熹《楚辭後語》文字小有出入。且二者之間也有出入。

《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騷體敘事詩,原載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辭後語》卷三,兩本文字小有出入。對這首詩是否為蔡文姬所作,學術界爭議頗大。

蔡文姬的《悲憤詩》為五言敘事體,一百零八句,對這首詩,學術界的看法較為一致,公認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民間作品。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賞此詩,不要作為一般的書面文學來閱讀,而應想到是蔡文姬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心意在流淌。隨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一拍即點「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中所寫的「鎧甲生機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象的真實寫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掠擄西去的。

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第二拍寫她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一生的不辛源於被擄。她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冰霜凜凜」、「原野蕭條」、「流水嗚咽」,異方殊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膻難聞,無法下咽,「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徙,住在臨時用草筏、干牛羊糞壘成的窩棚里;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的心聲,而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被迫嫁給了胡人。第一拍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正是指這雙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兩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持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內容便是寫她的思鄉之情。第四拍的「無日無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歸桑梓」,都是直接訴說鄉情的動人字句。而訴說鄉情表現得最為感人的,要數第五拍。在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執著的深情開鑿出一個淡遠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翹首藍夭,期待南飛的大雁捎去她邊地的心聲;春天,她仰望雲空,企盼北歸的大雁帶來的故土的音訊。但大雁高高地飛走廠,杳邈難尋,她不由得心痛腸斷,黯然銷魂……。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內心隱秘:「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得埋骨兮長已矣。」終於,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一片新的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從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轉入不忍與兒子分別的描寫,出語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寫別子,第十四拍寫思兒成夢,「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極盡纏綿,感人肺腑。宋代范時文在《對床夜話》中這樣說:「此將歸別子也,時身歷其苦,詞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載如新;使經聖筆,亦必不忍刪之也。」蔡文姬的這種別離之情,別離之痛,一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全詩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動處曲終罷彈,完成了蔡文姬這一怨苦向天的悲劇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體現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藝術形象創造上,帶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即使在敘事上也是如此,寫被擄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別兒歸國,重入長安,無不是以深情唱嘆出之。如寫被擄西去:「雲山萬重兮歸路遇,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處處表露了蔡文姬愛憎鮮明的感情——「雲山」句連著故土之思,「疾風」句關乎道路之苦。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更主要地體現在感情抒發的突發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來,忽然而去,跳蕩變化,匪夷所思。正所謂「思無定位」,甫臨滄海,復造瑤池。並且詩中把矛頭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海北天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藝術價值很高,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胡笳十八拍》的藝術價值高,與蔡文姬的才高有關,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會背景造成的。

蔡文姬,即蔡琰(約177-?),漢末著名琴家,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傳」趙文敏書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並附名家跋語和注釋

名家跋語和注釋:

簠齋 吳刻松雪胡笳十八拍 ——壬午冬寄 簠齋 記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山東省濰縣人。道光年進士。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國史館協修等職,後加侍讀大學士銜。陳介祺精於墨拓技藝,被推崇為「古今拓法第一」。他鑒精藏富,治學嚴謹,為金石、書法、文字學一代大家。著有《十鐘山房印舉》《封泥考略》《簠齋藏古目》《簠齋傳古別錄》《簠齋古金錄》《簠齋金文考釋》《簠齋藏鏡》等。

勒方錡 趙文敏公行書真跡 ——光緒辛巳仲秋月新建勒方錡題 鈐印;勒方錡印少仲思悔堂兩罍軒鑒藏

勒方錡(1816-1880) 字悟九,號少仲,江西新建人。道光年舉人。歷任江蘇按察史,廣西布政史,福建和貴州巡撫。晚清著名詞人。

趙文敏所書十八拍,殆俯仰身世藉以寓感乎。宜其書之工也。老友愉庭則以為,先德味琴先生所藏而寶之,鉤摹上石以廣流傳,仁孝之思也。又非徒以其書之工而已。 ——時光緒八年秋七月 曲園居士俞樾觀並記 鈐印;蔭卜

俞樾(1882-1906 )字蔭甫,好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河南學政。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曾先後主講蘇州紫陽書院、杭州詁經精舍、德清清溪書院、菱湖龍湖書院、上海求志書院等。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海內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著有《春在堂全書》五百卷《清史稿》有傳。

沈秉成 趙文敏書 高廟時重之得之者,心模手追。顧鉤刻失真流為軟熟,愉庭婣丈以尊先贈公所藏十八拍墨跡刻石,意固重在先澰所遺,而細玩筆法入二王之室,得其神髓,則此卷亦足見廬山真面矣。——光緒壬午沈秉成謹識 鈐印;成

沈秉成(1823-1895)原名秉輝,字仲夏,浙江歸安人。咸豐年進士。歷任侍講學士,武英殿總纂,順天府尹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廣西和安徽巡撫,兩江總督。

趙文敏公書胡笳十八拍真跡 鈐印 ;味琴鑒藏 吳鼇平生真賞

吳鰲(1777-1820)字青鰲,一字味琴,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工書法,始學李邕,後學趙孟頫,雖率爾命筆,動合法度,字字可入名人法帖中,洵可謂一筆不苟。

汪鳴鑾 光緒壬午春二月二十有六日集 吳愉庭年丈聽楓山館與長洲彭訥生師,蒙古立豫甫尚衣,番禺許星台,中江李眉生兩廉訪,吳潘玉泉觀察,偉如中丞,元和顧子山觀察同觀,書此以志一時金石文字之雅。 ——錢唐汪鳴鑾記 鈐印;汪鳴鑾印 柳門

汪鳴鑾(1839-1907) 字柳門,浙江錢塘人。歷任陝、甘、魯、粵諸省學政,後遷內閣學士,工部侍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吏部侍郎。罷歸後主講杭州訓詁精舍、敷文書院。

立豫甫 立 山(?-1900) 字豫甫,滿族正黃旗人。歷任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侍郎,戶部尚書。

李眉生 李鴻裔(1831-1885) 字眉生,號香嚴,又號蘇鄰,四川中江人,咸豐年舉人。官至江蘇按察史,乃曾國藩門生。精書法,工詩古文。著《蘇鄰詩集》。

潘尉(1816-1894) 字偉如,江蘇吳縣人。歷任江西和貴州巡撫。

顧子山 顧文彬(1810-1889) 字蔚如,號子山,晚年號艮庵。清道光進士,曾任刑部郎中、武昌鹽法道、寧紹台道等官職。擅書法、詩詞、音律,收藏法書名畫甚豐,為著名收藏家。著有《過雲樓書畫錄》《眉綠樓記》《眉綠樓詞》《跨鳳吹笙讀譜》等。

許星台 許星台,名許應鑅,廣東番禺人。咸豐年進士,官至浙江巡撫。

賈渟 近時松雪帖蹋本率皆軟美,似非二王真正筆法,心竊疑之,及觀味琴所攜胡笳十八拍真跡卷子,古墨流香,精采煥發,回非時下石刻所能及。展卷流連,神為之往,意欲撫臨一過,握筆追思,落紙仍謬,乃知此事不可偽也。 ——嘉慶二十年正月廿四日,當湖賈渟觀於敬養山房,謹跋數語扵後,以歸味琴。 鈐印;賈 渟

高塏 松雪初學褚李,晚年出入二王,集諸家之成,開秀媚之習,日能書萬餘字,而墨跡留傳甚少。此幅神韻俊逸,惜為裝池者割傷半字,可惜。嘉慶丁丑除夕錢唐。 ——高塏獲觀因記 鈐印;高塏之印 爽泉

高塏(1769-1839) 字子才,號爽泉,浙江錢塘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得歐、禇神髓,秀麗絕俗,頗見功力,大江南北名勝碑版多出其手。

勒方錡 愉庭老兄見示趙松雪翁所書胡笳十八拍長卷,尊先贈公味琴先生平生所寶藏也。筆法清遒風神朗暢,通卷千餘字從端徹末無分毫懈意,有以見心力之精。世傳趙魏公一日能作字萬餘,鮮於伯幾跋《過秦論》,謂下筆神速如風雨,古今一奇。楷書尚爾,況行草乎。後賢其何由企及也。同日見友人持視《出師表》,似是雙鉤柬,足與此卷相比。 ——光緒七年歲在重光大荒落霜降節弟勒方錡識 鈐印;南州迂叟 勒方錡印 悟九

吳雲 先府君篤耆名賢書畫,弆藏甚富。乃一毀扵乙卯年,家遭回祿,再毀於兩次兵亂,於是昔之所集者盡入劫火矣。此趙承旨書胡笳十八拍長卷為猶子承泠攜在行篋,得免於厄。先世所遺僅此碩果,因倩金匱錢新之鉤摹勒石,而原卷真跡仍付承泠珍藏,永為世寶。 ——辛巳冬十一月雲敬記 鈐印;雲印

吳雲(1811-1883) 字少甫,號平齋,又號榆庭,浙江歸安人。官至蘇州知府。好古精鑒,喜金石彝鼎,法書名畫,所藏甚豐。著有《二百蘭亭齋金石記》《兩罍軒彝器圖釋》《古官私印考》《虢季子白盤考》《漢建安弩機考》《溫虞恭公碑考》《華山碑考》《焦山志》及詩文尺牘題跋等若干卷。

潘曾瑋(1818-1886),字玉泉,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潘世恩第四子。潘玉泉自幼聰穎,五歲入塾。道光二十三年(1843)順天鄉試,挑取謄錄,遂棄舉子業,益留心經世之學,並肆力於詩古文辭。書法喜學顏柳,四十後專摹蘭亭,寒暑無間。間以詩酒陶冶性情。每天用一、二時辰手書日記,撰有《正學編》、《自鏡齋文鈔》、《詠花詞》、《養閑草堂圖記》、《橫塘泛月圖記》等十多種。

趙孟頫與《胡笳十八拍》

在中國美術史和中國文化史上,有一位博學多才且十分罕見的傑出人物——趙孟頫。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系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是元代最顯赫的書畫家。其書法篆、隸、楷、行、草,無所不精。明人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稱他為「唐以後集書法之大成」。王世貞在《彝山堂筆記》中稱他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他的繪畫,山水、人物、竹石、鳥獸,均享有盛名。此外,趙孟頫善於詩文、考據學,精通音樂,並在篆刻藝術、鑒定古器物上皆有一定的造詣。鑒於趙孟頫的卓越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做出的突出貢獻。

《胡笳十八拍》是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她的作者是我國最早研究西域音樂、且造詣很深的女詩人和音樂家蔡文姬。蔡文姬(177—?) 名琰,字文姬。蔡文姬從小聰慧好學,酷愛詩文,音樂天賦過人,長大後更是博學多才琴藝超群。然而她命運凄慘,一生坎坷。她依據自已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長達一千二百餘字的騷體敘事詩。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直是激烈人懷抱。」中國當代大文豪郭沫若稱其「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趙孟頫與蔡文姬屬於兩個不同的朝代,兩者出生相距近一千一百年,然而兩人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一是有著相似的出身。趙孟頫是宋孝宗趙伯圭之弟,乃皇族貴胄。蔡文姬是大名鼎鼎的東漢大儒文壇領袖蔡邕的愛女,為名門閨秀。二是有著相似的生活時代背景。趙孟頫出生時,南宋王朝如大廈將傾。南宋滅亡時,趙孟頫時年二十三歲,壯志凌雲付諸東流。蔡文姬生長在東漢末年,由於朝廷的腐敗,釀成了黃巾起義和軍閥混戰,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漢家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這一年蔡文姬剛好也二十三歲。三是有著相似的人生遭遇。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後,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知識分子反元情緒異常激烈。元世祖接受御史的建議,對有名望的知識分子,委以官職,藉此籠絡漢族知識分子。趙孟頫這個有學問的宋宗室後裔自然成為元廷籠絡的重點對象。為生活所困,趙孟頫不得已而出仕元朝。趙孟頫雖然受到了朝廷的特殊禮遇,但精神上確受到雙重屈辱和壓抑。作為漢人,他要服侍蒙古人,作為宋朝宗室,他要為元朝朝廷效力,還不時地受到蒙古族大臣的排擠和妒忌。趙孟頫對自己的榮華和尷尬頗有感慨,曾寫下《自警》詩曰:「齒豁童頭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唯餘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蔡文姬的遭遇同樣凄慘。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始,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被擄途中她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被擄的十二年,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然而,最痛苦的也是來自精神上的雙重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她被迫嫁給了胡人。在身心倍受煎熬的情況下,思返故鄉成了她堅強活下去的力量。也正是有了這種遭遇和力量,她最終唱出了《胡笳十八拍》這一恢宏不朽的樂章。

在趙孟頫傳世的書法作品中,其佳作大都是選自著名的文學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從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到潘岳的《閑居賦》、《秋興賦》,從曹植的《洛神賦》到劉伶的《酒德頌》,還有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等。這些著名的文學家大都有著相似的人生遭遇。他們學識淵博,剛直不阿。他們或失意仕途或不滿濁世,因而採取另外一種抗爭方式,即在修行養性獨善其身的同時,用文學的手法歌頌自然,抒發理想和情懷。或許趙孟頫正是在他們的遭遇和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因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於是便將他們的不朽之作以書法的形式展示出來留予後人。假如這一或許是成立的,那麼,與蔡文姬有著相似的出身,相似的生活時代背景和相似的人生遭遇的趙孟頫也一定在《胡笳十八拍》中尋到了千古知

音。這正是他一定要將《胡笳十八拍》這一千古絕唱變成不朽的書法之作的真正原因吧。

趙孟頫自五歲起就開始學書。他以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千字文》為宗,後學王獻之、鍾繇、李邕、宋高宗趙構等。在「趙書」各體中,成就最大者當首推行草。縱觀松雪書《胡笳十八拍》,鍾繇之質樸沉穩,羲之之蘊藉瀟洒,獻之之流麗恣肆,李邕之崛傲欹側險,趙構之出規入矩一併躍然紙上。

通覽全篇,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甜俗,瀟洒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的趙氏風格。如果說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最大藝術特色是強烈的主觀抒情,那麼,在趙孟頫用心書就的《胡笳十八拍》,這種強烈的主觀抒情又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在發揮中不但完成了趙孟頫與蔡文姬的千年對話,而且使他的行草藝術品位得到進一步升華,為中國書法史和中國文化史留下了美好的一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毛筆楷書入門教程(1~8講)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