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烏蘭道20號」探秘敖倫蘇木古城(二)

「烏蘭道20號」探秘敖倫蘇木古城(二)

原創: 胡刃

1927年5月,中國和瑞士組成西北科學考察團,中國方面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徐旭生先生負責,瑞士方面由斯文?赫定先生負責,34歲的黃文弼作為中方考古學家成員之一,參加了這個考察團。黃文弼聽說百靈廟東北35公里處有一座敖倫蘇木古城,於是帶著助手庄永成前往考察。

敖倫蘇木是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廟宇,因這裡曾是元朝幾代趙王的都城,因此,又稱趙王城。

「烏蘭道20號」探秘敖倫蘇木古城(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兄弟相爭

蒙哥一奶同胞4兄弟,他是老大,二弟忽必烈統治長城以南、長江以北,兵精糧足;三弟旭烈兀打下了波斯地區,建立了蒙古帝國的第四汗國伊利汗國;時年30周歲的四弟阿里不哥留守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阿里不哥的能力和水平怎樣,史料沒有記載,但蒙哥汗遠離國都攻打南宋,能把偌大的蒙古帝國交給阿里不哥,這就說明了阿里不哥的能力和水平。

蒙哥屍還草原,阿里不哥作為看守政府元首發出「看守令」,請蒙古皇族赴帝國首都選舉國家最高領導人。四大汗國都來了,可忽必烈率領大軍到了開平(內蒙古多倫)就不走了,一駐就是三個月。忽必烈手下有一大批中原儒臣,這些儒臣把蒙古皇室的選舉制度視為異端,極力排斥。在他們的慫恿下,1360年陰曆三月二十四,忽必烈組織了一個沒有四大汗國參加的庫里台大會,對他本人進行等額選舉。等額選舉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忽必烈以零票反對、零票棄權、全票當選大汗。

忽必烈這種做法,違反了蒙古帝國的根本大法,完全是另立中央,這也說明他對全國大選沒有信心。除了新興的伊利汗國含糊其詞之外,其它三大汗國都對忽必烈的行為予以嚴厲抨擊。陰曆四月,阿里不哥當選全蒙古的大汗。一山難容二虎,一國豈能有二君?親兄弟也不行。阿里不哥不承認忽必烈,忽必烈也不承認阿里不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打得不可開交,蒙古諸王諸部都面臨選邊站隊的問題。汪古部漢化程度很高,堅定地站在忽必烈一方。1261年冬十一月,孛要合的次子愛不花參加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在阿爾泰山地區的決戰,阿里不哥戰敗投降。兩年後,莫名其妙地死了。

就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決戰的關鍵時期,金朝投降到忽必烈旗下的漢將李璮(tǎn)在忽必烈的背後插了一刀,他起兵造了忽必烈的反。1262年,愛不花奉命又從大西北調往山東,參加了圍攻李璮的濟南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愛不花「環城當南面,寇數出南門,御以勁兵,輒復內竄,以至授首」。愛不花為攻克濟南起了重要作用。

忽必烈雖然打敗了親弟弟阿里不哥,可是,四大汗國有三國不承認他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忽必烈試圖像征服阿里不哥那樣征服三大汗國,從此,忽必烈與三大汗國進行了長達30餘年的戰爭,忽必烈不但沒有征服三大汗國,就連第四汗國也離他而去,蒙古帝國所屬的四大汗國徹底分裂。

「烏蘭道20號」探秘敖倫蘇木古城(二)

一國二主

1277年(至元十四年),蒙哥汗的第四子昔里吉率諸王與忽必烈的元軍戰於蒙古帝國都城哈拉和林等地,愛不花率汪古軍衝鋒在前,反擊昔里吉。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蒙古帝國的宗王也不幹與成吉思汗末弟帖木格的後代,襲擊忽必烈的怯綠連河大營,忽必烈之子那木罕派兵迎敵,愛不花之子闊里吉思隨元軍出戰,戰功顯赫。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將幾位反對他的宗王發配到汪古,命闊里吉思看管,可見忽必烈對闊里吉思是非常信任的。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闊里吉思襲封高唐王。

1297年(大德元年),元成宗派宗王闊闊出和闊里吉思駐守西部,防犯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的進攻。闊里吉思與窩闊台之孫海都戰於伯牙思之地,擒海都將士百餘人,闊里吉思因功受賞。次年,闊里吉思與察合台5代孫篤哇作戰,這年冬天,篤哇對元朝嶺北行省發動突然襲擊,元軍損失慘重,闊里吉思死戰不退被俘。篤哇「愛其才,欲降之」,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闊里吉思,並許諾讓他「執掌兵權,以為前部」。闊里吉思拒絕了,他說:「我帝婿也,非帝後面命,而再娶可乎!」我是皇帝的女婿,沒有皇帝和皇后當面下旨,怎麼能再娶呢!

後來,闊里吉思「奪馬欲回奔元軍」,被篤哇斬殺。

闊里吉思死時,他的兒子術安尚在年幼,闊里吉思的弟弟術忽難襲封趙王。術安長大後,術忽難又把王位讓與術安。1310年(至大三年),術安奏請元武宗把父親闊里吉思的屍體運回汪古部,將闊里吉思的遺體與他的兩位公主夫人合葬於河北省沽源縣。

1328年(致和元年)七月,元泰定帝死於上都正藍旗。八月,權臣燕鐵木兒在大都北京發動政變,迎立元文宗,而上都則擁立太子即位,一國又現二主。蒙古諸王諸部又面臨選邊站隊的問題。

「烏蘭道20號」探秘敖倫蘇木古城(二)

屢遭戰火

此時,君不花之孫馬札罕為趙王,馬札罕站隊站錯了。馬札罕領兵向大都的文宗進攻,大軍打到大都郊外的盧溝橋。文宗退位暫避鋒芒,馬札罕兵敗被殺,文宗複位。馬札罕之後的兩位趙王不魯納和懷都在朝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1351年(至正十一年)紅巾軍起義,1355年(至正15年)二月,劉福通將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從碭山夾河迎至亳州稱帝,國號大宋,改元龍鳳,中原各地的紅巾軍一時都接受了大宋政權的領導。1357年(至正十七年),劉福通分兵三路北伐。紅巾軍從大同向漠北進發時,汪古部領地內的滅里部趁機攻進趙王府。《元史·順帝本紀》載:

昔班帖木兒為趙王位下同知怯憐口總管府事,其妻嘗保育趙王,及是部落滅里叛,欲殺王,昔班帖木兒與妻謀,以其子觀音奴服王平日衣冠居王宮,夜半,夫妻衛趙王微服遁去。比賊至,遂殺觀音奴,趙王得免。

怯憐口是元朝皇室﹑諸王貴族的私屬人口。昔班帖木兒是趙王屬下怯憐口總管府的同知(官名),他的妻子曾是十三世趙王八都帖木兒的乳娘。滅里部造反,要殺趙王八都帖木兒,昔班帖木兒和妻子商定,讓他們的兒子觀音奴穿上趙王的衣服,戴上趙王的帽子,假扮趙王,住在王宮。半夜時分,趙王換上平民裝束,由昔班帖木兒夫妻保護逃走。滅里部衝進王宮,觀音奴被殺,趙王八都帖木兒倖免。

末代趙王汪古圖的命運是悲慘的。朱元璋建立明朝,明軍多次北伐,汪古部屢遭戰火。《太祖高皇帝實錄》載:「洪武五年四月……庚子,故元趙王汪古圖、左丞錢友德來降。」

1372年農曆四月二十三(庚子日),末代趙王汪古圖和王府左丞錢友德歸降明朝。

隨著明朝的強大,汪古部作為「降夷」,殘部全部遷徙到寧夏賀蘭山一帶,匯入諸「土達」之中。土達就是蒙古與漢人雜居的地方,汪古部趙王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趙王城。

1410年(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率兵北征。此時的汪古故地已是千里蕭條,人跡罕至,這座一度擁有10萬人口的趙王城幾乎找不到人了。

趙王城雖然多次經歷戰火,但此時城垣尚存。

十六世紀中期,北元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對趙王城進行了重新修繕,他把這座城當做避暑行宮。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北元蒙古未代大汗林丹要整合蒙古,抗擊皇太極。然而,蒙古各部各自為政,林丹汗征伐土默特時,在趙王城放了一把大火。據說,這場大火燒了一個多月,至此,趙王城化為廢墟。

作者:胡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