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們分析了67萬個村名,找到了中國地名的秘密

我們分析了67萬個村名,找到了中國地名的秘密

本文轉載自:網易數讀

日本的志布志市有個同名城鎮,於是當地市政廳的支所門前的宣傳欄上寫著這樣的標題:「志布志市志布志鎮志布志的志布志市政廳志布志支所」(志布志市志布志町志布志の志布志市役所志布志支所)。

市名、城鎮、街道名完全重合,創造出「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繞口令般的奇效。

不過在中國,河南省里倒是沒有同名縣,而遠在西北的青海卻有個河南縣(全稱「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這裡的「河南人」可能喝著咸奶茶、穿著蒙古袍、在草原上放牧、在香扎寺禮佛。除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河南村」遍布全國。

每個國家的地名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國的地名,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律。

- 重複的村名里有故事 -

1995年元旦,高楓的《大中國》在《東方時空》欄目中滾動播放,從此以後人人都能哼幾句「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

其實,你還可以這樣唱——「我們都有一個村兒,名字叫和平。王村、張庄也很多,名字挺不錯。」

數讀菌利用爬蟲爬取了國家統計局2017年最新版城鄉區劃代碼中的67萬餘個村名。在對其進行了匹配分析後,發現高度的重複是中國村一級行政區名稱的最大特色之一。

在村一級的行政單位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出現了818個名字一模一樣的「和平村」(或「和平社區」)、743個「團結村」(或「團結社區」)、682個「勝利村」(或「勝利社區」)。

一些以姓氏命名的村莊在北方出現了高度的重合與集群。對於自駕游的旅客,當你遇到左一個「王家村」、右一個「王莊」、北邊有「北王莊」、南邊有「南王莊」,那是你來到了河南;當你旅途沿線「陳」、「王」、「李」、「趙」百家姓都頻繁出沒時,你可能已經驅車行進在浩克山東。

除此之外,不難發現,中國村莊的命名都對「和平」、「團結」、「勝利」等飽含正能量、並能引發紅色記憶的辭彙格外青睞。

數讀菌對67萬多個村級行政單位的名稱進行模糊查詢,發現包含此類辭彙的村莊數量更多。「和平」、「團結」、「勝利」出現頻次都在800以上,紅色村名在鄉村間十分風行。

但是,紅色村名的誕生也分兩類。

一類是「原生」的紅色村名,村子本身曾見證歷史的發展,所以底氣硬、村名原汁原味,並未進行特意的更改。

例如,雲、貴、川三省交界處的一個名為「雞鳴三省」的小村子,因見證了紅軍長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而位列紅色地名的名單。「雞鳴三省」這一地名則可追溯至民國。

另一類「紅旗」、「紅星」村莊則是政治氛圍催生的產物。

文革發生那幾年,作為政治氛圍最為濃郁的首都北京,在破四舊、立四新的革命風暴之下, 據1974年11月14日《關於整頓城近郊區街道名稱的材料》透露,文革初期紅衛兵把北京412條街道衚衕改了名,佔全市街道、衚衕總數的8.6%。例如,1966年北京市人委的一份請示報告就擬將西城區改為「紅旗區」,東城區改為「紅日區」,宣武區改為「紅衛區」,崇文區改為「紅光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山西、陝西的村落密度要稍低於川渝地區,但從統計數據的分布來看,作為革命搖籃的陝甘寧地區的「和平」、「團結」此類村莊名稱要遠少於後者,反而川渝等地區此類村名扎堆出現。

地名無優劣之分,中國的村名自古就承擔著「存史、資鑒、治世、育人」的功能。不過高度重複的紅色村名,也從側面反映出一種政治面貌。

- 中國村名,南北風味各異 -

就像南北粽子有甜咸之分、南北主食有米面之分一樣,村名中各異的南北風味也十分有趣。

倘若有人問:「你家在何方?」

南北方人可能會有迥異的回答。

「我的老家,就住在那個屯兒」,北方的村名有股二鍋頭的豪爽勁、黃土地的憨厚勁;「攜手江村,梅雪飄裙」,南方村名則更加雅緻婉約些。

實際上,這跟中國地名的命名規則有關。根據地形、因地制宜地為村莊命名,是自古代就流傳下來的命名規則。

諸如「山」、「河」、「溝」、「灣」、「坪」都是中國村名中極度常見的字眼。地形地勢的差異,也造成了村名在地域分布上的離散與集群。

「屯」為北方地名主要用字之一,多指較小的村莊。當一個姑娘回答家住「某某屯」時,就可以大膽推測她極有可能是山東、河北或遼寧人。

若她稱家住「某某塘」,那麼她極有可能來自長江以南的東部沿海省份。

「壩」是一種山間的平地或平原。四川、重慶等地區山地偏多,河流偏多,山前衝擊平原適合早期村落建設與農業發展。所以含有「壩」的村名,幾乎是四川、貴州、重慶人的專屬。

而以「崗」命名的村莊則密集地分布在山巒、丘陵較多的豫西、皖北、湖北等省境內。

除此之外,山西偏愛用「場」,河北、河南一帶則多命名為「村」或「庄」。

同樣是河流,在秦嶺、大別山以北的中原、華北及西北地區多稱之為「河」,如淮河、遼河、塔里木河等;在秦嶺、大別山以南的華南、西南地區,河流則多被稱為「江」,如長江、湘江、金沙江、瀾滄江等。

不過,也有村子命名另闢蹊徑,既有屯,又有溝,尾字還是「灣」,那就是全國獨一份的甘肅「屯溝灣」。

- 中國村名,是半頁幅農村畫卷 -

中國的地名可以有食物的香氣。

鹽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魚台、棗莊、米脂、乳山,彷彿描繪出一幅倉廩殷實、果實飽滿的田園景像。

中國的地名也可以有繽紛的色彩。

數讀菌對67萬村名進行了關於色彩相關辭彙的頻次統計後發現,倘若為中國的鄉村繪上一張色卡,那麼它將偏向橘色的暖色系。村莊以顏色命名,其依據有很多。

「黃」作為傳統的五色之一, 《說文解字》釋義為:「黃, 地之色也。」黃壤是中國土壤的一大類別,諸如「黃田裡」、「黃泥坳」、「黃泥井」、「黃土坳」、「黃土」、「黃泥凼」、「黃皮凼」、「黃土廟」、「黃路」、黃陽界」就是根據土壤的類型為黃壤進行命名。「黑土排」、「黑雞沖」等均是黑色土壤條件下的命名。

岩石的質地和性質有時也會被作為村莊命名的依據。如在白雲質灰岩廣布的新化縣,就有很多村子「白石嶺」、「白石岩」、「白石溪」、「白石凼」。而當地的氣候、植被等因素都會影響中國村莊的命名。

透過村落名稱的萬花筒,你會看到變化萬千的中國村落形態。

村名里還可以有蛟龍在天、長空鶴唳、有鳳來鳴,也可以有拉磨的驢子、橫行的螃蟹、黑鼠、黃鼠。

在13618個「龍」村、11290個「馬」村、2677個「鳳」村面前,「豬」村、「驢」村因與眾不同而顯得可愛。而一些另類的地名背後,一些奇聞軼事使其更加充滿生命的張力。

如北京東城有幾個叫「紙馬衚衕」的,有羅紙馬衚衕、何紙馬衚衕、汪紙馬衚衕。「紙馬」 是做出殯之用的人扎紙馬、紙車等紙具。這裡的羅姓、何姓、汪姓等人的紙紮業搞出了名,於是用他們的姓命名了這裡。

除此之外,中國人還把自然饋贈的財富寫進村名。中國村名中,出現了大量的金屬礦名。

「依山吃山,靠水吃水」曾是中國農村的寫照,因礦而興,並在隨後將其寫入村名。由於這一特性,村名還被看做是探尋資源的一種手段。

以「煤」命名的村莊,多因煤炭資源豐富得名,如山西大同市西南有煤峪口、寧夏石嘴山市北有石炭井、北京門頭溝礦區有紅煤廠、浙江長興縣西北有煤山鎮、湖南寧鄉縣西有煤炭壩等。

有人將村名比作「活化石」,但實際上,它要比「化石」鮮活有趣地多。

它是有味道的,有莊稼地里麥穗的香氣、有大棗熟透時的甘甜的滋味;它是有顏色的,中國人依據土壤、岩石、植被賦予它繽紛的色彩;它會動、會響,有時是中國神話中的龍鳳,有時是圈養的豬、羊;它甚至有器官,在濟南,那有雙乳村,在葫蘆島,你還會看見一個叫「大屁股溝」的地方。

「我的老家,就住在那個屯」,對於多數人而言,在做自我介紹時報出家鄉名字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但倘若你來自葫蘆島的大屁股溝、或者本溪擦屁股嶺、再或者鞍山光屁股嶺,可能就難為情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天下錦鯉那麼多,絕緣的只我一個 | 精選評論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