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徒到處亂拜神,很容易碰到「鬼上身」等很多麻煩

佛教徒到處亂拜神,很容易碰到「鬼上身」等很多麻煩

下面要說的皈依學處有六點,不論是已經正式皈依三寶的佛教弟子,還是對三寶很尊敬但並未受皈依的弟子,都應該遵守這六點。

因為皈依了佛寶,我們不應該再皈依天界的神,或者土地、鬼、龍等等。我們可以去供養一下,但供養時的心態應該是「這個請你吃,這個請你喝……」,而不能依止。

「依止」是指「我今生所有的幸福,我未來生所有的前途都付託給你了!」的心態。如果我們以這樣的心去依止龍、神、土地等,就違犯了皈依三寶的戒條。

為什麼我們不皈依他們呢?因為他們跟我們的分別不太大,他們跟我們是一樣的境界。他們跟我們凡夫一樣,沒有無緣的悲心。如果給些飲食以討得他們的歡心,他們或許會幫助我們,賜予一些福報。

但如果我們忘了供養或者不再供養,他們可能就會不高興,甚至會加害於我們。這樣的對象其實跟我們凡夫一樣,沒有資格成為我們的所依。如果我們僅僅去供養,並不會違犯皈依。

「供養」的意思是「這裡有一些好的飲食等供品,如果你願意的話就幫幫我的忙,達成我的某某心愿;不願意的話,也請你至少不要加害於我!」以這樣的心態去供養是可以的。「如果你在這裡,我就供養一些東西給你」,應該是這樣的心。

衲看到很多佛教徒在寺廟裡看到神像、土地公或龍神等就去拜,這是很不好的,千萬不要去頂禮。拜一些民間信仰或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這樣做有時候會把很多很不好的東西帶回家。很多人家裡鬧鬼或碰到鬼上身之類的事,多半是因為自己不懂而到處亂拜所致。拜或依止世間的鬼神,往往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雖然偶然會有一點點的好處,但很多時候我們惹到的麻煩比得到的好處還多。如果我們臨死前去拜世間的鬼神,生起「我快要死了,請你快點救我!」的念頭,我們死後它會把我們的心識帶走,我們就會成為它的侍從、下屬等。

我們做人時都會很害怕鬼,如果因為到處亂拜而導致自己下世墮於鬼道,那又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自認為是佛教徒的話,就不應頂禮世間的鬼神。我們真正皈依三寶的人,功德比世間的天神、鬼更大。

剛才講的第一點是對應佛寶的,第二點是針對法寶的。既然皈依了法寶,我們就不能傷害任何眾生。我們常常自稱為「佛教徒」。當你宣稱自己是佛教徒時,也就等於是在說「我是一個不傷害任何生命的人」,所以我們不能殺生。

當然,我們每天都可能殺害數以百計的生命,比如我們去花園散步或在路上走時,會無意中踩死很多生命。因為我們是在無意中殺死了它們,沒有殺生的動機,所以我們並沒有違犯這一條。這樣無意中的殺生多少也會有業報,但這並不是一個圓滿的殺業,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殺業。

可是如果我們看到一隻蚊子飛過來,因為怕被它咬,很討厭它而拍死它,這樣就是一個圓滿的殺業,是完整的殺生,因為你心裡想者「我要殺掉它」,有殺生的動機。

圓滿的殺業有很大、很重的果報。如果我們最初看到蚊子而想打它,但突然記起我是一個佛教徒,不應該傷害眾生,結果沒有打,這樣的情況應定義為起點是不善業但最終得到功德的行為。

我們不能生瞋恨心,更不能殺生。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不但不應生起瞋恨心,還要生起安忍的心,多為它念「嗡嘛呢叭咪吽」等咒語,不應心裡想著「但願你去死」或把它弄死。

所以善業和不善業的區別在於我們的動機。如果我們以瞋恨心去殺生,果報會很重。如果出於悲心去殺生,業報會輕一點。比如說因為蚊子攜帶病毒,怕它咬了小孩後小孩會生病,甚至可能致死,由於這樣並非出於瞋心而是基於悲心去殺生,果報會不同。

大家應該明白,衲現在只是在解釋業報的輕重,並不是說可以基於悲心去殺生。我們皈依後就不能殺生。如果我們有動機、有對象,然後完成殺業,這樣的殺業是完整的,而完整的殺業是最嚴重的,所以我們對於因果的取捨應該很謹慎,要學懂善惡因果法則,知道什麼事情對我們有利、什麼事情對我們不利。

業力因果是很奇怪的。比如說有一隻黑羊、一隻白羊,我們本打算殺黑羊,可是不小心殺錯了白羊,這種情況下雖然同樣是殺生,但果報會有很細微的分別。殺生的業報也有很多細微的分別。被殺的動物體積越大,業報就越大。例如殺一隻蟑螂的業報比殺一隻蚊子的業報大,殺一隻老鼠的業報又比殺一隻蟑螂的業報大。

陸上的動物中,或許大象的體積是最大的,殺象的業報就比殺牛的業報更重。為什麼有這樣的分別呢?因為動物的身體越大,被殺時所受的痛苦就越大,而你給眾生的痛苦越大,你殺生的業報就越大。

所以我們要注意不要殺生,也不要指著什麼說:「我要它死!」或指著某個對象讓人去殺,比如說我們去海鮮餐廳,指著一條魚,叫人幫你殺了它,作為一個皈依了三寶的佛教徒,我們不能這樣做。昨天已經死了,不是為你殺的魚、肉等等,如果我們不吃素的話,吃這些是可以的。

它們已經被殺,且不是直接為你而被殺,你雖然去吃它,但並不是你令它死的。所以,如果我們不吃素的話,買肉時不能叫人幫你現殺活物,只可以買現成的、過夜的肉類。

又比如說,有八個人去吃飯,點了一條魚而導致它被殺。雖然死的只有一條魚,但因為每個人都有動機,其行為也是完整的,所以每個人都單獨地累積了殺一條魚的業報,而非殺八份之一條魚的業報。八個人加起來,總共累積了殺八條魚的業報,而實際上死的只有一條生命,這是很微妙的。我們要注意,這一點很重要。

大家都很清楚我們自己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動物當然也很珍惜它們自己的生命,我們這樣去想就會明白了。人最珍愛、最怕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難道我們以為動物不是這樣的嗎?

比如我們去公園觀察昆蟲,雖然我們不能跟它們溝通,但它們的反應會怎樣我們能猜得到。我們可以推論出它們跟我們是一樣的。比如我們拿一片樹葉去碰一隻正在移動的昆蟲,它馬上會一動不動地裝死。過一分鐘後,覺得好像沒人留意,它又會突然逃生。雖然彼此無法溝通,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很明顯地動物也是很怕死的。它們跟我們一樣,最珍惜的是自己的生命。

當你碰它的時候,它不知道你想做什麼,可能會以為這個人要殺它,所以會裝死保護自己的生命。這跟我們人是一樣的。為什麼我們要不殺生,或者說放生是一種很大的善行、有很大的力量?這是因為殺生是把它最珍惜的東西奪走了,而放生則是把它最珍惜的東西留給它。

殺生是一種很重的罪業。有些佛教徒說:「我是佛教徒,不能殺生,我付錢你來幫我殺。」這樣是最糟糕的。這樣的業報比自己殺的業報更重。如果你要這樣做的話,寧可自己親手去殺。

命人代殺不但不算你沒殺生,而且比你自己殺生更糟糕。真的有這樣的人,有些佛教徒聘人回家幫他殺,說:「我是佛教徒,不能殺生,我要守戒,所以我付你點錢來我家幫我殺。」他以為這樣做就是戒了殺生,這是很可笑的。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應該視為有很多規矩讓我們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幹,而應該想我們自己從中得到了好處,因為不殺生或放生是在為自己積累長壽的因緣。不僅只是今生,如果我們下一生轉世為人,那一生就會長壽,因為長壽就是不殺生或放生的果報。

第三點是,我們既然皈依了僧寶,就不應該常與惡知識在一起。僧寶可分為勝義僧寶及世俗義僧寶兩種,前者包括菩薩、辟支佛、聲聞羅漢及出世間護法等;後者乃指四位或以上之具戒凡夫比丘團體。

既然已經皈依了僧寶,依戒條來說,我們不應該常與惡知識在一起。依傳統的規矩衲必須這樣說,但現在這樣的年代,這一點可能無法避免。我們不能壞了傳統,所以衲必須如此講,但實際操作上可能比較難。

什麼叫「惡知識」呢?比如說不信因果、不信三寶,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損友就是惡知識,他們是對我們有不良影響的一些人。為什麼皈依後要遵守這一點呢?因為佛教徒特別是新皈依的佛教徒,跟惡知識或惡友在一起,很容易受他們的不良影響,結果自己也變得退失皈依心,不再皈依三寶了。

這一點的原意是為了杜絕這樣的情況,所以並不是說皈依後就絕對不能和惡知識在一起,等到你對三寶有足夠的信心和依止的量,不會被任何人所影響時,跟惡知識在一起是沒有問題的,並不違犯這一點。

怎樣才算有依止的量呢?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說:「如果你繼續依止三寶,我就要判你死刑。如果你願意放棄依止三寶,就不用被處死。」如果這時你選擇放棄依止,那你就沒有依止的量。如果你這時想都不想就回答:「死就死吧!」也就是說放棄對三寶的依止根本不在你的考慮範圍之內,這樣的情況可說是有了依止的量。

有了這樣依止的量,你自然不會受別人的影響以致放棄三寶。有了這樣的資格,你跟誰在一起都行。為什麼要小心不良的影響呢?因為我們是新的佛教徒、新的三寶弟子,我們對三寶的依止心好像紙一樣薄,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會因為怕死而不加思索地選擇放棄依止。

別說放棄生命了,如果你現在失業了,沒有錢,生活非常貧苦,這時有個不信佛教的老闆說:「我不喜歡佛教徒,只要你不當佛教徒,我就給你錢和工作。」你想都不想就會答:「好!我就放棄佛教,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的依止心就只是這樣的程度。所以這一點才是關鍵的問題。

第四點,既然已經皈依了佛寶,我們不能以世俗的價值來看待佛像。比如說我們有一些佛像,有鑲了鑽石的,有金造的,有泥造的,有木頭造的。我們不能說:「這是金佛像,應該放在佛壇上比較好的地方;這是泥造的,要擱在次要的地方……」這樣想是把佛像看成世俗的財物,這就違犯了第四點,我們不能這樣想。

哪怕我們有一尊鑽石雕成的釋迦牟尼佛像,非常值錢,我們也不能把它賣掉。我們也不能把佛像放在地上,或放在門口,跟鞋子放在一起等等。這樣不恰當的情況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舉,簡單來說,我們對佛像要視為真佛,不能如前面所說的方式來對待。

第五點,既然皈依了法寶,我們必須視佛經等為法寶。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的法寶,這只是一本書,但我們必須要把它視為真正的法寶。佛經是很殊勝的,就算用它壓在佛像的頭上,也沒有犯什麼錯誤;而把佛像壓在佛經上卻是不對的。

跟佛像相比,佛經更殊勝。

我們念完經後必須很尊敬地用乾淨的布包起來,重新放回佛壇上,不能像對待報紙那樣把它隨便擱在一邊。如果佛經太殘舊,實在無法看了,我們又有了新的,也不能把它當垃圾扔掉,可以去高山等乾淨的地方很恭敬地燒掉它。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對待任何經書必須如此。佛經或佛的本生故事、傳記等,我們都應以這樣的心來尊敬。我們尊重的話,得益的是我們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既然皈依了僧寶,我們要視僧、尼為真正的僧寶,乃至於他們的袈裟上有一塊破布掉在地上,我們看到後都要恭敬地撿起來,視為是真正僧寶的衣服,很恭敬地把它收好。我們看到僧、尼要視為真正的僧寶。能這樣想,得益的是我們自己,對他們並沒什麼好處。

這六點到此就說完了。這六點是比較重要的,必須很謹慎,同時也必須避免十惡業。不論對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來說,行十善業及戒除十惡業,是最低的標準。同時,早晚各念皈依文三次並禮佛,是必須保持的習慣。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用飲食等等作供養。

如果家裡有佛壇,我們可以把供品放在佛壇上;沒有佛壇的話,在吃東西前心裡想著佛法僧三寶而作供養,這樣供養也行,不一定要放在佛壇上才算是供養,因為三寶並不只是存在於佛像裡面,你起念的時候他就在面前了。

我們不要以為佛陀像世間神靈一樣會肚子餓,佛陀不需要我們的飲食,他是從定中得到滋養的,不存在肚子餓的情況,所以我們不是為了佛陀而作供養,供養三寶是為了我們自己能得到功德。

聲明:五台山般若 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您知道佛門「五堂功課」是哪五堂嗎?
佛像能不能拍照?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