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及早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防癌從這10件小事做起!

及早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防癌從這10件小事做起!

我們能早期發現癌症嗎?

圖騰益生腫瘤專家王教授指出,從少數細胞突變到發展為有癥狀乃至肉眼可見的腫物,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在這期間,患者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癥狀,有些早期癥狀常常被忽視,而錯過早期治療時機。因此,專家告訴我們辨識腫瘤常見的全身早期癥狀,儘早捕獲腫瘤的蛛絲馬跡。

生命體征的變化

發熱

當排除了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無法解釋的時候,應該高度警惕腫瘤存在的可能。腫瘤引起發熱是因為腫瘤細胞通常是快速生長的細胞,快速生長的組織代謝活動較強,往往使得局部乃至全身的體溫升高。

還有就是在腫瘤早期,人體免疫系統常能識別腫瘤細胞並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免疫系統的活動也會引起體溫的升高;某些腫瘤可能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同時合併感染性發熱。

腫瘤所導致的發熱往往發生在一天中的固定時間,通常不超過38.5℃,除急性白血病等幾種血液系統疾病外,極少為高熱。

持續心跳快與呼吸加速

在能滿足人體正常需要的情況下,成人心率通常不會超過90次/分,呼吸也不會超過20次/分。若呼吸和心率持續性超過正常值,表示以正常頻率工作的心、肺已經難以滿足人體供氧需要,或者相應器官受到了外源性刺激。

腫瘤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攝取大量的營養物質,從而導致正常組織相對缺少這些物質,機體就必須通過增加心率和呼吸頻率以滿足需要。

另外,甲狀腺癌腎上腺癌等一些特殊的具有內分泌作用的腫瘤,在大量生長的同時還分泌特定的激素,也會引起心跳與呼吸加速。當腫瘤壓迫周圍血管乃至中心血管時,還可以引起心悸。

血壓持續升高

由腫瘤引發的高血壓屬於繼發性高血壓,但臨床上只有少數幾種腫瘤會引發高血壓癥狀,通常查找高血壓病因,也需進行鑒別診斷。

非生命體征早期全身癥狀

非生命體征的全身癥狀是指除去基本的生命體征,不局限於某一局部的癥狀。由於這些癥狀往往顯著,易於觀察,常為許多腫瘤患者就診時的首發癥狀。

精神與意識狀態的變化

常見於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可表現為精神行為的異常變化和意識狀態的異常,典型的腫瘤導致的精神神經異常有譫妄嗜睡妄想

如果沒有顱腦外傷病史的成人中出現癲癇發作時肌肉抽搐導致的意識喪失、突然倒地、身體發硬和四肢抽搐,還伴有口唇發紫、口吐白沫和呼吸不規律,甚至出現咬傷舌頭、大小便失禁等,應高度警惕腫瘤的可能。

感覺異常

眩暈耳鳴復視等感覺異常通常與神經系統的病變有關,這些癥狀的產生往往與腫瘤侵犯神經系統有關。

患者可能會感覺到自身和周圍事物似乎不停地旋轉,並出現站立不穩、要暈倒的狀況,這種頭暈也就是醫學上所稱的眩暈,多見於老人,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群。

體重和體形的變化

對於預警腫瘤比較有意義的是體重減輕。因為腫瘤在快速增長過程中,需要攝取大量供能物質,從而使得人體絕大多數正常組織營養物質攝取不足、蛋白質合成減少;

其次,腫瘤往往引起體重增加或特定激素分泌等,蛋白質分解和脂肪的分解利用增強,這樣使得肌肉、脂肪的體積變小,質量減輕,從而引起體重減輕與消瘦。

人的體重並不恆定,因此,若體重變化>之前體重的5%-10%,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應高度懷疑腫瘤的早期癥狀,注意排査腫瘤。

盜汗

盜汗是一個古老的中醫診斷用語,即指睡眠時流汗,醒時汗止。除去少數確實存在分泌擾亂神經內分泌系統物質的腫瘤外,腫瘤在早期導致盜汗的機理並未被確切闡明,但盜汗也是腫瘤患者一個常見的早期即發生的癥狀,淋巴瘤患者通常可伴有盜汗。

乏力

乏力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例如平時可以上3層樓,現在上1層樓即感氣喘、雙腿發軟等。如果沒有天氣變化、進食減少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作為誘因,出現乏力的癥狀時應該加以重視。

大小便異常

大小便的性狀異常習慣改變排便不適等往往提示泌尿系統或消化系統乃至全身的病變。小便的性狀異常,如許多泌尿系腫瘤及泌尿系的非腫瘤病變患者可出現明顯的血尿,對於無痛性血尿尤其應引起注意。

此外,腫瘤壓迫泌尿道還可引起各種尿路癥狀,如尿線變細、排尿疼痛等。而大便性狀與習慣的改變是典型的腸道腫瘤的早期癥狀,如次數明顯增多或減少,排便時間明顯縮短或延長等。

比如腫瘤壓迫腸腔,使得大便形狀變細;腫瘤在生長時還容易發生出血、壞死等癥狀,表現為大便帶血或解黑便等癥狀。

總之,出現這些疑似腫瘤的早期癥狀時,應當及早就醫。早診早治,有效提升癌症生存率。

防癌從小事開始

癌症大數據提示,只有10%-30%的癌症可以歸結為基因突變,接近70%的癌症都可以追溯到生活方式、環境因素,控制吸煙可以減少23%-25%的癌症相關死亡;對於胃癌、肝癌和宮頸癌來說,控制慢性感染可減少29%的死亡。

肺癌作為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過去30年間死亡率上升了465%,吸煙空氣污染是肺癌高發的主要誘因。此外,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不合理,也會導致胃腸道腫瘤持續增長。

研究還表明,熬夜會造成生物鐘紊亂,免疫功能下降,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就容易找上門來;久坐的人比經常運動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高40%到50%;長期處於亢奮和緊張狀態,是導致卵巢癌的重要原因。

其實,戰勝癌症的方法很多,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上策,這就是預防。不妨來聽聽相關專家的建議,預防癌症原來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的許多點滴小事做起。

1. 不要人為地給自己「誘發」腫瘤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孫燕曾對媒體說,「我是個臨床腫瘤學方面的專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麼時候會發生癌變。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車,每個臟器24小時都在辛苦工作,當然需要保養和檢修。」不少腫瘤,可以說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出來的

比如過多食用高脂飲食、喜歡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誘發出越來越多的腸癌患者;吸煙人增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煙』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亂、感染HPV(人乳頭狀病毒)則使得宮頸癌發病上升。還有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該睡覺時睡覺,該吃飯時進食,每天有一定時間鍛煉,不要抽煙喝酒。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總之,不要人為給自己製造很多不利因素,才有利於防癌控癌。」

2. 防癌從走路做起

英國慈善組織漫步者協會和麥克米倫癌症援助中心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堅持行走1.6公里,在20分鐘內走完,對乳腺癌、前列腺癌、腸癌的治療都有明顯益處,最高可降低50%死亡風險

該研究負責人本尼迪克特·索斯沃斯表示,英國政府建議成人每周應進行150分鐘健走等中度運動。此前,多項最新國際研究都明確指出,走路可增強免疫力、改善內分泌、調節激素水平,在防癌、抗癌方面功效突出。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劉欣主任醫師指出,不要刻意保持一種固定的走路姿勢,以免頸肩部出現不適。健步走前要進行適度熱身,等足底開始發熱再加速。如選擇晚飯後走路,應在飯後半小時至睡前兩小時內進行。

3. 體重過大增加患癌風險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在一段時間內體重出現比較明顯的增長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研究發現,那些身體質量指數從22增加至約27的男性與那些體重正常的男性相比,患癌風險會大幅提高50%;女性的身體質量指數如果從23增至約32,風險會提高17%。

身體質量指數是目前國際上衡量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標,計算方法是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指數超過25為超重,30以上則屬肥胖。

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陳仕林指出,對肥胖與癌症的多項研究此前也證實,體重超重或者肥胖與大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相關。所以,減重應成為預防癌症的有效途徑之一。

4. 植物油不會用也致癌

澳大利亞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亞洲國家女性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可能是植物油在作祟。研究發現植物油高度不穩定,在高溫狀態下可能會釋放對神經有害的物質,從而使DNA變異,引發癌症。

從植物種子中提煉出的廉價植物油與動物油、橄欖油和椰子油相較含有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這些脂肪在超過180℃時,會生成高度有毒的,誘發癌症的化學物質

劉欣指出,實際上,正常的植物油本身並不致癌,原因多是烹調方式的問題。植物油中含有不耐熱的不飽和脂肪酸,遇高溫易產生致癌物丙烯醛等醛類物質,長期、大量攝入會致病。

5. 血糖指數高也增加肺癌風險

2016年最具爭議的癌症新聞莫過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常吃白米飯、白麵包等升糖指數(簡稱GI)高的食物,患肺癌的風險會提高49%。

研究人員對1905名肺癌患者和2413名健康人士作比較分析,每日飲食中血糖指數最高的病人,其患肺癌風險也較高;高GI吸煙者的肺癌風險,比低GI吸煙者高31%。結論指出血糖指數高與肺癌發生存在相關性。血糖指數高的食物包括白米飯、白麵包等。

陳仕林指出,正常飲食吃米飯不會得肺癌。這個研究只是證明血糖指數高的食物與肺癌的發生有相關性,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吃白米飯就會致癌。國內也有研究證實,糖尿病前期會導致腫瘤風險增加。

6. 預防乳腺癌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的一種化合物可以減緩乳腺癌細胞生長,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效果尤為明顯。

研究人員以45名乳腺癌患者為對象,讓部分研究對象服用安慰劑,其他人則服用一定劑量的蘿蔔硫素增補劑。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癌症預防研究》雜誌上報告說,研究結果顯示,服用蘿蔔硫素增補劑使(乳腺癌)細胞生長特徵指數下降,意味著這種化合物可能有助於減緩癌細胞生長。

陳仕林指出,冬季吃大白菜也對女性乳房健康有益。除此之外,生活中還要學會保持心情的愉悅,要試著自己總結一套辦法來調節壓力和不良情緒。對於有高危因素的女性要格外注意定期體檢。

7. 每周3份堅果預防結腸癌

韓國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富含堅果的飲食能降低個體的結腸癌發病幾率。據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助理教授Aesun Shin介紹,每周吃不少於3份堅果的人結腸癌發病風險比不吃堅果的人低。其中,女性尤為明顯。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指出,堅果中包括纖維質和抗氧化物在內的一些化合物,能夠起到降低結腸癌發病風險的作用。此外,「三高一低」的食物,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食品要少吃。

8. 常吃秋刀魚降低肝癌風險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發現,每天吃鯖魚、秋刀魚、等合計攝入量達到約70.6克的一組人,與每天只攝取約9.6克的一組人相比,患肝癌的風險會降低。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肝病門診副主任中醫師孫剛指出,養肝護肝首先要避開肝吸蟲,主要是不吃生魚、活蝦,一定要煮熟煮透,不能貪圖美味。預防肝癌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積極治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9. 西紅柿可預防皮膚癌

德國萊布尼茨環境醫學研究所最新研究指出,常吃西紅柿可以減少皺紋,預防皮膚癌。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西紅柿的志願者,與皺紋相關基因顯著減少。研究人員簡·庫特曼教授表示,此項研究證實,常吃西紅柿可以有效抵禦紫外線照射帶來的不良後果,減少皺紋,預防皮膚癌。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杜長明指出,除了改善飲食,防止晒傷的方法是盡量減少日晒的時間,儘可能避開強烈的紫外線,養成防晒的好習慣,四季都要塗抹防晒霜。

10. 芒果加入防癌戰隊

美國得克薩斯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芒果對人體十分有益,多食用芒果有助於降低患癌風險。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儘管芒果中所含的抗氧化劑比石榴和黑莓少3~4倍,但其果肉含有多酚,該物質可預防並阻止人體內癌細胞的形成,且不會產生副作用。

陳仕林指出,多酚類物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與其他抗氧化物在體內一起發揮抗氧化功效,適量食用有這類物質的果蔬有利於防癌。

—END—

了解細胞微環境相關問題

可留言或添加微信諮詢

圖騰益生專家組,為您一對一服務

文章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

溫馨提示:《大連圖騰生物》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連圖騰生物 的精彩文章:

癌痛讓你生不如死?3種正確止痛方法,最後一種你絕對不知道!
秋風起,蟹腳癢!螃蟹是「發物」?腫瘤患者有這個口福嗎?

TAG:大連圖騰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