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92歲老中醫,一生治療婦科病的經驗

92歲老中醫,一生治療婦科病的經驗




家父蔡仰高現年92歲,秉承家學開始在廣東澄海縣行醫,後因方便潮汕鄉親求醫遷居汕頭市診治內婦兒科業務至今有60年醫齡,尤著聲於婦科。1958年汕頭市先後成立中醫醫院、中醫藥研究委員會,他受任為副院長及主任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廣東廣分會成立選為理事。



在貫徹中醫政策搶救老中醫經驗中,他毫不自秘

將一生積累的臨床經驗獻出,其中婦科有關經、帶、胎、產診治秘旨和辨症加減,有必要傳給下一代廣大中醫群眾

。我也在繼承家學這個基礎上,也曾總結出婦科不育和痛經的臨床治療經驗。




他對廣東潮汕地區的野生草藥也鑽研有素,總結出用草藥治療咳嗽、腎炎水腫、白帶、月經過多等病的經驗,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醫學內容。




晚年他不顧年老和臨床工作繁忙,還十分關心培養中醫接班人工作,

親自寫出較多帶徒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經驗,主要的有《帶下病論治》、《妊娠脈法和妊娠病療法》等

,既有繼承又有創新提高,為發展我國傳統醫學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治療婦科疾病的經驗






  • 月經病




1.經行腹劇痛而血量不多




用加味四物湯:台烏、蒲黃、當歸、白芍、熟地、五靈脂各10克,延胡、川芎、炙甘草各6克。

如痛不劇者,可用白酒50毫升煮沸加入紅糖一匙煮溶,候溫服,一次即見效。




2.血枯閉經



用調經養營湯:當歸4.5克,川芎、陳皮各2.1克,熟地、香附各3克,生地、丹皮各1.5克,丹參、白朮各2.4克,紅花0.9克,延胡1.8克,砂仁0.6g。




3.月經過多



量多者為崩,少者為漏。多因脾虛不攝,久則多損沖任,常用補中固經湯:豬母稔、紫珠草、牛大力、崗稔、祈艾絨、醋炒赤石脂各15克,升麻8克。

本方受省級獎勵和已選入國家藥典收載的婦科專用方。




或用加味補中益氣湯:炙黃芪、党參、白朮、當歸、阿膠、黑蓮房、赤石脂各10克,升麻、柴胡、陳皮、炙甘草各6克,生薑3片,大棗3枚。




4.月經不調



用補血調經丸:高麗參、鹿茸各15克,党參150克,炒白朮、白芍、陳皮、醋柴胡、遠志、淮山、菟絲子、續斷、香附、防風、椿根皮各108克,炒杜仲、茯苓、祈艾各129克,炙甘草、炒阿膠珠各90克,炙黃芪144克,熟地、當歸各240克,升麻、麥冬各72克,廣木香30克,枸杞子48克,益母草480克,黑荊芥84克,川木瓜75克,煅龍骨、煅牡蠣各60克。




以上諸藥用米酒濕透,蒸熟,搗爛晒乾,研為細末,煉蜜為小丸如綠豆大。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每次9克,飯湯送下,多服有效。






  • 帶下病




新患多偏於濕盛,脾虛受阻,久病則責諸腎虧致任脈帶脈失固。




1.偏於濕盛者




用扶脾勝濕湯:五指毛桃根、金鐘根即牛大力、金櫻根各15克,白飯草即火炭母30克。



2.脾虛受濕者




常用完帶湯加味:党參、白朮、茯苓、續斷、桑寄生、菟絲子、車前子、炙甘草各10克,淮山15克,陳皮6克。




3.任帶脈失固者




常用家傳秘驗白帶丸,並治月經愆期,久不產育:西洋參、遠志、廣木香、枸杞子、煅牡蠣各30克,茯苓、炙黃芪、醋炒祈艾、炒黑杜仲各72克,土炒白朮、白芍、香附、柴胡、續斷、防風、菟絲子、陳皮各54克,熟地132克,當歸120克,炙甘草、炒黑荊芥各45克,淮山藥84克,炒阿膠珠、煅禹餘糧、煅陽起石、党參、白蘞、金櫻肉各60克,麥冬、椿根皮、雞冠花、川木瓜、升麻、煅龍骨各36克,北鹿茸15克。




以上諸藥用米酒濕透,蒸一夜後晒乾研為細末,煉蜜為小丸如綠豆大。每次6克,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一次,飯湯或開水送下。一般總量服至180~300克。




按:本方為家父家傳方,家父在臨床實踐中去杞子、菟絲子、麥冬、淮山、川木瓜、柴胡、防風、荊芥、廣木香、香附、陳皮、炙黃芪、鹿茸、白芍、白蘞、金櫻、煅餘糧、煅陽起石,

加芡實、桑寄生、西洋參改用高麗參易名為平肝補腎丸。外用蛇床子湯煎洗陰道,治療白帶久流不止者。






  • 胎孕病




1.妊娠惡阻




常用和中健胃,順氣開阻的香砂六君加味:党參、白朮、茯苓、法半夏、柿蒂各10克,炙甘草、陳皮、木香、砂仁、薑汁炒竹茹各6克,生薑3克,大棗3枚。




2.胎動不安:

多由氣血虛弱,常用加味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再加棕炭、續斷、菟絲子。




3.習慣性流產




常用保胎丸:党參、熟地、當歸各150克,土炒白朮、續斷、炒黑杜仲各90克,川芎、姜制厚朴各15克,醋制祈艾75克,枸杞子、菟絲子、酒制黃芩、砂仁、炒黑荊芥各30克,炙甘草45克,炙黃芪、炒阿膠珠各60克,升麻18克。




上藥用米酒濕透一夜,蒸熟,搗爛、晒乾,研細末,煉蜜為小丸如綠豆大。每次6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4.胎死不下:

用加味平胃散(加味為朴硝、冬葵子)。




5.妊娠逾期未產:

用催產方(四物湯加炙龜板、血餘炭)。






  • 產後病




1.惡露纏綿不

斷:

用加味補中益氣湯,加味為阿膠、棕炭、赤石脂。




2.產後小便不通:

多為產時耗傷氣血,病情多虛少實,常用補中益氣湯和加車前子、茯苓、澤瀉。






  • 其它




1.幼兒離奶方:

黑山梔、明雄黃各5克,正硃砂、輕粉各1.7克。




上藥共研極細末至極均勻,玻璃瓶密封,每次用1.7克,用乳汁調塗幼兒眉毛中,男左女右,每一小時塗一次,塗至葯完為止,大約經過四次後,幼兒即不思食乳,但對其它飲食如常。




2.治外陰搔癢方:

蛇床子、苦參各15克,荊芥、川椒、朴硝各9克,白礬6克。水三碗煎沸10分鐘後,先熏後取適量溫洗外陰後棄去,換用新液再洗陰道。每日早晚各洗一次。




二、婦科專著






  • 《帶下病論治》




病因:

文中引申《素問》、《巢氏病源論》及劉完素、薛立齋、汪石山、傅青主、王孟英各家論述,結合臨床總結為脾虛肝鬱、痰濕、濕熱下注,或房事不節,腎氣虧損,或下元虛冷,精氣不固,以致沖任損傷,帶脈失約等為本病根源。




治療方法:

除掌握秘驗方外,




屬於濕熱帶下:用《金鑒》清白散或張錫純清帶湯。




屬於痰濕帶下:用加味二陳湯(加味為白朮、蒼朮、升麻、柴胡、益智、生薑),或濟生方導痰湯(二陳加制南星、枳實)。




屬於虛寒帶下:用

《沈氏尊生》元戎六合湯(四物加附桂)

,或

家傳白帶丸(見本文)

,或用自擬

固腎丸(見本文)

,或

家傳白帶散

:煅陽起石135克,煅餘糧石、煅龍骨、煅牡蠣、茯苓、淮山藥各60克,芡實、蓮子肉、金櫻殼,扁豆花,白槿花又名佛桑花、正石蓮、石斛各45克,車前子50克。共研細末,每次6克,每日服三次。




屬於虛熱帶下:用傅青主女科易黃湯:淮山藥、芡實各30克,鹽水炒黃柏6克,車前子3克,白果肉10枚。






  • 《妊娠脈法》




文中對妊娠脈象區分,以正常脈象定妊娠者,用歷代名醫經驗和理論有11種之多;以異常脈象定妊娠者,引用歷代名醫經驗和理論有6種之多;以脈證合參定妊娠者,引用歷代名醫經驗和理論有10種之多均作了全面綜合,各有其豐富經驗。




但最後要結合臨床實踐,認為

妊娠有病而無病脈,或身無病而寸脈滑疾有力者多為三個月內孕脈。脈見尺部滑疾較為有力,稍重按之不散多為4~5個月內孕脈。




對妊娠常見癥狀有以妊娠腹痛為胞阻,妊娠小便不通為轉胞,另附習慣性流產及死胎,各列選歷史名方供後學選用,方皆平順通達,易於推廣使用。






<END>




轉載自《新中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百年老店同仁堂特製

蜜煉桑葚膏

,推薦給大家使用,點擊「

閱讀原文

」即可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芒硝外用,功效卓著(闌尾炎、乳腺增生、輸卵管不通……)
詩詞里的重陽節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