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比你拼!古人都是怎樣敷面膜的?| 社會小報

比你拼!古人都是怎樣敷面膜的?| 社會小報

原標題:比你拼!古人都是怎樣敷面膜的?| 社會小報

原創

主筆:麻袋醬

資料整理:李嘉雯 杜蘅

轉載請聯繫微信isocialor

編輯:留木

飯,可一日不吃;面膜,不可一日不敷也~



比你拼,古人都是怎樣敷面膜的?


睡前貼面膜,細胞被激活。


睡後貼面膜,形象似名模。


午後貼面膜,恰似白天鵝。


婚後貼面膜,魅力塞嫦娥。


三天不貼膜,一看黃臉婆。


-----火遍網路的《面膜歌》


這三張圖拼貼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講述了面膜(masks)的發展、傳播、被接受的故事。第一張是1875年,羅利夫人打造的第一枚真正的面膜,名為Toilet Mask;第二張漢尼拔經典的銀幕形象,是提到面具」(mask)時,美國人腦海里首先浮現的面孔;第三張是2016年,Lady Gagains上的敷面膜自拍。


在變美這件事上,古人比我們更拼!


敷面膜的歷史比我們想像的要源遠流長的多,面膜作為橫跨數千年的護膚聖品,提早了完成了「全球化」,雖然暫時缺少相關面膜傳播的資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全世界的每個時代的女人都愛美,古代女人在變美這件事上甚至顯得更加能豁的出去。


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印度大陸上,在古阿育吠陀(āyurveda,意為長生之術」印度教和佛教的傳統醫學)的傳統中,被稱為阿博坦(ubtan)的面膜和身體膜在印度家喻戶曉,阿博坦的配方(植物和草藥的比例)會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膚質及美容效果來調配。實際上,它是世界上出現的首個化妝品。阿育吠陀的美容之道歷經5000年時光不朽,時至今日,你還是可以在印度市場上找到半成品的阿博坦粉,只要買回去用水或者牛奶調配混合即可。


古埃及的第一款面膜由黏土製成,據說埃及豔后一周兩次使用死海泥面膜來清潔皮膚;看來艷后是如今各種清潔面膜的使用鼻祖。擁有羞花之貌的楊貴妃同樣也是面膜的忠實受眾,據傳,她常將珍珠、白玉、蓮藕、生薑等研磨成粉敷面,用以提亮膚色,減少皺紋和色素沉著。古羅馬的女性稍顯重口,她們會使用譬如胎盤,比如翠鳥和奶牛的糞便來作為面膜的材料敷在臉上,請讀者們自行感受一下那種刺鼻的氣味。


文藝復興時期,女性使用混合蜂蜜和橄欖油的白鉛來美白肌膚,使用鉛的傳統到了16-18世紀,依然廣泛地被傳播和接納,女性在他們的皮膚上塗上鉛膏,使其變得蒼白。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著名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后把蛋白、牛奶、檸檬汁,甚至還有白蘭地混合在一起做成面膜。


到了1875年的英格蘭,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面膜由羅利夫人出售,用於美化,漂白和還原本真膚色。並被當時的名人認可,他們每周在睡覺時敷三次面膜。然而,這些面膜的重量相當大,而且不得不綁在頭上,十分不方便(如下圖)。


時至今日,面膜仍在現代皮膚護理潮流中佔據一席之地。面膜被分成各種各樣的種類:霜膏狀、啫喱狀、粉末狀或片狀。有些面膜選擇了一種更科學製作方法,而另一些則根植於一種自然、整體的護膚理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把自己的面具視為護膚儀式的一部分,正如它們最初由人創造之時一樣。


為何片狀面膜成為如今的寵兒?


歷史上大多數時候,人們傾向於自製面膜,把各種東西搗鼓成糊狀體塗抹在臉上。那麼當我們拆開一張片狀面膜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對這種大多時候是棉織品的一次性紗布情有獨鍾,並堅信它能祛皺美白補水抗衰老。


片狀面膜的改良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的改良與醫學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早期是為了更好的將其利用在外科膿毒症,而對其進行不斷地改良,從採用紗布這種原料再到護理專用的無菌敷料,再到如何更好地與鼻子的輪廓相貼合,本都是醫學之用,之後再讓渡到了化妝品、美容業之中。


Lady Gaga和貝拉?哈迪德(Bella Hadid) 等一眾明星敷著片裝面膜的自拍在Ins上成為了最熱的裝扮,片狀面膜搭乘著自拍成為了消費主義中徹頭徹尾的一次成功。


Lady Gaga在面膜上戴著巨大的白色太陽鏡;演員塞爾瑪·布萊爾(Selma Blair)在鏡子前擺出一副巧妙的裸體姿態,只戴著淚滴狀的金色眼罩;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將她印有香奈兒標籤的眼膜,與一件蓬鬆的白色浴袍和一杯葡萄酒搭配在一起。


幾年前在韓國以外的地區還一文不名的片狀面膜如今已風靡全球。2016年,雅詩蘭黛的某系列面膜銷量增長了123%。據NPD行業分析團隊調查顯示,去年上半年,全英國的片狀面膜銷量增長了34%,而紐約的「面膜吧」(Mask Bar)早已成了一個面膜狂人的目的地。


對於面膜需求增多的背後隱藏了環境污染加劇的問題,根據L"Oréal於2015年的一項發表在國際化妝品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大氣污染與皮膚過早老化有關,被污染的空氣會影響皮膚質量,增加皮脂,降低維生素E並導致乳酸增加。城市的中產對污染問題非常關注,根據Mintel的調查,在中國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有61%表示他們非常關注PM2.5污染。所以很多護膚品打著「抗霾」深度清潔等口號進入到消費市場(譬如一些日韓品牌會在此類產品上標明「中國特供),吸引到了一大批中國的中產消費者們,嚴重的空氣污染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面膜等皮膚護理產品需求的增長。


幾十年來,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們(特指二戰之後的1946—1964年間出生的美國人)被精心製作的「奇蹟面霜」所吸引,而如今,人們對片狀面膜的狂熱代表著千禧一代作為美容行業新目標市場的崛起。年輕人的心態就是「即時滿足」——讓你在晚上出去玩的時候看起來很美——而不在乎持久的效果。除了方便、即刻美麗之外,相對比美容、醫美來說,面膜的價格也更加親民。商家以各種早安面膜、熬夜面膜等各種功能為噱頭,欲為繁忙都市人提供快速「變美」的方案,貼一張,享受10分鐘,即可抗衰老,保濕、深層清潔,何樂而不為呢?


片狀面膜,一張帶著滿滿精華的紙,卻承載了我們無法預料的厚重歷史,女人在變美這件事上,至少在敷面膜上,毫不膚淺」!

參考文獻:


1. Deep Dive: The Face Mask Market Is Booming, But So Is Competition—Unique Ingredients and Product Innovations to Capture the Lucrative Chinese Market https://www.fungglobalretailtech.com/research/deep-dive-face-mask-market-booming-competition-unique-ingredients-product-innovations-capture-lucrative-chinese-market/


2. www.lecler.co.uk/shop


3. Patrycja. (2017,August29).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Cosmetic Face Masks. Retrieved October 28, 2018, fromhttps://chicchiq.com/the-origin-and-history-of-cosmetic-face-masks/


4. Beauty. (2018, June 29). FACIAL MASK IN CHINA EXPECTS TO REACH RMB 31,746 BILLIONBY2021.RetrievedOctober28,2018,from https://www.marketingtochina.com/facial-mask-china/


5. Jess Cartner-Morley. (2018, May 1). Retrieved October 28, 2018,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fashion/2018/may/01/sheet-mask-2018-biggest-beauty-trend-instagram-skincare


6. 格明福. (2015). 廣告、女性身體及女性主義.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6(02): 163-167.


7. John L. Spooner (1967). History of Surgical Face Masks. AORN Journal


1


你可能會喜歡:


吸貓這件事,歷史上先賢們的表現,也是各種無可救藥....


社會學了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學了沒 的精彩文章:

男性,是怎樣滲透進產房的?
你看不見的性格盲點,正在暗處慢慢毀掉你 | 性格盲點測試

TAG:社會學了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