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變態級放血神器,一紮一個洞,毛子用它捅了400年人

變態級放血神器,一紮一個洞,毛子用它捅了400年人

原標題:變態級放血神器,一紮一個洞,毛子用它捅了400年人


今天這盤菜老蔣覺得給大夥搭配上《搭槍卡之歌》,鐵友們吃起來才會更有味道。


四棱刺刀訴說驕傲,不息旋律歌唱榮光。——《普列奧布拉仁斯基團進行曲》


1789年9月中旬,夜幕。一萬七千名俄軍士兵在蘇沃洛夫元帥帶領下偷渡雷姆納河,向十萬土耳其軍隊發起進攻。在他們背後,是8000名淋得像落湯雞一樣的奧地利盟軍。


那年月,俄軍是十足的屌絲,與奧地利人豪華的行頭根本不能比。在沙俄軍隊中竟然使用了28種步槍,其質量之低劣,品種之繁雜,比起我大清過猶不及。而俄國人的死對頭土耳其人卻從歐洲買入了大量優質火槍。十萬打兩萬,裝備劣勢,步槍命中率只有歐洲水平的三分之一!蘇沃洛夫這是趕著去投胎嗎?


英制褐貝斯步槍,這種二流貨色俄國人也只有繳獲才能弄到一把



冒雨夜行,泅渡河流。就當時那種燧發槍的技術,連槍都不一定響!半個世紀後的鴉片戰爭中被大雨淋濕了的龍蝦兵就被廣東農民圍攻。所以,俄軍的火槍進了水,而就地防守的土軍火槍可是有帳篷和雨傘保護的!你這麼上來,那肯定是被干翻的!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俄軍在火炮的支援下,挺著刺刀紅著眼睛直接往上沖。十萬大軍如潮水般潰退,俄軍死44人,傷300餘人。土軍溺斃逾萬,逃散者不知其數。西亞病夫之名果不虛傳!


彪悍的毛子刺刀是啥樣子呢?



左邊是1808式燧發槍,右邊是1805式來複槍。新潮的俄國人在那時候已經追求線膛槍了。當然,就俄國那悲催的技術實力,最終在博羅季諾和拿破崙血拚的俄軍仍然裝備著1808式燧發槍(還沒法全部裝備)。



博羅季諾之戰,俄軍頂著法國人的炮火和胸甲騎兵硬剛正值巔峰的拿破崙。結果可想而知,一日激戰,法軍奪取了全部預定目標。俄軍拉耶夫斯基炮壘守軍24師原有1400人,最後生還92人。在戰鬥的最後階段,俄軍炮兵以火炮通條和刺刀死拼法軍騎兵,打得拿破崙心驚膽戰(據說他拒絕了用餐)。

也正是這個幾乎全部死在陣地上的24師,利哈喬夫師長喊出後來那句著名的口號:「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



《戰爭與和平》俄軍彈盡、援絕、人亡,就是憑著刺刀和精神在死扛。三棱刺沒有辜負俄國人的期望,他實在是太堅固了!即便俄國人用劣質鋼材製造,他也不會在寒冷的冬天折斷。而且刺殺效果顯著,創口極難癒合,深深的影響著俄國幾百年的刺刀發展。


即便到了19世紀中葉,後膛步槍和定裝彈藥崛起使得戰場火力密度大大增加,俄國人還是不肯放棄刺刀。這個倒不是他們很勇敢,而是由於軍火工業長期落後,步槍性能長期達不到歐洲同行的性能。這一點在19世紀後膛步槍換裝浪潮中的伯丹系列步槍上可見端倪。


伯丹步槍是俄國人請來美國人搗鼓出來的玩意兒,考慮到了俄國特殊的國情。



伯丹1的結構就相當奇葩,竟然是把子彈塞進槍膛然後再反扣回來。可想而知這種結構一定會導致火藥氣體外泄,能打得遠那才叫見鬼。不過李中堂倒是對他印象不錯,認為比大英帝國的斯奈德-恩菲爾德要好。當然,李中堂的鑒賞水平,不要抱太大希望。


俄國人自然知道這個東西有點不靠譜,很快就搞出了伯丹2型,這一款槍有點現代步槍的樣子了!



旋轉後拉槍機,總算是比美國人的設計靠譜多了。這款伯丹2是莫辛納甘步槍的直系祖先,而他的刺刀影響了後續一系列蘇式槍械,這必須得拿出來說道。

說到莫辛納甘的刺刀,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那是三棱刺。風博士告訴你,錯了!是四棱刺!



請注意四棱和螺絲刀一樣的橫切刺刀尖。



這個文物更清晰一點



手握伯丹2型步槍的哥薩克士兵


奇怪了,原本的三棱刺用得好好的,你改什麼四棱啊!話說俄國這個封建國家有些東西和我大清很像,因為上級覺得你這個東西落後了,得改革呀!然後下邊就改了,三棱改四棱!



好么!

這還不算。當時世界各軍事強國普遍改用劍形刺刀,並採用可拆裝的方式安裝。俄國人不僅堅持在伯丹2型上使用四棱刺,同時要求莫辛納甘步槍也使用四棱刺!



為了防止刺刀丟失,直接固定在步槍側面


俄國人的堅持在1904年終於收到了回報!相較於日軍的30式金鉤步槍,莫辛納甘1891無論是槍長還是刺刀長度都很佔便宜。近戰中通常要五個日本兵才能打得過高大威猛的俄毛士兵。當然了,這是單兵層面的情況!


1904年弓長嶺之戰,打光了子彈的日軍第二師團12000人以白刃夜戰的方式擊潰俄17000守軍。1905年黑溝台會戰,立見尚文率第八師團殘部約一萬人,又一次刺刀夜襲,從俄軍包圍圈中殺出一條血路,把自己和秋山好古的騎兵給救了出來。此舉還直接導致了戰局逆轉,十萬俄軍恥辱性的戰敗。


看來在集體拼刺刀這個行當上,人高馬大的俄國士兵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能耐。戰爭結束後,俄國人認為,刺刀對決「不佔優勢」的重要原因是日本人裝備了30式刺刀!



那怎麼辦?改吧!


磨磨蹭蹭改了幾年,刺刀沒改好,革命卻爆發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百廢待興,哪裡顧得上一把刺刀啊!將就著用吧。


斯大林同誌喜歡的是這個:


不過事實也證明,斯大林同志是英明而睿智的。在1939年諾門罕之戰中,日軍欲求拼刺而不得,被俄國人的坦克大炮打得哭爹喊娘。這使刺刀決勝論破產,當然也是俄國刺刀的停滯。直到衛國戰爭結束,蘇軍半自動步槍換型的時刻,四棱刺仍然堂而皇之的把持SKS的槍口!



這個設計最終影響到了我軍的56式半自動步槍,伴隨著共和國戰爭贏得了它最後的榮光,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小子唉,咱這刺刀捅人捅了四百年了!


無論什麼時候,當三棱刺刀劈槍的一瞬間,中華男兒莫不熱血沸騰。



所以在文章的最後,風博士特別整理了一下歷年國慶閱兵中的劈槍動作,紀念這款刀鋒雪寒四百年的勝利之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沒了浮船塢,傷痕纍纍的庫茲涅佐夫號還能撐多久?
沒了中導條約,世界會怎樣?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