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劇場效應,最早由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提出: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忽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可能是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為身高較矮),周圍的人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求助劇場管理員,管理員卻不在崗位。於是,周圍的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的觀眾都從坐著看戲變成了站著看戲。

「劇場效應」正在中國教育泛濫成災。最典型的莫過於:黃庄!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北京教育看海淀

海淀教育看黃庄

每到周末,海淀劇院門口的知春路總會堵車。

原本的雙車道只剩下一條,因為外側車道完全成了停車場。一輛輛等候在路邊的私家車上,背書包戴眼鏡的學生們行色匆匆,出入於各個課外班。

擁堵最嚴重的銀網中心,同時也是課外機構的大本營。

這裡駐紮著新東方、學而思、立思辰、高思、傑睿等數十家機構,上百間教室,幾百張課桌。一個孩子就算不去公立校,也可以在這棟20層大樓里完成K-12階段的全部課程,甚至包括留學申請。

而這,僅僅是海淀黃庄作為「學霸中心」的冰山一角。方圓幾公里之內,匯聚了人大附、北大附、清華附、八一學校、101中學、中關村一二三小等各路名校,以及數不清的校外培訓機構。

眼下的黃庄,就像一架超速運轉的快車,快得讓人喘不過氣。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分秒必爭的媽媽幫

一場秋雨一場涼。剛剛過去的期中考試,就像一場秋雨下在許多「老母親」心頭。

為了幫孩子複習迎考,有的媽媽會請假一周在家幫孩子複習。還有些,她們根本就不上班,全心全意陪太子讀書。

人民大學西北角的「陽光地帶」餐吧是很多全職媽媽的聚集地。每天中午都會有學生來這裡跟媽媽一起吃飯,然後在她們的陪伴下利用午間休息時間刷題,或者是短暫午休。

下午上課之後,媽媽們又會結伴而行,沿著人民大學北路溜達到下一站等候孩子放學。通常,下一站是海淀黃庄西南角的麥當勞。

五點左右,學校放學的孩子趕到麥當勞吃一頓快餐、做一會作業,然後背上書包奔赴各自的課外班。

根據主管部門的最新要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上課時間不得超過晚上八點半。八點半之後,孩子們又從黃莊周邊的各大機構蜂擁而出,在路燈下和媽媽一起踏上回家的路。

這是一個分秒必爭的群體。

「每天中午多出一節課的時間,一周比別人多出半天。」有媽媽算了這樣一筆賬。

然而,即便如此,孩子的考試成績依舊讓她們揪心。考得不好的如同冷水澆頭,憤怒、委屈化成怒火和淚水;考得好的也很緊張,這次考得好不代表下次也能考好,因為後面還有一群追兵。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海淀黃庄向北3公里,便是北大、清華。

名牌中學的家長們心裡惦記著下一條快車道——為提前拿到頂級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額而參加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門學科的全國聯賽。

清華大學2018年的自主招生有三種類型,其中之一是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具有學科特長,且在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

「好學校都想提前鎖定好學生,他們常年盯著這些競賽生。」一位北大畢業的機構名師介紹說。

按照現有規則,獲得「五大聯賽」省級一等獎的學生會獲得北大清華的自主招生資格,拿到30到60分不等的降分優惠,進入國家集訓隊則有可能直接保送。

為了早日拿到「清北」的入場券,學生們除了要應付日常學習,還要為參加學科競賽作準備。

於是,每個牛娃的背後都有一個開掛的媽。

她們除了照料日常的生活起居,還要熟悉孩子每一門功課的知識體系、考點難點,到課外班默默坐在後排聽課、記筆記,和孩子一起刷題,考前帶孩子一起複習。

媽媽幫,不僅是一幫陪讀的家長,更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超級幫手。同時,她們也是各自為戰的競爭對手。

在這裡,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超前學:少數人的遊戲

變成了大面積的瘋狂

星期二下午兩點,學校還沒放學,課外機構大大小小的教室全都空著。前台們正在忙著接打電話,向電話那頭的家長提供報班諮詢。

期中考試之後,是課外班的報名高峰。恰逢「雙十一」,各機構紛紛打出促銷廣告,拉起了「寒假春季班火熱報名中」的紅色條幅。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下午三點,兩個10歲左右的男孩拿著印有機構標識的學習袋跑進銀網中心大堂,一邊打鬧一邊熟練地按下電梯按鈕。他們來自中關村一小,要去某機構上語文課。

在黃庄,沒有不上課外班的孩子。

名校的招生政策成了課外機構的招生指南,他們熟悉政策、了解動向,也深諳如何運用升學機會為家長製造焦慮。

在這一點上,他們很像成功助推房價的中介。這兩個行業的確有諸多相似之處——勞動力密集、服務密集,服務費高昂,現金流充裕。

如果去過某些大型房產中介公司總部你會發現,它們更像互聯網公司:超大的開放式辦公空間,眾多的技術人員和龐大的數據採集、分析……遍布各地的門店只是它的神經末梢。

大型的校外培訓機構同樣如此,比如已經先後在美國上市成為行業霸主的新東方、好未來(學而思母公司)。它們的總部位於中關村核心地帶,自建或整層租用寫字樓,擁有數以千計的員工。

這是一個龐大且暴利的產業。一位在線教育創業者躊躇滿志地說:「中產家庭百分之三四十的年收入都要用於子女教育,這筆錢肯定是要花掉的,問題是誰能掙到它。」

好未來教育集團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教育課程及服務佔到了其營收的近九成,主要來自K-12的課外輔導業務,也就是學而思。

為了更高的利潤增長,課外機構的課程體系之網越織越密。其中的一個殺手鐧就是,提前學。

為了能儘早被名校「點招」,很多家長在小學一二年級甚至幼兒園就把孩子送去學奧數,因為這是名校招生的主要依據。以此類推,奧賽成績同樣也是高校自招的敲門磚。

於是,少數人的遊戲變成了大面積的瘋狂。

據說有些孩子在初一甚至六年級就已經學完高中數學課程,剩下的時間就要準備參加數學競賽。

儘管學校一再強調不要瘋狂報班,先把課內知識學紮實,但是家長們你追我趕根本聽不進去。

還是人們常說的「劇場效應」,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

「黃庄超前學的濃度是最高的。」從業多年的機構名師這樣說。

面對激烈的競爭,機構的常規課程已經不能給家長們帶來安全感,他們選擇了自己組班,俗稱「攢班」。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家長們瘋狂地追逐名師、牛師,本校的、高中的、機構的、甚至是外區縣的,只要是名師就有神通廣大的家長能請來,能攢成一個十幾人的小班。一個數學名師的課時費大約是3小時8000元,對於他們來說,一年幾百萬收入並不稀奇。

一些關心競賽的家長實名加入了一個與競賽、自主招生有關的群,名叫「帝都精神病總院」。

上半年清明、五一之類的小長假比較多,每到這時候家長們就會給錢攢課,學校一放假那邊就開始上課,無縫銜接。有時連期中、期末考試之後的半天休息也不會放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有很多家長也是被裹挾著上了很多課外班」,一位媽媽無奈地表示,「可是你不學別人在學啊!孩子也是沒辦法,頂著腦袋去上很多課,能吸收百分之二三十就不錯了。」

「長期來看這種超前學肯定是有害的」,接受採訪的機構老師說,「一個年級有十個人可以提前學,沒問題。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在陪跑。」

問題是,誰是能跑出來的那十個人?誰也不想太早放棄。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窒息感:這是一個殘酷

而神奇的地方

11月1日,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賽區獲獎名單公布,一等獎69名。照例,這些獲獎學生將會拿到北大、清華的保送或加分資格。

這就是超前學的回報,也是媽媽們夢寐以求的目標。

「一等獎的名額是有限的,你的孩子在什麼位置自己心裡沒有點數嗎?」一位在課外機構工作的媽媽這樣說,她見過太多沒有自知之明的家長。

這位媽媽來自西城區,孩子從小參加數學競賽。小學一二年級她自己給孩子輔導數學,刷歷年真題,也經常拿一、二等獎,但是到三年級開始不行了。

「我們四年級開始跑到黃莊上奧數。每周二晚上六點到九點上課,坐19站地鐵,一個半小時路程,回到家都快十一點了。」和不少家庭一樣,孩子爸爸很反對這種「雞血」模式,有時候母子倆甚至偷偷出來上課,「他出差的時候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明明在地鐵上,也只能說到家了到家了,然後趕緊把電話掛了。」

黃庄一年的學習讓孩子進入了機構的集訓隊。集訓隊是一塊招牌,機構靠它創名聲,吸引招生。每個年級二三十人,經常考試,考得好的發獎金,不僅免費上課甚至還能掙錢。

2017年,他們家的孩子到黃莊上中學。一開始他們還經常坐地鐵回家,有時上課晚了就在學校旁邊開個房湊合一晚上。後來為了減少來回奔波,花620萬在海淀南路買了一套60多平的房,單價9萬7每平米。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海淀南路上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的筒子樓,擁擠、老舊、緊鄰馬路,沒有小區環境,也沒有太多生活質量可言。但是為了孩子上學,很多家長不得不在這裡和孩子一起湊合6年,其中不乏位高權重者。

這大約就是新時代的「孟母三遷」。

租金也是海鮮價。前一年還是8000元的兩居室,到下一個暑假已經報價12000了。裝修好一點、離學校近一點的三居室甚至報到兩萬多,租房群里有些家長聲稱再這樣下去要報警了。

一家三口擠在幾十平的老房子里,還要面對網速慢、電路老化導致的斷電等問題,生活質量的斷崖式下跌讓他們實實在在體會了什麼叫窒息感。當然,最讓人窒息的還是學習問題。

這是一場人力、財力、耐力的大比拼。

有一個男孩,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成績還不錯,到了四年級下學期突然發現奧數跟不上了,老師建議降班,但是家長不甘心。班課、攢課、一對一上了一大堆,學費花了不少錢,終於把題刷通了,成績突飛猛進,也順利考到了黃庄讀中學。

可是到了中學之後經常考二三十分,老師找家長談話,可是每次談完之後考得比之前還差。「其實是故意報復家長,報復老師。一學期下來之後就真的什麼也不會了。」

小學的時候這個男孩還是一個小胖墩,幾年下來已經變得很清瘦。「眼神是遊離的,刷題刷疲了。」旁觀者都為之遺憾。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曾經有一對雙胞胎也在這裡讀書,家長都是北大畢業生,爸爸還是當地的高考狀元。

就是因為沒有提前學,結果越來越跟不上大部隊。「放一個寒暑假掉一次隊,因為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別人都在課外班瘋狂上課。」他們的媽媽這樣說。

這倆孩子進校的時候才10歲,比同班同學年紀小,再加上不知道其中「奧秘」以至於成績大起大落,「好的時候年級七八十名,差的時候一百三四十名。」

為了幫孩子複習迎考,家長親自上陣一人輔導一個孩子。「有一回我們複習得暈暈乎乎的一起出去吃飯,結果出來的時候四個人沒有一個想得起來車停在哪兒了,在中關村西區停車場轉了倆小時。」

即便如此,成績依然不理想。某一年期中考試過後,女兒拿著卷子坐在房間里默默流淚,做父母的也覺得孩子已經儘力了。

掙扎了三年、糾結再三之後他們決定送孩子出國。「轉班、轉學孩子都不同意,只有出國這一條路了。真的扛不下去了。」

今年夏天,雙胞胎中的女孩考入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專業,男孩明年考大學。「我跟你說,在這兒就算是學渣,到了外面都是學霸。」

一個殘酷而神奇的地方。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少數人的搶跑

變成一群人的狂奔

就像堵車的時候人們總會指責別人不守規則一樣,在這個由家長、機構共同組成的怪圈裡,大家都覺得對方、別人才是這一瘋狂現狀的源頭。

實際上,他們相生相剋又相互依存,如同一條首尾相接的貪吃蛇。

原本是為少數人設置的保送、特招,成了人人都想走的快車道。

「總有人要贏,為什麼贏的人不是我?」所以,誰也不敢懈怠。根本停不下來。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中國教育的劇場效應正愈演愈烈

1、劇場效應之不斷延長的學習時間

這是屬於黃庄的劇場效應,那黃庄之外呢?首先是不斷延長的上課時間:學生應該每天有多長時間的學習時間?國家有規定,生理也有規律。然而,「劇場效應」卻一再突破國家規定和學生健康的底線。

以普通人口大省的高中階段為例,其邏輯演變如下:

第一階段(坐著看戲):所有學校都按國家規定執行,比如一周上五天課,每天上8節課,沒有早晚自習,挺和諧的。

第二階段(個別人站起來看戲):突然,有個學校改成一周上六天課,每天上10節課,結果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績。贏得了家長的好評和追捧。

第三階段(所有人站起來看戲):於是,其他學校迫於業績考評和家長的壓力,也被迫跟進。一段時間後,學校都成了六天上課制。一個學校不守規矩必然演變成所有學校都不守規矩(除了那些自己放棄競爭的所謂「爛校」)。於是大家的辦學時間達成了新的平衡。

第四階段(站在椅子上看戲):某些學校索性失去下限,改成兩周休息一次,加上早晚自習。更有甚至發展到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才休息。於是,其他學校也被迫跟進。如此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學校一個月才休息半天,儘管駭人聽聞,但比比皆是。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儘管有部分學校迫於壓力,沒有完全跟進,但再也沒有任何學校(尤其是重點學校)膽敢回到五天上課制、不上早晚自習的起始狀態了。所有學校都退不回去了。

各個學校與原來五天工作制的情況下比較,辦學成績和排序沒有本質變化。不同點是:所有學校、學生、教師都更累了,但得到的仍是原來那個排名而已。只是,誰也不敢再回到五天工作制,誰也不敢退回去了。

2、劇場效應之愈演愈烈的補課:

其實,關於初中和小學的減負,國家政策還是卡的比較嚴的,畢竟,公然對這麼小的孩子們下手,還是略感不好意思的。別急!家長會下手的!

另一個替代品上場了:補習班。

第一階段(沒有人上補習班):班裡同學們學習成績有好有差,好在老師和家長們並未特別在意孩子們成績好壞,幾乎沒有人會為了提高分數上補習班。回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那時社會上幾乎沒有補習班這種鬼東西存在。

第二階段(個別人上補習班):突然,有同學利用周末時間補課,或者是上的補習班,或者是找的一對一的家教,短時間內提升了自己的成績排名,引發了其他家長的效仿。

第三階段(大部分人上補習班):於是,競爭愈演愈烈,別人上補習班成績提升了,你不上補習班就相對落後。班級里幾乎所有同學都上了補習班。結果大家的成績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狀態。

第四階段(追求名牌補習班和名校老師):上補習班已經不夠給力了,需要上名牌補習班,找名校老師補習。「你家孩子報的哪個補習班?」,已經成了很多家長聊天的中心話題。某些「名牌補習班」一位難求,招生甚至比公辦名校還牛氣,放學時常常造成交通擁堵。

奧數也是同樣道理

第一階段:沒有人學奧數,大家上完小學就近高高興興上初中、高中、大學,尖子生就那麼多

第二階段:少數尖子生學奧數,奧數比賽出現了,同時民辦初中也出現了,少數有天賦的孩子參加,被名校青睞,考上名牌大學

第三階段:更多成績較好的孩子學奧數,奧數培訓越來越多,小升初考試取消後,民辦初中從奧數比賽優勝者中挑牛娃,奧數開始成為名校選人的篩子;

第四階段:所有人都學奧數,機構瞅準時機,把奧數培訓流水線化、規模化,所有孩子都可以系統地學奧數,所有孩子周末都泡在奧數班上刷題……

為了保持優勢,那批優秀的尖子生,會刷更多的題以保持優勢。

但是,如此惡性競相上補習班、學奧數的結果,得到的是和原來一樣的排序和升學結果。不同點在於:家長們的經濟負擔更沉重了,孩子們的童年更加悲催了。

如果大家都想通了,都不上補習班、不學奧數,給孩子們減負,給家長們鬆綁,不好嗎?但,誰也回不去了!因為誰也不敢也不願先停下來!誰先停下來誰吃虧啊。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3、「劇場效應」之瘋狂的作業

關於作業的吐槽已經太多太多。

陪孩子寫作業成了危險工種、陪寫作業導致家長心肌梗塞、陪孩子寫作業加速現代女性衰老……

作業,同樣,可以在「劇場效應」中找到答案。

第一階段(作業不多):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作業的童年時期,那時科目少,作業也少且簡單,放學也早。完成作業都不是問題,寫完作業還能愉快的玩耍。課餘男生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鱉,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學生時代的常態。

第二階段(作業變多):某些科目或老師增加了作業,這門科目成績立竿見影的提升,迫於考評的壓力,其他各科紛紛跟進。

第三階段(作業變態):只增加作業數量已經過時了,作業的種類和形態也與時俱進。除了老師改的作業,還有家長改的作業,除了課內作業,還有課外作業、展示作業、探究作業、網路教育作業、全程簽字改錯、微信打卡、拍照上傳……。作業已經成了家庭和諧的頭等大事。

第四階段(作業發瘋):作業,重在落實,落實,關鍵在家長。寫作業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態度和家長對學校支持力度的最重要維度。不寫作業要罰站,甚至停課,在許多學校已成為常態;監督作業不力的家長被請到學校面談也屢見不鮮。

同樣悲劇的是,當每個學生和每個學校都多寫了這麼多作業後,他們成績排序與作業少時並不會有顯著變化。只是,所有的老師、學生、家長都更加疲憊不堪,日益心力交瘁。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多寫了這麼多作業後,學生們對學習這件事充滿了厭惡,尤為要命的是:誰也停不下來了,誰也不敢少布置作業,誰也不敢不布置作業。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4、「劇場效應」之尷尬的優秀教師

瘋狂的惡性競爭不但鯨吞著學生和家長,也蹂躪著教師,甚至使課堂生態發生逆向淘汰。

一位有近二十年教齡的優秀政治教師,教學成績一貫優秀,課堂有趣有料,深受學生歡迎,也在各類公開課競賽中名列前茅。然而,這位公認的愛崗敬業的資深優秀教師卻尷尬又無奈地成為了學校考評體系中的「後進教師」。

究竟是發生了些什麼呢?

事情是這樣的,這所中學師資不夠,學校讓一個職員(完全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學的是體育專業,不是政治專業。)代理幾個班的政治課。這位代理老師缺乏政治課的理論和專業素養,所以也談不上什麼課堂技巧,更沒有什麼情景化,探究化教學。上課先用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劃一下重點,剩餘三十分鐘採取各種手段讓學生背,人人過關的背誦。背不熟的同學下課後就到辦公室接著背誦,完不成背誦任務的約談家長。

一學期後,這個老師帶的成績遙遙領先。學校領導對代課的「外行教師」刮目相看,讚譽有加。批評政治學科其他老師是「假內行」,要向這位代課老師學習提高成績的「先進經驗」。

於是,這個學校的課堂也呈現出類似的「劇場效應」,老師們放下了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課堂不再採取信息技術,不再拓展課外資源,不再討論展示,不再鑽研教材教法,也無心學習什麼課改經驗,全部變成了背書+默寫的教學方式。

課堂生態徹底淪陷。

當所有課堂都淪為了背背背,練練練後,學生的成績又回到了原來的排序,所有的老師業績也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只是,學生們更累了,更厭學了,因為課堂變得「沒意思」了。

只是,老師們更傻了,更倦怠了,因為教學變成了體力勞動。

你看,本應該讀書、思考、討論、滋養靈魂,激發思想,孕育智慧的學校正淪為製造背書機器,批量生產文盲,摧毀文化血脈,扼殺創造力的集中營。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誰是「劇場效應」的受害者?

「劇場效應」覆蓋之下,人人皆是受害者。.

孩子們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本來他們不必寫這麼多作業,上這麼多補習班,熬這麼多夜。他們本來可以有充足的睡眠,有愉快的遊戲,有郊遊,有閑暇,可以發獃,可以跑步,可以讀書,可以寫詩,可以交友……可他們如此辛苦,得到的不過是和原來幾乎一樣的結果。在被如此單調機械枯燥的約束十幾年後,他們離開學校時,往往對讀書這件事充滿了厭倦。

家長們也是受害者。錢包被掏空了,身體被榨乾了,親子關係被破壞了。成功者永遠是少數,大多數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也陸續破滅。為了孩子的未來透支了孩子的成長,為了所謂的分數摧毀了家庭的和諧,結果到頭來才發現,所謂的高分並不能帶來傳說中的成功。當孩子身心破壞,當親情殘破不堪,即使少數孩子出人頭地功成名就,這樣的成功又有何意義呢?

老師們也逃不過。工作時間如此之長,法律規定的雙休日和寒暑假,對於中國的高中教師來時,一直是個遙遠的傳說。更為滑稽的是,在付出如此高強度的勞動後,他們終究會發現,自己培養的學生除了獲得幾個分數,在人格、道德、思想等方面幾乎毫無建樹。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誰製造了「劇場效應」?

是學生嗎?可是努力學習、出人頭地並不是錯啊。

是家長嗎?可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不算錯啊。

是教師嗎?提升考試分數,就是教師的責任啊。

是學校嗎?學校在種種壓力下,要生存啊。

秩序的破壞是集體合謀的後果。

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壞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人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兇手。

當雪崩到來時,每一片雪花都說和自己無關。正是無數片自認無辜的雪花合謀了雪崩;當洪災襲來時,每一條小溪都說和自己無關,正是無數條小溪合謀了洪水。只要災難的鏈條足夠長,參與的人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用「沒辦法」「和我無關」來推脫責任。

是評價尺度的單一,是過度惡性的競爭,是監管的缺位,是相對匱乏的優質教育資源,是生存的焦慮,是下一代不能輸的恐懼,綁架著家長、孩子和老師們。

無法回頭的教育路:瘋狂的黃庄、如潮的補課……

面對「劇場效應」,家長該怎麼辦?

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你是不是更焦慮了呢?每次提及減負的話題,留言區總是一片硝煙……抱怨?焦慮?死磕?

都沒有用!

一位教師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句話,節選其中幾句作為今天的收尾送給家長們吧。


凡是戀戰於和學校和教育體制互撕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大多是失敗者。之所以有這種前所未有的變態怪相,是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對精神層面的高需求所致。

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了。

教育改革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所以,作為家長,我不會把孩子的教育寄希望於學校教育,因為,我們的孩子等不起。

學校教育還有諸多問題,所以,作為家長,我不會把孩子推給學校,因為,我們的孩子傷不起。

作為家長的我,深知遊戲規則有問題,我不會妄想改變規則,在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上花過多的精力。

對學生來說,學習、分數固然重要,但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培養學霸型的「空心人」,培養高分的「殘疾人」,培養高智商的「變態人」,這又有何意義?

別在不可掌控的事情上耗費時光,把精力花在自我學習成長上,你的格局、視野、素養、心性,都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