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旅順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親戚騙裁成兩段,五十年代賣得10塊錢

旅順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親戚騙裁成兩段,五十年代賣得10塊錢

旅順雖然不過是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但因為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它的歷史也更為濃厚甚遠:

作為舉世聞名的天然不凍港,為京津海上門戶和東北的天然屏障,如今新開闢的旅順新港更是溝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黃金水道」,「旅順」兩個字原本就得名於優厚的航運條件,明朝時明太祖朱元璋派兵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

近現代尤為如此,李鴻章將其建成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不過也因此旅順人民遭遇了更多的戰亂,甲午戰爭時日軍攻佔血洗全城,1898年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1904年日寇再次強佔旅順······時間沖淡了一切,但是文物記錄了下來,因為歷史濃厚文物眾多,旅順博物館也是大連市唯一一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力壓大連博物館:

其中不乏明沈固的《青園圖》、文徵明的《老子像》 、唐寅的《松林揚鞭圖》、甚至是康熙皇帝跋《蘭亭序》、跋《曹娥碑》······

舉出這些例子,是因為它們都是清宮舊藏,總的概括下它們出現在旅順的原因「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攜大量珍貴文物出逃、偽皇宮內出現侍衛裹竊書畫」,其中一個名叫何成山的侍衛捲走了兩幅字畫和一把精緻的茶壺,兩幅字畫一副是蘇軾的《陽羨帖》,另一幅則是明沈固的《青園圖》,與他同行的還有一個當兵的老鄉,姓王,因為老鄉沒有搶到——質樸老實的何成山就把那把茶壺和蘇軾的《陽羨帖》分給了他,自己留下了更長更大的明沈固的《青園圖》!

到底是苦命人,丟了侍衛的工作只得出國務工,領走前何成山把畫交給了父親何有林,這一走便再也沒有回來:

父親何有林過得也不容易,1952年,何有林甚至想賣掉這幅山水畫補貼家用,因為自己不識字,於是他找到了有知識的親戚呂某幫忙出謀劃策估一下價,親戚呂某的確有知識,懂得一些文物知識,甚至自己也能書會畫——看到畫卷上蓋滿了十幾方歷代名家收藏印,特別是清代皇帝的御印,呂某就覺察到不簡單了,而且署款為「長洲沈周」,畫畫的人都知道沈周與唐寅、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

呂某自然是知道畫的價值的,也許是擔心以後高價出售會破壞親戚關係,也許是無力負擔這張畫,呂某自己沒有買,不過在間隙時間,他利用裱畫技巧,把題跋部分的沈周自題詩裁了下來,然後還給了親戚——

1961年,呂某把裁下來的題跋以300元的價格偷偷賣掉,而何有林1953年以10塊錢的低價賣掉了那幅畫!

幸運的是,1962年旅順博物館的專家陳鍾遠發現了那張呂某賣出的題跋,經過不斷走訪多次往返於大連和青堆子鎮,陳鍾遠終於找到了畫卷,並用500元收購了畫和被裁下的題跋,再後來,旅順博物館將《青園圖》的題跋與畫卷一起運至上海博物館,由該博物館的專家們重新裝裱,使原物合璧。。。

而王姓老鄉手中的蘇軾的《陽羨帖》則要幸運得多,賣給了當地一個叫唐秀山的大夫,唐秀山仔細地用一個防潮橡皮桶裝好,放到家中的屋頂棚里精心保存——

也是在專家陳鍾遠的說服下,唐秀山將自己珍藏的三件作品——蘇軾的《陽羨帖》、董其昌的山水畫、上睿(蒲實子)的山水畫,以2900元的價格賣給旅順博物館,那是1963年!!!

希望它們可以一直呆在那兒,不要再顛沛流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九子皆才俊,不要忘了幕後這個女人,梁啟超:我們家極重要的人物
抗日時逃難埋下寶物,專家:無主文物上繳國家,後人上訴六年討回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