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個假測試,讓全網人民都壓力過大了?

這個假測試,讓全網人民都壓力過大了?

最近這幾天

一張圖片被傳得火熱

很多人轉發這張圖片時,還配上如下文字:

這幅靜物畫是由一位日本神經學教授山本先生創作的,他說:如果它不動,或者只是稍微動一下,你是健康的,睡得很好;如果它移動得很慢,你就會有一點壓力或疲憊;如果它不停地移動,你會感到壓力過大,可能會出現精神問題。

不知道大家看了什麼反應,反正本編是覺得圖形緩緩在動。嗯~~所以看完這段話,本編覺得自己需要放鬆一下,想著今天的微信文章就放鴿子吧~~

可本著追尋真理的心,又想挖掘一下這個心理測試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於是並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上微博搜了搜~~

評論區一片擔心,原來大家壓力都這麼大呀

想了想,既然是「日本神經學教授山本先生」的創作,那這位學者肯定有進一步的解釋。

百度了一下,雖然沒啥收穫,但確實發現這個說法最早也不是來自大 V ,因為在這之前這張圖片就在其他論壇發過了~~

這~~本編我又看不懂日文,靠文字搜索是沒指望了。

好吧,那乾脆用谷歌識圖。

賊好使,誰用誰知道……

這一搜,發現了一篇很有意思的外國文章。

這篇文章來自Gizmodo

標題叫——

「信不信由你。圖片沒動,是你的大腦在整你。」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這個現象,而且還提到了一點:如果圖像沒動,就換個大一些的屏幕,用電腦屏幕看看。

這說法……似乎動不動和壓力沒啥關係呀?

文章提到,這是其實是個幻覺,由一位義大利認知神經科學家Alice Proverbio在10月12日分享到推特上的。

注意Proverbio教授配的文字:V5 is firing due to V4 saturation!(V4滿足了以後V5開始大放光彩了!)

本編不是神經科學家,沒看懂V5和V4是個啥……

懵逼的不止本編,網友也問了教授,她給出了很耐心的解答:

給出的解釋大意是:

V5和V4是兩塊大腦視覺認知區域,V5掌管動態認知,V4 掌管色彩和形狀認知。

V4區域處理了圖中大量豐富的色彩和多邊形信息,這種腦部活躍導致V5以為偵測到了信號,就產生了動態認知,圖形有動起來的錯覺。

這麼一聽,就很說得通了,原來是大腦錯覺,漲姿勢了,活到老學到老~~

那麼問題來了,來自日本的山本教授呢???

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啊!!

或者不要糾結日本名字了,整個「來自美國知名大學的史密斯教授」,「俄羅斯著名學者皮爾特羅夫斯基」?

所以親們

只要稍微動動腦

就會發現這些謠言都有個套路~~

先用「外國專家」「某某教授」等名號控場,

再堆上一些很厲害的詞把人整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揭露或者解決煩惱——

人都是有煩惱的,

沒有煩惱的那不是人,

是佛~~

所以,那個「壓力測試」根本不是測壓力的,大家也不要再輕易相信此類健康騙局了~~

要想了解自己是不是處於壓力中,還是看看以下內容吧,來自真正的科學研究,而且有破解之道哦

遇到壓力時,有人對抗,有人逃避,這是身體對外界刺激做出的直接反應。英國《每日郵報》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身體面對壓力做出的反應共有以下五類。

對抗與逃避。面對壓力時,大腦釋放出一種激素,導致肌肉緊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這類反應常見於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壓力事件,如丟了工作、親人去世等。此時,對抗者選擇迎難而上,逃避者選擇遠離。

默默承受。主要表現為既不對抗也不逃避,而是默默承受壓力。長此以往,易致各種疾病,如心臟病、消化系統疾病等。

反應遲鈍。面對壓力,有些人像被凍住了,無法做出任何行動反應。但壓力引發的生理反應不會停滯,因此帶來的慢性壓力傷害仍存在。

情緒過載。突然且過大的壓力會導致一個人出現慌亂情緒。美國祖克爾-希爾賽德醫院臨床心理醫生柯蒂斯·賴辛格博士說,就像一頭鹿被置於聚光燈下,會不知所措。一旦人體無法承受同時襲來的過多情感,就可能患病。

極度疲憊。為提供更多能量應對壓力,大腦會自發調動大量葡萄糖。當大腦耗能過多,人就會感到疲憊、睏倦。此時,只有即刻的睡眠才能補充消耗過多的能量。通常,嬰幼兒出現這種反應較多。因為兒童的抗壓「資源」較少,只能靠睡眠應對壓力。對這類人而言,儲存的能量越多,抗壓能力越強。但需提醒,嗜睡也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應予以區別。

事實上,無論是哪種反應人群,應對壓力時,選擇睡一覺都是好方法。美國倫諾克斯山醫院睡眠醫療中心主任史蒂芬·菲斯利弗博士說,睡覺比喝酒等解壓方法好很多。

綜合 | 中科院物理所、生命時報

編輯 | 張昭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快報健康 的精彩文章:

1000個麻醉醫生一年撐起天津53萬台手術!這3個麻醉知識,知道的人都受益了!
被捲髮棒刷屏了?你缺的是捲髮棒嗎?是錢嗎?缺頭髮的快點進來看!

TAG:城市快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