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2018年10月,印度版「放牛班的春天」[嗝嗝老師]登錄中國院線,上映一個月來,獲得票房近1.5億人民幣。

相比於前兩個月引進的[廁所英雄]和曇花一現的[蘇丹]有所回升,但依然與年初的[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片有一定差距。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2018年在中國上映的幾部印度片

近幾年,印度電影在中國漸呈現井噴之勢。

2017年,阿米爾·汗主演的勵志溫情片[摔跤吧爸爸],刷新了中國觀眾對於印度電影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固定印象。12.86億的票房直接引發新一輪印度電影熱潮。

與此同時,套路也逐漸顯現。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印度電影高口碑開端[摔跤吧爸爸]

回顧印度電影引進中國的辛酸史,再看看2018年國內院線扎堆上映的7部「咖喱片」,充分說明了啥叫「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01 印度電影引進史

印度電影與中國淵源已久。

20世紀50年代,是中印關係友好的鼎盛時期,雙方文化交流頻繁。彼時我國的進口片兒除了蘇聯老大哥和南斯拉夫等社會主義陣營的以外,幾乎都來自於印度。

比好萊塢電影扎堆兒進入中國市場,足足早了40多年。

1955年10月,中國文化部門在全國20多個城市舉辦了「印度共和國電影周」活動,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了三部故事片[流浪者]、[暴風雨]、[兩畝地],並公開放映。

成為第一批引進中國的印度影片。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早期引進的印度電影[流浪者]、[暴風雨]、[兩畝地]

其中拉茲·卡普爾的[流浪者]還是印度影史上的經典之作,曾獲得1953年舉辦的第六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提名,絲毫不遜於如今的[摔跤吧爸爸]。

可惜,當時的中國建國還沒幾年,百廢待興,電影等文化產業相當薄弱。

引進的印度電影數量一雙手就能數過來,聲名在外的[流浪者]們沒翻起什麼浪花兒就消失了。

直到1978年復映。

影片歡快熱鬧的喜劇氣氛,極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令當時的中國觀眾耳目一新,充分滿足了娛樂活動匱乏的人們的精神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迅速席捲全國。

自那以後,印度電影再度走進中國觀眾的視野,成功煥發第二春。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導演拉茲·卡普爾

有數據顯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約有30部印度電影被引進,平均每年2到3部,分別由上影、長影、八一等電影製片廠譯制而成。

其中1990年引進數量高達5部,這一記錄直到2018年才被打破。

除了數量優勢,這一時期,國內印度電影還呈現出類型多樣化的趨勢。

既有色彩華麗的歌舞片[大篷車],又有類型分明的警匪片[復仇的火焰],甚至還有類似於[印度先生]這樣的特效科幻片。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八九十年代引進的印度電影[大篷車]、[復仇的火焰]、[印度先生]

阿米爾·汗第一部被引進中國的電影[冷暖人間]就出現在這一時期。彼時還是新人的他肯定不會想到,20多年後的自己會成為印度電影出口的金字招牌。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阿米爾·汗電影[冷暖人間]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眼看著印度電影就要稱霸中國市場,卻迎頭撞上了此時進入中國影市的好萊塢大片兒。瞬間被掌握核心科技的美帝秒的渣兒都不剩。

1985年以後,在好萊塢的擠壓下印度電影的引進與日俱減,每年最多一部,幾乎沒有存在感。

2003年[印度往事]下映之後,甚至連續七年斷檔,中國院線再沒看到印度片兒的身影。

直到2010年,沙魯克·汗主演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上映,印度電影這才重新回到中國觀眾的視線。

經歷了兩次大起大落,終於摸准了中國觀眾的喜好,成功分得一杯羹。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阿米爾·汗電影[印度往事]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沙魯克·汗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02 印度電影模板

數據顯示,2017~2018兩年內,印度電影在中國收割了近30億票房。

僅今年一年就有7部印度片兒進入中國市場,成為除日本以外,引進最多的非好萊塢電影國家。

但同樣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從年初的[神秘巨星]到正在上映的[嗝嗝老師],票房呈現逐漸偏低的走勢。

烈火烹油繁花似錦的背後,印度電影日漸明顯的套路正大力消耗著觀眾的新鮮感。

1.題材方面。

為了迎合中國觀眾的喜好,引進的幾部印度電影大多是與家庭、教育、女性有關的題材,從內容上貼近中國觀眾的現實生活,也就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兩部阿米爾·汗式電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兼顧成長、勵志、親情、女性等多個話題。

年紀大的看家庭感情、年紀小的看成長勵志、男人看印度摔跤,女人看獨立平權,不管怎樣總有一款能戳中觀眾的軟肋。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情感勵志片[神秘巨星]

2018年4月上映的[起跑線],矛頭直指印度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問題,一句「孩子的比賽,父母的戰場」暗戳戳的訴出了成千上萬中國父母肚中的苦水。

你看,原來中國印度都是一樣的,為了孩子,當爸媽的太不容易。

有了這強大的現實共鳴,再加上跌宕起伏的敘事、娛樂喜劇的表演、溫情勵志的點綴,三管齊下,輕鬆收割十幾億,玩著就把錢掙了。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擇校大比拼的[起跑線]

不過,多部同類題材電影接連出現,也很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同樣是摔跤題材,2018年的[蘇丹]僅收穫了3583萬票房,連[摔跤吧爸爸]的零頭都不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內容方面。

據不完全統計,這兩年中國引進的印度電影有90%的流程是這樣的:

矛盾揭露、孤膽英雄、困難重重、民眾聲援、媒體報道、官方讓步。

儘管每一個情節都可以預想到,但有熟悉的配方加持,再平庸的故事都會變得「有看頭」,隨隨便便賺個盆滿缽滿。

以[廁所英雄]為例。

模範丈夫為了給心愛的老婆建廁所,逆印度之大不韙,公開對傳統陋俗嗆聲,成為叛逆的英雄。

當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快要建成一個廁所時,卻被反對派砸爛。跌落谷底之時,得到那些長期被不公平對待的女人們的聲援。媒體也紛紛報道這件具有爭議的事情。

最終代表既定製度的一方讓步,丈夫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如願以償建了廁所,還順帶著推動了印度這方面的發展。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矛盾揭示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孤膽英雄

故事本身底子不錯。

可惜,電影雖秉承了關注現實生活、剖社會弊病的基調,但高起低落,前三分之二劇情拖沓,後三分之一問題弱化,最終淪為一件流水線產品。

也預示著印度套路在中國市場的遇冷。

3.發行套路

作為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印度演員,阿米爾·汗已經成為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擔當。這一點發行商瞭然於胸,所以不管什麼電影,上映時多少都要蹭一點米叔的名氣。

2018年初的[神秘巨星]算是阿米爾·汗的親生影片,雖然鏡頭不多,但他的名字打上去,借著去年[摔跤吧爸爸]的東風,票房一路飆升,最終拿到7.8億的好成績。

薩爾曼·汗主演的摔跤手傳奇[蘇丹],雖然男主角的名氣不比阿米爾·汗小,但中國觀眾並不認可。

2018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印度電影的套路

▲薩爾曼·汗飾演的摔跤手

只能在海報最顯眼的位置打上「阿米爾·汗傾情推薦」的字樣提高上座率。可惜故事格局略小,瑪麗蘇愛情佔了絕大篇幅,票房止步3600萬。

可見包裝做的再好,套路再溜,沒有優質的故事支撐還是要塌鍋的,幾個汗都拯救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拍電影,清醒比熱枕重要
這節目越火,流量們死得越慘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