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梁庄王墓先後三次被盜未遂,最後被考古學家進行搶救性發掘

梁庄王墓先後三次被盜未遂,最後被考古學家進行搶救性發掘

中國歷史上被盜掘的古代帝王將相之墓數不勝數,但數次被盜卻未得手倒不多見,今湖北省荊門市的梁庄王墓就是如此,先後三次被盜未遂,直到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一支考古隊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出土了5300餘件隨葬品,數量如此之多的古墓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從未見到。

且這還是一座合葬墓,所葬之人為梁庄王與他的王妃魏氏,但二人並非同時下葬。據記載,梁庄王死後,王妃本想隨葬而去,但當朝皇帝勸她將幼女撫育成人,雖然過去了十年,但王妃最終還是積鬱成疾去世,最後了解心愿與梁庄王合葬一起。

如今這些大量文物基本都在武漢市的湖北省博物館展覽,還有一部分在出土的當地博物館。但毋庸置疑的是其墓精髓全在省博物館內。不論是金器、玉器、瓷器還是寶石等都相當精美絕倫。其中大部分寶石還是鄭和下西洋所帶回。

據統計當時出土的金器125件,銀器380件,其中金器多屬親王,銀器多屬王妃,但也有一些金器也是王妃所用。比如出土的12枚墊屍冥錢就屬於梁庄王妃。

但在這些出土的金器銀器可發現,明代早期的金銀器工藝技術已經十分發達,如出土時被發現在親王棺床之上的金花簪,不僅瓣薄而且紋路細膩,尤其精美。這引起不少女性遊客的驚呼。然而當更多的金銀玉石出現的時候,不禁感慨這梁庄王墓的隨葬品實在奢華。

雖然墓地規模並不是最大,僅有三十多平米,其實面積非常小,但隨葬物品的豐富與精美程度僅次於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其中金鑲寶帽頂與金玉腰帶的出土數量高居全國之首,同時還有不少金法器、金容器等也是明代親王墓中均為首次發現。大概正是這一點,使得梁庄王墓尤其出名,但凡來到湖北省博物館的遊客都不會錯過梁庄王墓這一展廳。

不論是誰都好奇這僅僅三十多平米的古墓,究竟是如何安置這5300多件隨葬品的,而這些精美的隨葬品具體又有哪些呢?即便是走進博物館也無法看盡。目前博物館只完成了室內整理的第一階段工作。

當一顆200克拉金色寶石出現眼前時,當白玉鏤空雲龍冠頂獨自坐落寬闊玻璃罩內,當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空雙鸞鳥牡丹簪引起女性遊客投來羨慕眼光時,頓時一陣後怕——所幸盜墓賊並沒有成功盜掘,否則今天的我們恐怕是難以目睹到如此數量之多,造型精美的歷史文物。

民間有傳聞說是梁庄王死時無子,封國依例被除後,所有寶貴家產全部將隨之入墓。為此也迎來無數盜墓者的「光顧」,可由於其整體浸泡在水中,盜墓者並沒有對其造型很大破壞。

但在2000年春節,曾有盜墓賊想用炸藥爆破盜墓,最終時破壞了墓室結構,為了更好地保護古墓及文物,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於2001年4月湖北省組織考古隊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但在考古人員進行發掘的時候,一些軟質器難以保存,如絲麻織物和人骨架全都腐朽,尤其是當古墓重見天日,許多珍貴文物迅速氧化,消失不見。

但在5300件文物中,最珍貴要屬金鑲藍寶石龍穿牡丹紋帽頂,其寶石約200克拉的橄欖形無色藍寶石,它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藍寶石。此外,墓中出土的金花絲鑲寶石帶、金鑲白玉腰帶、青花龍紋瓷鐘等也非常罕見,均為國寶級文物。

而這些帶飾在明朝還是身份性飾物,並非腰纏萬貫就可以隨意打造佩戴。這在當時使用有極嚴格的規定。帝、後禮服,一級官員服玉帶。二品花犀、三品金花、四品素金、五品銀花、六七品素銀、八九品烏角。因此,一般只要看到腰帶材質就可判斷出其人的身份地位。

為此,更是對梁庄王墓產生好奇了。小小之墓竟然是中國已發掘明代親王墓中等級最高的一次,在所發現的5300多件文物中,金、銀、玉器和珠飾寶石就有4800餘件,出土的寶石有700多顆,且全部保存完好。這墓中所有文物價值可謂富可敵國,有人說甚至是可以買下一個小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詩一文 的精彩文章:

你陪我走過的春夏秋冬,但是感情往往都是無疾而終
但憶昨日情,難見夢中人,相思如夜雨,點滴入心頭

TAG:一詩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