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柏林之戰前夕,德國市民被美英空襲,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柏林之戰前夕,德國市民被美英空襲,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二戰後期,德軍已經走向衰退,無論在兵力方面還是武器裝備上,都無力支撐德國的反攻。德國只能邊撤邊打,而同盟國的鐵蹄即將踏入柏林,這片從十九世紀拿破崙橫掃西歐後從未有過戰爭的土地,此刻被盟軍頻繁地進行轟炸。

部分頭腦清醒的德國人已經意識到,保住柏林只是一種奢望。白天,猛烈進攻的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夜晚,還有英國的皇家空軍進行轟炸,柏林全天都面臨敵人攻擊。而德國由於工業區被轟炸,煤炭以及鋼的產量都直線下降,軍隊對於彈藥,軍械等軍備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僅靠士兵勇武,並不能對抗有著資源優勢的同盟國,德國國防軍能夠獲勝的可能微乎其微。此刻,他們唯一的祈求是,攻佔柏林的是美英軍隊。

一個德國主婦曾表示,如果進攻柏林的是蘇聯,自己將走上戰場,一直等到英美盟軍到達才停止。這種心理讓人十分不解,德國人能面對守衛柏林的失敗,卻不能忍受佔領柏林是蘇聯人,這是何故?

其一,蘇聯和眾多參戰國間存在意識形態對立。英美和蘇聯的盟友關係將因為意識形態對立而難以長久維持,這不僅是市民的想法,德國總參謀部也抱有這種想法。所以,參謀部討論的重點並不是投降問題,而是如何與盟國妥協,共同對付蘇聯。由於之前貫徹種族理論,此時的德國依然對俄國人充滿了厭惡,同時他們認為英法美等國家已經官僚化和猶太化,他們難以意識到蘇聯的可怕。意識形態對立是不可調和的,反納粹同盟也不會長久,屆時,由於擔心蘇聯勝利,西方盟國將會主動與德國媾和。

其二,希特勒曾對蘇聯趕盡殺絕。希特勒本人對蘇聯人和共產主義極端憎惡,這可以體現在蘇德戰場上。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他寧願將二十八萬多德軍送入蘇聯的戰俘營,也要讓他們死守陣地,不許投降或是撤退。在同盟國反攻時,希特勒簽署「焦土」政策,這種政策不僅實施在了蘇聯的土地上,也實施在了本國,即凡是文明果實,只要有可能被敵人佔領,就要全部摧毀。這種種作為,雖然存在其他的考量,但不可否認,其中也有種族主義的影子。柏林市民深知希特勒的行事方式,怕招致蘇聯人的報復。

其三,蘇聯人被宣傳成惡魔。納粹政權的宣傳和東部難民的湧入都讓市民對於蘇聯極端恐懼。他們將蘇聯人看成惡魔,在市民中,還流傳著種種謠言,例如蘇聯人會將活人舌頭釘在桌上,會將神甫活活燒死等流言四處流散,讓人心生恐懼,而蘇聯為鼓舞士氣,自己也進行宣傳,這更讓柏林市民對此信以為真。

以上種種,都讓柏林市民害怕蘇聯,因此他們在聽說英美軍隊進入德國境內且不斷推進時,絕望之餘,還有一絲慶幸。但市民的希望最終落空,因為推進境內的雖是英美聯軍,攻佔柏林的仍是蘇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可夫攻破國會大廈,德軍上將求見,留下了難題
面對蘇聯百年一遇的寒冬,德軍想回家,蘇軍為什麼不怕冷?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