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蘇雷達爭高下,杜加3以量補足質缺陷,需千人同時配合才能運行

美蘇雷達爭高下,杜加3以量補足質缺陷,需千人同時配合才能運行

在現代化軍事中,各類武器設備的作戰能力已經被各個國家開發到了極致,不論是坦克、戰鬥機、航空母艦等等,在一些軍工實力強大的國家中,這些領域都是無比超前的存在。然而在雷達系統上,此類偵察探測類的大型設備也成了各國發展的重點。早在上世紀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這兩大軍事強國就在此領域上進行了激烈的競爭。當時美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系統,而蘇聯也自主研發了杜加3雷達系統來與美國抗衡。

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雖然在雷達系統上的研發程度比不上美國的技術水平,但是在整體的「質量」上,蘇聯可是要比美國大上不少。杜加3不僅高達一百四十米,寬四百六十米,其建造材料就整整要耗費近十萬噸水泥和金屬、電纜線等等。內部的所需要的設備數量上也相當驚人,據了解光是佔地面積就達到了一座城市的大小,而且還需要近四千人同時配合才能使雷達正常運作。

耗費蘇聯這麼多物力和人力,在實戰使用上自然不亞於美國。在七十年代這款杜加3雷達就已經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強的超視距警戒雷達,其偵察面積甚至能夠在兩千公里範圍內探測到敵軍的導彈和戰機。但由於發射的電波範圍過大而且極強,所以經常會對各個地區的廣播產生信號干擾。

這種強度的電波使得只要杜加3在運行過程中就對全球的正常通訊設備都帶來巨大的影響,據悉每隔八秒鐘就能在通訊設備中聽到類似「啄木鳥「般奇怪的噪音,因此這款雷達也被人們稱為「俄羅斯啄木鳥」。

而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杜加3的整體水平已經被其他更加先進的雷達系統所超越,而且加上本身在運行過程中對各項資源消耗過大,於是現在已經慢慢退出了現代化戰爭中,但也依舊是上世紀雷達領域中一個標誌性的存在。(ZUD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戎要志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為何不能再將中亞五國收入囊中?今非昔比,原因令人嘆息
全部禁飛!買了F35的國家受累,只有以色列很開心

TAG:兵戎要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