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璟祥專稿/唐政一】珍罕清代康熙祭藍釉瓷器亮相上海

【璟祥專稿/唐政一】珍罕清代康熙祭藍釉瓷器亮相上海

原標題:【璟祥專稿/唐政一】珍罕清代康熙祭藍釉瓷器亮相上海


近幾年時常聽到中國富豪們不遠萬里奔赴海外購買「外流」的中國古董的傳聞。其實目前國內還是有不少老東西的。最近筆者就有幸在市場上見到兩件中國清代康熙時期的瓷器,現與大家分享。


這兩件呢,一件是康熙霽藍釉描金雙鳳紋觀音尊,一件是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筆筒。重點說說此件康熙霽藍釉描金雙鳳紋觀音尊吧。

說到此觀音尊,還必須介紹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瓷器製作的工藝特點。



清代初期,經過順治時期的過渡,到康熙一朝時政權已趨穩固,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制瓷業也得到了發展。


清朝初年的康熙時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製作也非常到位,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彩瓷製作,康熙早期瓷器生產以顏色釉即單色釉為主,晚期則創燒了琺琅彩和粉彩。青花製作方面,康熙朝成就卓著,在早、中、晚期都有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寶石藍」為最佳。


康熙時期的瓷器,造型多樣,品種豐富;新品種盡出不窮,多達百種以上,為前所未有。大器器高常超過一米,從造型看,挺拔俊朗、雄奇魁偉者頗多。小器則玲瓏剔透、細巧秀麗、巧奪天工。


先說此觀音尊釉色。此尊釉色為標準的康熙祭藍。祭藍釉又叫「霽藍釉」、「積藍釉」、「積青釉」,是高溫鈷藍釉料的一種,創燒於元代,(元代傳世器釉色也很漂亮)。至明宣德時期,祭藍釉瓷器由於質量較好,頗受歡迎,因此燒制量巨大,達到後世公認的產量的頂峰,後歷朝歷代亦未曾停燒。它的燒制工藝是先在生坯上施釉,然後置於120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所燒瓷器釉色色澤凝重,濃淡均勻、呈色穩定,釉面不流不裂。


康熙時期祭藍釉燒造工藝推陳出新,堅持高質量,所燒祭藍釉器物顏色深沉,胎骨緻密。器型有碗、盤、瓶、缽、壺、燭台等,迎光呈現深藍色。康熙時期因瓷器燒造得到皇室重視,瓷器生產得到大發展,除單色釉外,很多新工藝、新品種已在燒造、嘗試。因此所燒祭藍釉器物較少,其中流傳於世帶官窯款的更少,而霽藍釉器物其上圖紋還帶描金的更是十分珍罕。即使境外拍賣,也不大見到此類器物露面。


清代康熙時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此外,這一時期的同一件器物,往往施兩種釉色,器內、口緣、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較稀薄,器物上數處往往見有小縮釉現象(俗稱「棕眼」,即如用棕刷上的棕絲在施釉後未燒之前,在釉面上捅一下的效果)。器物底部有時還現有坯胎中的旋紋痕迹。如青花器器身多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堅密。而器內、口緣、器外底卻施粉白釉。器物上多處呈現縮釉點和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代康熙年間生產的瓷器的最大特點。


清代康熙朝不僅從歐洲引進了洋彩,而且對傳統古彩工藝也進行了革新。景德鎮陶瓷藝人在總結傳統製備彩料工藝的基礎上,又創製出許多新的彩料品種。他們在此基礎上,嘗試著把金箔製成金粉,再加入氧化鉛用以降低黃金熔點,終於製作出了"本金"。直到這時,金彩工藝才真正屬於陶瓷彩燒工藝的一部分。(歷史上宋代等瓷器上的描金工藝與其不同)。


本尊尊口微敞,短頸,肩部以下漸收,脛部外撇,圈足。內壁施粉白釉,外壁通施祭藍釉,釉上用本金描繪金鳳、花草、山石,並二次入窯燒制。整體風格雍容華貴,嬌艷富麗,高貴典雅,氣度不凡。器物口延、內壁以及器外底部均有數處細小的「棕眼」,彰顯出其高貴的「身價」,而器底在白釉上用青花楷書書寫的「大清康熙年制」官窯款,則明確地宣示了其製作年代。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當面去感受一下此尊風采。如能上手那就最好了。觀賞地點:上海復興中路644號(近與陝西南路交界處,上海璟祥拍賣預展展廳。時間11月24日---30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璟祥拍賣 的精彩文章:

TAG:璟祥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