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托「洞察」號的福,26萬中國人免費「游太空」

托「洞察」號的福,26萬中國人免費「游太空」

原標題:托「洞察」號的福,26萬中國人免費「游太空」


中新網11月27日電(劉丹憶)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尤其對「近鄰」火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還提出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星計劃」。雖然移民火星不知何日能實現,但有一位火星探測「新兵」,剛剛把「你的名字」帶到這顆紅色星球,讓你「火星留名」!



來源:央視視頻截圖


北京時間27日凌晨,在飛行了近7個月後,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洞察(InSight)」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隨身攜帶存有逾200萬名太空粉絲姓名的微晶元,其中至少20多萬人來自中國。

26萬中國人免費「游」太空


別看現在「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風光無限,實際上,它最初的發射並非一帆風順。



2018年5月5日,美國航天局從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發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它原計劃在2016年3月發射,但由於攜載的科研儀器出現了密封性問題,發射拖到了2018年,「身價」也由原本的6.75億美元飆升至9.93億美元。



美國小學生手持火星「登機牌」。圖片來源:NASA官網。


這一推遲,倒成全了更多太空愛好者。因為NASA老早就發起了「徵集姓名上火星」的活動,當時有80多萬人報名。而在推遲發射的那段時間裡,NASA再次征名,搭車奔赴火星的粉絲姓名也增加到了240萬個。


其中包括26萬名來自中國的太空粉絲,他們的名字都存在一張小小的晶元上,由「洞察」號帶到火星。這些幸運兒也以這種免費的方式實現了「太空旅行」的夢想。


量體溫,測脈搏——火星將全面「體檢」

探測火星的任務聽上去十分深奧,但實際上「洞察」號只是承擔了類似「老中醫」的工作,聽一聽火星的心跳,量一量火星的脈搏,測一測火星的溫度。


火星誕生45億年來,還是第一次進行這樣詳細的身體檢查。



「洞察」號登陸火星概念圖。


而實施「體檢」的設備,主要有三台:


-----「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儀」(SEIS)測 「脈搏」,對火星地震和地質活動進行監視。


-----「熱流和物理學特性探頭」(HP3)量 「體溫」。這枚「體溫計」長46厘米,將在大約5米深的火星土壤深處測量內部熱量等。


-----「自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RISE)測量火星運動。RISE利用火星與地球之間的無線電傳輸檢測火星自轉的晃動,這種晃動將為研究火星內核的大小提供線索。


NASA計劃把SEIS和HP3永遠安置在火星上,屆時會用機械臂將設備從探測器著陸器艙內取出,安在火星表面。整個過程被形容像是「抓娃娃」。


火星遭沙塵暴侵襲前後對比。圖片來源:NASA官網。


當然,為火星「把脈」並不是件容易事。想要探聽火星的「心聲」,「洞察」號需要承受巨大的晝夜溫差變化。它還要對抗遮天蔽日的沙塵暴,此前沙塵暴曾造成有著15年探測經驗的「機遇號」失聯。


安靜搞研究的「時光機器」


自從1960年前蘇聯發射「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已經對火星探索了58年,但無論是「勇氣號」拍攝的照片,還是「好奇號」採集的樣本,人們對火星的了解始終「浮於表面」,「洞察」號將首次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


雖然要深入探究火星,但與它的前輩相比,「洞察」號會表現得更為「深沉」。這是因為,為了精確地了解火星內核的大小與構成、火星內部溫度、地震活動等,大部分時候「洞察」號會「原地不動」搞研究。



地球與火星的體積對比。圖片來源:NASA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在執行探測火星的任務外,「洞察」號還承載著「時光機器」的使命。火星就像是一個「化石」星球,探測它「內心」的奧秘有助探索太陽系中類地行星的起源與演化過程,從而推動對地球、金星和水星,甚至月球的研究。


NASA還表示,「洞察」號團隊的研究可能有助於人類搜尋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縮小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範圍。


人類離移民火星更近了嗎?

幾十年來,人類一直對火星充滿好奇,這顆紅色星球的神秘並沒有阻止人們對它浪漫的想像。


NASA曾發表計劃,在本世紀30年代讓人類登陸火星。今年7月,科學家在火星觀測到液態水湖。電影《火星救援》中「上火星種土豆」的情節似乎離我們不遠了。


雖然「洞察」號的壽命並不長,只有一個火星年(兩個地球年)。但兩年後,人類將迎來探測火星的一個小高潮:



NASA的2020火星探測任務登陸地點:傑澤羅隕石坑。圖片來源:NASA官網。


-----美國將發射「2020火星車」,尋找古代火星存在生命的跡象;


-----歐洲空間局計劃發射ExoMars 漫遊車,研究火星地質學;


-----中國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螢火二號」, 包含一個可以移動的火星漫遊車和在軌運行的軌道器;


    NASA舉辦的火星住宅設計比賽的入圍作品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移民火星能否實現?也許,那時,我們會有更明確的答案。(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CFA世界名貓展亮相上海
留美女博士見義勇為受傷 這位株洲女生「感動美國」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