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時間的玫瑰:如何澆灌時間才最美?

時間的玫瑰:如何澆灌時間才最美?

覺醒

 覺醒

李佳宜 

00:00/04:02

1

前幾天,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發出同學重聚的照片,配文是「十年」。

喔!才想起來,今年也是我本科畢業十年的日子,好可怕!時間真是匆匆,十年前恍如隔世。

回頭想想,這十年,我都做了什麼?

換了三份工作,轉行,從不喜歡的工作到喜歡的工作,慢慢找到了自己生活狀態。

時間是個很奇妙的東西,當你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候,你會覺得度日如年,巴不得時間早點過去;當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候,你會覺得時間過的太快了。

我曾經也一度痴迷於時間管理,想著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後來發現事情總是做不完,而時間總會過去,茫茫然卻不知道自己的時間去哪兒了。

後來我放棄了時間管理的執念,喜歡的事情就儘管去做,比如讀書,英語,攝影。結果是我比前讀了更多書;英語讓我見識了更大的世界;因為攝影,我發現了生活中更多不同的美。

十年時間的歷程,沉澱到現在,我認同的善用時間的法則只有一條:不等待,不眷戀,不慌張,不恐懼,只是在當下里全然地去做,去覺知,去享受。。任何一個當下都是自己生命的流淌。

2

一位學僧問禪師:「師父,以我的資質多久可以開悟?」禪師說:「十年。」

學僧又問:「要十年嗎?師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開悟呢?」

禪師說:「得要二十年。」

學僧很是疑惑,於是又問:「如果我夜以繼日,不休不眠,只為禪修,又需要多久開悟呢?」

禪師說:「那樣你永無開悟之日。」

學僧驚訝道:「為什麼?」

禪師說:「你只在意禪修的結果,又如何有時間來關注自己呢?」

有一次去復旦大學聽講座,講座的主題是《偉大的追尋》。這是關於西爾維亞·娜薩的著作《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的書籍分享,分享人是前上投摩根基金管理總經理王鴻嬪女士。

講座的內容我早已忘的差不多了。但在講座最後,主持人的總結陳詞提到復旦大學的一個口號是「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她對這個詞語的解釋一直讓我記憶猶新。

這裡的自由是指做一件事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不是來自外界的壓迫;無用是指的沒有功利心。

當你以自由而無用的心態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的身心是最享受的,因為你做的就真的是你想做的,不是別人逼著你做的,不是為了其他某個人,某個集體或者國家。

禪師勸學僧的故事正說明了,我們太過注重結果的時候,行走的步調會紊亂,匆忙趕路的過程中,雙腳觸及地面的力度就會減輕,如此生活就會有失踏實,進而降低生活、成功的質量。為此,禪師才勸誡學僧,凡事切不可急躁冒進,戒除急躁,真正靜下心來,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世間美好的東西實在多得數不過來,我們總是希望儘可能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擁有,於是心浮氣躁、汲汲營營地追求。求得了這個,丟失了那個,心中滿是憤懣,求不得、捨不得,懊惱不堪,生命就這樣在擁有和失去之間流走。

如果你肯放下腳步,不妨看看下面這個視頻:林曦的《無用之美》:

3

之前寫過一篇《保證4種離線時間,讓你的創造力提升10倍》,文中倡導慢思考才是我們創造力和製作精品的來源。慢思考包括深入思考,深入閱讀,深度對話,甚至包括睡覺。慢思考要求我們要過上慢生活,匆匆忙忙的生活讓你時間產出質量必定不高。

能不能過上慢生活,關鍵就是一個「閑」字,需要三閑:閑暇、閑境、閑心。其中閑心最重要,也最難得——「人閑桂花落」,首先須人閑,煩心盡解、俗慮全消,才能「真與煙霞相接納」。心若不閑,山就不空,桂花松子都白落了,明月照也白照,清泉也白流了;世界仍然是嘈雜的,縱使表面上不在忙碌,心也是辛苦的。

有了閑心,閑暇才是真的,閑境才是活的,才可能領略明月清風、天空地靜的「慢」。那麼,如何才能心閑?或者更進一步,我們夢寐以求、可望不可即的慢生活,在當下究竟是一種現實的可能,抑或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第一,減少慾望,不要執著於目標,拒絕功利性焦慮。

第二,遠離人群,擯棄俗世常規,讓自己的天性舒展自如。

第三,無論什麼處境,都要隨遇而安,安頓內心。

可是如今的許多人,何止是目標明確,目的性強,簡直是整個人生都活在一張明晰的時間表裡,不但有目標,還有無數分階段的小目標;然後就是心急。

4

現在我們的生活充斥著短平快——140字的微博,10秒的抖音,15分鐘一局的王者榮耀。

微博、抖音、肥皂劇、網紅直播、搞笑綜藝......套路大抵是相同的。用短平快的東西實現快速刺激,如同暖洋洋的水一樣,讓人覺得舒服、忘了外界的壓力,但是壓力並非不存在了,只是暫時沒有被感知,你可以藉此來放鬆,但是不能把大多時間投入到其中。

如果陷溺於這類信息的喂飼,久而久之,不過就是一個腦袋空空,沒有活過的「廢人」而已。

在廣告界家喻戶曉的文案天后李欣頻,一直保持著一天讀一本書,一天看一部電影,一年去一個國家旅行的習慣。很多人都感覺不可思議,但她在採訪中表示,這並不難實現,其實不過是把等車的時間,等待會議的間隙,晚上在家的時間、這些七零八碎利用起來。正因如此,她才有持續不斷的創意輸出,才有諸多經典的作品。

時間其實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擁有24個小時,你澆灌在哪裡,哪裡就可能長出燦爛的花朵。你每周讀一本書,十年就是520本,你就可以涉獵百家。你每天寫500個字,十年就是180萬字,你就可以著作等身。你每天發獃,十年就成呆萌。你每天狂吃,十年就成胖子。時間花在了哪兒,我們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5

網路世界如此,那麼現實世界我們有沒有做得更好呢?

比如說旅行,典型高鐵旅行是這樣的:每個人都盯著自己的手機,偶爾有人接電話和通過微信發送語音。人與鄰座之間,很少有交流的興趣。

如果說旅行的根本動力是一種好奇心,是了解外部世界和別人生活的渴望的話,那麼,我們的旅行卻不是這種傳統套路。他們看上去更像是列車運輸的一件件包裹,從一個站點到另一個站點。

「工業時代」的旅行本質上是一種征服,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去攀爬很少人能夠登頂的高山,而「後工業時代」的旅行,本質上並不是征服,而只是一種「重複」和「展示」。

對人來來說,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神秘的地方了,旅行只對某個具體的個人才有意義。選一個地方,參考別人的經驗,然後自己再去重複一遍。旅行成為展示個人的行為,甚至請陌生人為自己拍照都不再需要,而是直接自拍。

乘坐高鐵旅行,無疑大大加重了這種趨勢。此前,人們還可以安慰自己說,旅行的意義在於過程而不在目的地,現在,人們就不好欺騙自己了。

乘坐高鐵,只是在重複自己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像子彈一樣呼嘯而過,是洞穿世界,而不是經過世界。每個人面對的對象都不是外部,而只是自己。或者可以說,這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了旅行:它是在時空中對自己孤獨狀態的確認。

6

善用時間的關鍵在於自我的覺醒。自我覺醒,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有什麼,要放棄什麼。如此,生活才真正受自己掌控,時間才真正屬於自己。

到了畢業十年,應該明白,跟在別人的成功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是絲毫不會讓我們也像他們一樣成功的。這隻會讓我們揚短避長,埋沒自己可能擁有的天賦去做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永遠做一個焦躁不安、心態失衡的心靈囚徒。

忙碌並不是最可怕的,但隨波逐流式的被動忙碌,是對童心童趣的一種扼殺。忙碌之後,必將是疲倦、煩躁乃至抑鬱,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被異化成了工具。

有人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您寫了這麼多傑出的作品,現在80歲已經過了,在人生或者寫作上還有什麼遺憾,如果有的話是什麼,您可以說一說嗎?

奈保爾:有一個遺憾,就是人生苦短,我認為一個人一共要有三個人生,一個用來學習,一個用來享受,還有一個需要用來思考。

以上。

左岸記:生命會用生命的方式,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里,無止境地喚醒你,直到你醒來。生命的意義就在覺醒,覺醒在於提升意識的維度。同樣的事,當你有了不一樣的解讀,不再困囿於無端的消耗當中,你的時間將澆灌出最美的玫瑰來。

漏報 | 有意思的乾貨

作者:喜歡自由和創新的80後,射手座,主業是給各大IT公司做技術諮詢,寫得了美國專利,下得了廚房,好奇心重於泰山,涉獵廣泛,喜歡搬西方思想的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而立之年為什麼而焦慮
願你的蛻變,不是「喪」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