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是時代倫理混亂的註腳

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是時代倫理混亂的註腳

基因編輯技術成熟到可以改造「艾滋病免疫」人了嗎?我不覺得。

1、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現在應用很廣泛,但是依然存在大量的「脫靶」問題,也就是說,該切掉的基因沒切掉,把不該切的切了。做轉基因作物,做轉基因工程酵母,做轉基因其他動物,這完全沒問題。脫靶的,處理掉就好了。不知道這個研究的參與者想怎麼處理脫靶的人。

2、基因編輯胚胎或者基因編輯療法的必要性。目前大家共識還是如果需要用這個保命,那可以一試,與死亡相比,療法本身的風險可以承受。但是這次做的是CCR5基因的編輯。很早之前科學家們就發現有些人似乎對艾滋病病毒免疫,檢測結果是他們的基因組中CCR5基因比一般人少了32個「字母」,也就是鹼基對,這個變化讓HIV病毒無法感染人,同時看起來這些少了32個「字母」的人也沒有別的明顯變化。後續的研究發現區別還是有的,少了這32個「字母」,人更容易在遇到流感或者黃熱病的時候表現出嚴重反應。即便這次兩個生命都被準確刪去了那32個「字母」,她們獲得的是幾乎不得艾滋病的好處,和更容易被其他常見傳染病傷害的壞處。這個利弊,值得去冒險嗎?根據外媒報道,這兩個孩子的生物學父母來自一個艾滋病患者互助組織,他們飽受患病帶來的社會歧視。然而,一對艾滋病攜帶者夫婦,完全可以用現有的「艾滋病母嬰阻斷」技術生下健康的後代。

3、從媒體報道看,兩個雙胞胎中的一個,並沒有「刪除」成功,在明知胚胎沒有編輯成功的前提下,研究者為什麼讓它發育長大,讓她面臨風險?要知道不管是基因編輯嬰兒還是試管嬰兒,這些人工輔助生殖技術都需要準備很多個胚胎,最終保留一或兩個,處理掉不合適的胚胎,倫理上並無問題。那這次這個孩子,僅僅是被當成一個「對照實驗品」嗎?事實上,嘗試做基因編輯人類胚胎的第一個和第二個研究機構都來自中國廣東,分別是中山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

4、說到底,是倫理問題。第一例試管嬰兒今年整四十歲了,英國人當年的爭論,所有的技術細節都記錄在案。今天的這個研究同樣經過了倫理審查,不知道審查委員會的成員在簽字時是什麼心情?是著急超車?還是想青史留名?我們還能看到那份「補註冊」的臨床實驗申請書。而那份申請書,現在好像在系統里查詢也並沒有獲得通過。

5、特別不想提但是不得不提的是,這個「實驗」的實施單位,是個莆田系醫院。

6、科幻從來不如現實魔幻。但是現實有時候也不如科幻那麼可以隨心所欲。比如很多人擔心有了這個「星門」一旦打開,未來就會有各種超能人甚至永生人。想多了。單基因或者少數基因控制的疾病非常罕見,而要「瘦」、「美」、「長壽」,這些又跟太底層的生理有關,改了之後沒好果子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瘦駝科學午夜檔」,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這件事,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做這件事,光靠摸是不行的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