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每日簡單冥想,或減緩痴呆症的發生

每日簡單冥想,或減緩痴呆症的發生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一項探索性隨機臨床試驗發現,每天進行短暫的身心治療能有助於緩解痴呆症之前的一些跡象和癥狀。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60名出現記憶障礙的獨立生活的老年人進行了評估,教他們每天聽12分鐘音樂或者做些簡單的瑜伽冥想,並持續12周。

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前和治療結束後三個月的時候採集了受試者的血液樣本,發現某些與細胞衰老和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特殊標誌物水平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還與認知功能、情緒、睡眠和生活質量的主觀評估的改善直接相關。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預測阿爾茲海默症的血液生物標誌物

該研究團隊選擇測量一些血液生物標誌物,它們已成為認知衰退和痴呆症的可預測因子。其中包括端粒長度、端粒酶活性和某些與阿爾茨海默症有關的β-澱粉樣蛋白肽的水平。

端粒是防止染色體末端損壞的「保護帽」。端粒酶能夠幫助維持端粒長度。端粒長度和端粒酶活性的降低都是細胞衰老的標誌物。

阿爾茲海默症的癥狀,例如記憶、思考和決策能力逐漸下降,會出現得比大腦發生變化要晚得多。由於這個原因,通過疾病診斷痴呆症非常困難。因此研究人員正在推廣一種模型,該模型通過大腦變化而不是癥狀來定義阿爾茲海默症。

他們認為,這將有助於臨床醫生更早地診斷阿爾茲海默症,並通過治療手段延緩(即使無法避免)這種令人痛苦的癥狀。

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大腦中經常發生的一種變化就是β-澱粉樣蛋白團塊。至於這些團塊是阿爾茲海默症的起因,還是出現的伴隨癥狀,以及它們如何與血液中的蛋白質水平聯繫在一起,目前尚不完全明確。

然而,科學家們越來越相信,基於β-澱粉樣蛋白標記的血液檢測有朝一日在諸如記憶喪失和意識模糊等癥狀出現之前就能檢測到阿爾茲海默症。

β-澱粉樣蛋白和癥狀的變化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60名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他們每天進行12分鐘不同形式的冥想練習,或是簡單的瑜珈冥想(Kirtan Kriya),或是聽音樂,研究持續12周。所有人都已接受了評估,確認他們「主觀認知能力下降」。

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前和治療結束後三個月的時候採集了他們的血液樣本並對其進行分析。在這段時間以及三個月之後,他們還評估了記憶、認知功能、生活質量、睡眠、壓力和情緒。

經過12周的練習,瑜珈冥想組的β-澱粉樣蛋白40水平較高於音樂組。

β-澱粉樣蛋白40是科學家們關注的生物標誌物之一,它是阿爾茲海默症潛在預測性血液測試的基礎。

這一結果並不意味著β-澱粉樣蛋白40水平更高的人患阿爾茲海默症風險更高,血液中較高的β-澱粉樣蛋白40水平與大腦中澱粉樣蛋白團塊並沒有直接關聯。

研究人員在開發預測阿爾茲海默症的血液測試方法時,他們考慮的是利用β-澱粉樣蛋白40和另一種β-澱粉樣蛋白的比率。然而,這項結果的重要之處在於,血液中的β-澱粉樣蛋白髮生了變化。

這項分析還揭示出,在3個月和6個月的測試時間點,β-澱粉樣蛋白水平的上升和記憶、認知功能、生活質量、情緒和睡眠等的改善之間存在關聯。然而,這種關聯在瑜珈冥想組中更明顯。

細胞衰老標誌物的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兩組受試者的細胞衰老標誌物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的端粒酶活性也都上升了,但是這種上升僅在研究開始時端粒酶活性較低且練習冥想更多的人中比較明顯。端粒長度也出現了類似的模式。

這些結果還表明這兩種標誌物的增加和某些認知及「社會心理」測量方法的改善之間存在聯繫。

兩組受試者的壓力、情緒、睡眠、生活質量及其他癥狀均有所改善,但最大的改善發生在瑜伽冥想組中。在研究結束的三個月後,這些改善仍然得到了延續甚至是加強。

研究人員總結道:「生物標誌物的增加與認知功能、睡眠、情緒和生活質量的改善相關,這表明它們之間存在潛在的功能聯繫。」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第四次全國科技工作者調查報告》出爐!來看科研人員過得好不好
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主任:未來的人工智慧需要更像人腦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