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研究顛覆常規:益生菌對小兒腸胃炎無效!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研究顛覆常規:益生菌對小兒腸胃炎無效!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研究顛覆常規:益生菌對小兒腸胃炎無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在臨床上,益生菌被認為是有益的,常被推薦用來輔助治療成人和小孩的腹瀉性疾病。而且,對於治療各種急慢性腹瀉,已有不少研究顯示益生菌有效。

在某些學會的推薦下,以及研究結果和大量廣告的加持下,益生菌有益、安全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不僅廣泛用於臨床,也深深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2015年,美國人花在益生菌類食品或藥物的費用高達370億美元,預計至2023年會漲至640億美元。

然而,近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兩項前瞻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卻發現,對於有腸胃炎的小孩,與安慰劑相比,益生菌並沒有帶來額外臨床獲益。

換句話說,益生菌對小兒腸胃炎毫無益處,並不能防止胃腸炎病情加重。

研究人員指出,除了通過補液預防脫水,小兒急性腸胃炎沒有其他治療方法,如伴有噁心可適當對症治療。正因為缺乏治療選擇,部分醫生和父母才給孩子服用益生菌。

實際上,益生菌對小孩沒什麼用。與其把錢花在益生菌上,父母還不如將錢省下來,給孩子買更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這兩項研究中用到的益生菌為鼠李糖乳桿菌(LGG)以及LGG和瑞士乳桿菌的複合益生菌產品。

其中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納入971例3個月~4歲的急性胃腸炎患兒,其中943例完成研究。患兒隨機接受為期5天的LGG(菌落形成單位1×1010,每天兩次)或安慰劑治療。

14天後,益生菌組中中重度急性胃腸炎的患兒比例與安慰劑組無明顯差別。另外,兩組患兒腹瀉或嘔吐的中位時間均無差異。

益生菌組中5例患兒報告有喘息癥狀,而安慰劑組中沒有這種現象出現。

另一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納入886例3~48個月的胃腸炎患兒,也是隨機給予為期5天的益生菌或安慰劑治療,該研究用的是LGG和瑞士乳桿菌的複合益生菌產品(菌落形成單位為4.0×109,每天兩次)。

結果顯示,益生菌組中發展為中重度急性胃腸炎的患兒比例也與安慰劑組沒有差別。兩組患兒的中位腹瀉和嘔吐時間也相似。

另外,兩組的急性事件發生率也沒差別。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期配發的述評中,專家指出,目前部分學會推薦益生菌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其證據基本上基於效力不足或者有方法學問題的研究。而上述兩項研究均為設計良好的研究,其主要終點相似,樣本量大,得到的數據質量高。

他表示,儘管這兩項研究都表明,含LGG或瑞士乳桿菌的益生菌對於治療小兒急性胃腸炎缺乏證據,但不排除其它益生菌可能有效,因為不同的益生菌有不同的特性,但這需要開展強有力的研究來探索。

來源:

1、David Schnadower, et al.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versus Placebo for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N Engl J Med, 2018, 379:2002-2014.

2、Stephen B. Freedman, et al. Multicenter Trial of a Combination Probiotic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enteritis. N Engl J Med, 2018, 379: 2015-2026.

3、J. Thomas LaMont. Probiotics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enteritis. N Engl J Med, 2018, 379: 2076-2077.

4、Probiotics no help to young kids with stomach virus: Study examined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nation"s emergency rooms. ScienceDaily, 21 November 2018.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就是這樣一本書。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研究顛覆常規:益生菌對小兒腸胃炎無效!

歡迎關注「阜外說心臟」微信公眾號

「阜外說心臟」—患者教育大講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推出,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

直播時間請關注本微信號「阜外說心臟」。網路直播視頻也會以微視頻的形式在本公眾號發送,以滿足不能觀看網路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阜外學院」10月25日(周四)節目預告
美8萬名經產婦研究:曾哺乳的女士,絕經後中風風險降低23%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