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起全球爭議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起全球爭議

以下文章來源於微信公號及網路

哲學園鳴謝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為什麼該被黑?

作者:李賡 來源:虎嗅APP

今早,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生物科學界傳開,南方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賀建奎,突然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通過特定的基因修改,她們出生之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基因編輯向來會牽扯到倫理問題,賀建奎團隊為此提供的倫理審核資料來自深圳一家不知名的醫院——和美婦兒科醫院。目前,該醫院已經被證明的確屬於「莆田系」醫院,其創始人名為林玉明,的確是莆田系人士,並且曾在採訪時明確表達自己是「莆系醫院」。

消息一出,國內生物醫學界普遍持負面的態度,而普通群眾則紛紛看不懂其中的過程。接下來,虎嗅就來為你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次事件應該被黑。

所採用的基因編輯技術並不算突破

CRISPR工作原理(圖自 CUP)

這次嬰兒基因編輯所採用的的技術名為「CRISPR/Cas9」。「CRISPR/Cas9」是目前研究最深入、應用最成熟的「基因工具」,整體原理上藉助了基因的運轉機制(基因最終指導蛋白質的形成),來對基因特定的片段進行編輯,其最大的突破在於編輯的環境條件很低,只需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即可。

而在這次編輯中,賀建奎團隊所做的主要是去除了「CCR5」基因片段上的32個鹼基片段(基因的基礎組成),使其便成為「CCR5 Δ32(三角形念『Delta』)」,最終影響生成的蛋白質物質。

在基礎原理之上,宏觀的操作並不複雜,只比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在將受精卵放回母體前,將特定的物質(包含基因編輯工具和其他化學物質),通過極細的針注射到單細胞的受精卵裡面。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採用的試管嬰兒技術的確很成熟,但基因編輯技術至今沒有嘗試對人類基因進行編輯,是否能保持其他物種中的準確率仍不可知。在其上交給深圳醫院的倫理審查申請書中,就專門標註了「要針對基因編輯脫靶進行監測」,但此前人類基因編輯並沒有成功監測脫靶(編輯了不應該編輯的基因片段)的案例,而賀建奎團隊也沒有詳細說明這個監測的過程和結果。

整體而言,基因編輯嬰兒案例中基本使用的都是成熟的生物技術,部分全新的技術也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說明解釋。

「CCR5 Δ32」基因防艾滋,靠譜么?

這一基因也不是本次案例的成果,而是一種普遍存在於白種人人群的基因序列,是自然界變異而生的一種基因。

根據虎嗅採訪到的業內生物醫學界人士解釋:這種基因最近1000年左右才在白種人群中傳播開來,它的出現,極有可能是歐洲數次大型瘟疫(典型的如天花)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擁有「CCR5 Δ32」基因的人被篩選出來。

之後人們逐漸發現白種人中擁有「CCR5 Δ32」基因的人,能夠比較有效地防止「HIV-1(艾滋病病毒1型)」的傳染,而「HIV-1」也是目前全球內主要傳播和感染率較高的艾滋病病毒。

但目前國際上的確對於基因防控艾滋病沒有太深入的研究,業內人士向虎嗅表示:「『CCR5 Δ32』能否在白種人之外起到同樣的艾滋病阻斷作用沒有人知道,是否會產生副作用也沒人知道。」

基因編輯嬰兒防艾滋,為啥要這樣做?

艾滋病病毒

就目前而言,嬰兒防艾滋主要是因為父母已經感染,遂採取措施防止下一代感染。除了基因編輯以外,服用阻斷藥物也是一個方法。根據2015年中國疾控中心的相關論文,母嬰之間的艾滋病阻斷花費在8.3-5萬元,並且成功率高達98%以上。

相比之下,基因編輯方式中,雖然編輯基因這一環節成本很低,但是其必須在體外對受精卵進行一系列操作,同時還要保持受精卵的活性,最終還要將受精卵重新放回子宮中。整體花費上往往要超過10萬,並不會更划算。

從原理上說,本次基因編輯嬰兒的目的是「改變特定的蛋白質」,而阻斷藥物則是「用特定的蛋白質、提前和病毒對應的蛋白質結合」,原理上比較接近於「挖牆腳」。

兩種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想讓嬰兒不被傳染上艾滋病,根據澎湃新聞報道,賀建奎曾在美聯社的報道中明確表示:「參與該項目的所有父親都感染了艾滋病毒,而母親都沒有。」他同時還特別表示:「因編輯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小的傳播風險,而是為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婦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生下一個可能免受類似命運影響的孩子。」

有一點必須提到的是,試管嬰兒還可以用於不孕不育的治療,同時也是代孕的必須環節。目前後者在國內是違反相應法規的。

重點:嚴重缺失的過程

此次賀建奎團隊在宣布成果之前所進行的倫理審核是一個大家討論的重點,根據國家衛計委2016年出台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中的第十四條,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倫理委員會都必須向衛計委登記備案,目前無法確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是否有完善該手續。

而就在數分鐘之前,南方都市報的記者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前醫務部主任秦蘇驥了解到:他那段時間也在倫理委員會擔任委員,但對於這項申請並沒有印象。而文件中出現了簽名的在職前同事們除了表示沒印象之外,還表示簽名不是自己的。

除此之外,賀建奎團隊宣布消息的方式也讓業內人士詫異,其對虎嗅表示:「一上來就給熟飯,這真的是太粗暴了。這個操作的計劃之前也完全沒有對外公布,臨床試驗的註冊更是不知道怎麼通過的,更不要講什麼『同行評審』了,完全就是胡鬧」。

驟然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基因技術發展已經多年,在各類動物上已經進行了多種多樣的試驗,但是大家對於在人類身上實踐基因技術仍十分謹慎。

據某不具名國內民營基因從業人士表示:「基因技術就是一把刀,一把特別特別鋒利的刀,你拿的時候都要小心劃傷自己,更不要提有個人突然告訴你他剛才拿著它雜耍了一番。」

而在數分鐘前,賀建奎本人也發布了一個視頻回應質疑,他表示:「基因編輯只是想幫助致命遺傳病家庭,這些父母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飽受遺傳疾病的痛苦。」同時他還特別表示,「我拒絕基因增強、性別選擇或者改變皮膚眼睛的顏色,因為這些不能算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他所描述的其他基因修改可能也正是被業內人士批評最凶的一點——他明顯明白動人類基因這件事需要多謹慎,而且還說出了只想治病、不想變成人類定製。但他這種「先斬後奏」,同時為人類增加「能力(抗病性)」的做法就是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一來我們暫且無法檢測這次的基因編輯嬰兒是否真的形成了艾滋病傳染抵抗力(要測試必須植入病毒),二來這批嬰兒未來的副作用影響是否會出現,以及是否能夠監測出所有的變化同樣疑問重重。

虎嗅採訪的數位行業內人士都表示,基因技術的確已經比較先進,但人類接受基因技術、合理運用基因技術必然需要一個合適的過程。而此次的事件,無疑已經對相關機構的審核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這必將為基因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和普及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不管是否最終這次的嬰兒能夠具備艾滋病抵抗力,又或者是能開創人類應用基因技術的世代,這種「冒險且不負責任」的做法都應該值得「被黑」。

因為用過播放器的人都知道:快進鍵旁邊,往往就是終止鍵。


賀建奎最新回應:堅信倫理將站在我們一邊

作者:科sir 來源本來科技

今天,「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條消息一經披露迅速霸屏,執行這項臨床試驗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名字也迅速躥紅、被推向風口浪尖——不過,圈內人士對他大多持批判態度,其中流傳較廣的指責是:

「這不是創新,這是用全體中國科學家的美譽度,去換你與你團隊的知名度」。

「如果新聞屬實,這是一大丑聞。相關科學家足以被釘在科學史的恥辱柱上。」

「此人應該從學術界清除出去」。

「如果新聞不實,這也是一大丑聞。」

賀建奎團隊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違反科技部與原衛生部2003年頒發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與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未經相應的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即在人類胚胎上做基因編輯實驗,是得到如此多負面指摘的根本因素。

對此,筆者第一時間聯繫到當事人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媒介團隊,並獲得一份尚未完全上傳的、賀建奎本人錄製的英文視頻(部分視頻已上傳)。視頻中,賀建奎講述了這一臨床試驗的來龍去脈,並針對公眾質疑,給出了他最新回應。

以下為賀建奎的回應——

露露娜娜的降生「一切正常」

幾周前,兩個可愛的小女孩在中國出生,她們的名字叫露露和娜娜,現在她們和媽媽葛女士,爸爸馬先生一起平安出院回家。

葛女士通過常規試管嬰兒技術懷孕,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在丈夫的精子被注入卵子後,我們還立刻注射了一點點蛋白質和指引信號來做基因手術——在露露和娜娜還是單細胞時候,去關閉艾滋病毒進入並感染人體細胞的大門。

幾天後,在露露和娜娜被放回葛女士子宮之前,我們通過全基因組測序評估了基因手術的效果。結果顯示,手術正如預想的那樣安全的進行。

在我們的密切監護下,葛女士懷孕狀況一切正常。我們通過B超和血液檢查監測胎兒發育情況。露露娜娜出生後,我們再次對他們的全基因組進行深測序。而這再次證實此次基因手術的安全性: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沒有其他基因被修改——她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安全和健康。

當馬先生看到他女兒的時候,他告訴我「我下半輩子有了牽掛,也有了期盼,要為太太和女兒好好生活。」

「為了他們,我願意接受指責」

正如你所見,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歧視更加深了病毒感染的破壞性。來自社會、工作、醫療等無所不在的歧視,讓馬先生和葛女士憂慮,他們無法接受孩子被捲入充滿恐懼的世界。

馬先生的一番話讓我理解了一些新的東西。一次基因手術可以拯救兒童免受如囊性纖維化或艾滋病毒等疾病對生命的威脅。不僅可以讓孩子在健康的生活中獲得平等的機會,而且還能為整個家庭帶來新希望。

我也是兩個女兒的爸爸,我想不出更美好的禮物:讓這些夫婦擁有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我想說,媒體曾報道首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的出生,當時一度有些爭議。

但四十年來,法規、社會道德與試管技術一同發展,並幫助800多萬兒童來到這個世界。試管技術切切實實給無數家庭帶來福祉。現在,我們的基因手術則是幫助少數家庭的新試管技術。

對於少數兒童,早期基因手術可能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我希望你能同情他們。馬先生家並不想要定製寶寶,他們只想讓孩子能預防疾病並且平平靜靜茁壯成長。最後我想強調,基因手術目前仍然是一種治療性技術。

我認為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不會通過基因手術去增強胎兒智商、改變頭髮或眼睛的顏色。這都應該被禁止。我知道我的工作會有些爭議,但我相信這些家庭需要這個技術。

選擇基因手術因其「安全」且「有醫療價值」

您可能好奇我們為什麼使用基因手術,去預防HIV,而不是去研究致命疾病?兩個原因,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在真實世界有醫療價值。

作為一名科學家和兩個女孩的父親,安全性是我所有問題裡面關注的第一要點。我們選擇被了解最充分的基因之一——CCR5。

實際上,有一億人天然就擁有一種使CCR5基因失效的遺傳變異保護他們抵禦HIV。這些人非常健康。我們的手術,在天然變異的起始點準確切斷DNA。

數十年來,許多臨床研究用藥物模仿天然變異,這包括美國第一例基因手術臨床試驗,試驗被證明是安全的。

同時,抵禦艾滋的基因手術需要儘可能簡單,簡單到僅僅敲除幾個DNA序列。

雖然修復一個破碎的基因,去治療更多像家族性癌症或肌營養不良的疾病是有益的,但實現起來更複雜。目前,美國的研究表明尚未有這種修復能在胚胎層面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我們最終選取HIV作為首個治療對象是基於現實世界的醫學價值。艾滋病仍然是一種致命的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仍然亟需醫學突破。

去年,有一百萬人死於艾滋病,新發感染數量依然三倍於聯合國2020年抗艾目標。沒有疫苗或治癒方案,終生如一日的服藥會帶來健康風險。在許多國家,歧視更加深了病毒感染的破壞性。僱主可能在員工感染HIV後解僱他們,醫生拒絕治療。CCR5基因手術,雖然不適用於一般公眾,但可能對一些受影響或非常高風險的家庭有價值——保護他們的孩子免受相同的命運。

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認為,這種類似於疫苗的疾病預防是符合倫理的基因手術應用。

「堅信倫理將站在我們這邊」

把孩子叫做「定製寶寶」是錯誤的,這對有遺傳疾病的父母來說是一種詆毀,這是在試圖製造恐懼和厭惡的情緒。

孩子並非被設計,而這也不是父母的意願。這些父母攜帶著致命的遺傳疾病——而這通常是兩萬個基因中的一個微小錯誤導致的。如果我們有能力幫助這些父母去保護他們的孩子,我們就不能見死不救。

關於如何幫助這些家庭,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們堅信歷史(倫理)終將站在我們這邊(原文: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

一如七十年代的露易絲·布朗(首例試管嬰兒,編者注),同樣的恐懼和指責將再次出現。既然,現已公認輔助生殖技術對家庭有益,那麼基因手術在未來二三十年後也將會是合情合理的。

況且, 無論是胎兒還是成人的基因編輯,都不會減少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與責任,無論孩子是疾病或健康。

我們拒絕基因增強,性別選擇或是改變皮膚和眼睛的顏色,因為這並不能算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我們草擬了胚胎基因手術的五個基本準則(分別為:悲憫之心、有所為更有所不為、探索你自由、生活需要奮鬥、促進普惠的健康權,對應的英文為: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Only for seriousdisease, never vanity/ 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 Genes do not define you/ Everyone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編者注),並誠摯的邀請您評論這些準則,去確保這些技術將會被用來做有益的事情。

請您在聽到指責聲音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許多沉默的家庭,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孩子飽受遺傳疾病的痛苦。沒理由讓他們繼續承受苦難。他們可能不是倫理中心的負責人,沒辦法讓紐約時報去援引他們的話,但是,他們人雖微,言不輕。因為,他們命懸一線。

後記:

這裡將賀建奎的回應貼出來,不是為誰去辯解,只為讓大家看到更為完整的事件。此處是非,自有公斷。

截止發文,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南方科技大學表示,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一事,學校並不知情,且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122位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

來源: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訊 11月26日下午消息,今日,一則「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消息引發了各界的關注。知識分子在微博發布「科學家聯合聲明」,對此項研究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本次聯合聲明由122位科學家共同簽署。

以下為聲明原文:

鑒於近日國內外媒體報道中國「科學家」對人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並且已經受孕(可能已出生)的情況。作為中國普通學者,出於最基本的道義,我們聲明如下:

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脫靶問題不解決,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 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這些不確定性的可遺傳的遺傳物質改造,一旦作出活人就不可避免的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沒有人能預知。 確實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來的孩子一段時間內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義和將來繼續執行帶來的對人類群體的潛在風險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與此同時這對於中國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聲譽和發展都是巨大的打擊,對中國絕大多數勤勤懇懇科研創新又堅守科學家道德底線的學者們是極為不公平的。

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作為一名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不倫理!」這對新生雙胞胎讓網友害怕

來源:澎湃新聞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道,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圖 視覺中國

這對雙胞胎姐妹尚處於胚胎未植入母親子宮時,其中一個基因(CCR5)經過基因編輯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這項由研究人員率先口頭髮表的成果目前尚未以論文形式正式發表,也未由領域內其他專家審核。但該消息目前已引發全球嘩然,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Kiran Musunuru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這是不合理的。」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所長、基因組學家Eric Topol認為,「這還為時過早。」美聯社報道中則稱,許多主流科學家認為這太不安全,其中一些甚至譴責這項研究為「人體試驗」。

「超越諾貝爾獎技術體外受精」

據賀建奎介紹,他為7對夫婦改變了胚胎,其中1對最終順利懷孕。但他的目標不是治癒或預防一種遺傳性疾病,而是試圖賦予一種很少有人天生具備的特性——一種抵抗未來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能力。

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ChiCTR)可查閱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下稱「《倫理申請書》」)。這項名為「CCR5基因編輯」的科研項目起始時間為2017年3月,項目歷時2年,項目負責人為賀建奎。

賀建奎博士。

《倫理申請書》顯示,該研究擬採用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孕期全方位檢測可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編輯的個體,使嬰兒從植入母親子宮之前就獲得了抗擊霍亂、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賀建奎對美聯社稱,參與該項目的所有父親都感染了艾滋病毒,而母親都沒有。但他們基因編輯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小的傳播風險,而是為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婦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生下一個可能免受類似命運影響的孩子

衛計委:基因編輯嬰兒未經醫學倫理報備

有網友質疑,該項目進行前是否通過倫理審查?新京報記者曾致電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正在開會討論此事,此前並未收到項目的倫理審查報備

此外,11月26日下午,因「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而被捲入漩渦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回復澎湃新聞稱,剛知道此事,目前正在了解,唯一可以確定是,「孩子不是在醫院出生,也不是在醫院做的實驗」

針對賀建奎與深圳和美的關係,程珍表示「沒有關係」,但對於網上傳出的蓋有深圳和美醫院印章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程珍表示「仍在調查中」。

程珍多次向澎湃新聞強調,自己於2018年7月剛剛被調至深圳任職,因此對於醫院前期項目並不了解。

網友評論:太可怕了

此消息一出,迅速竄上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激烈討論。

有不少網友表示此舉「令人害怕」

但也有網友表示「這是福音」

(綜合自澎湃新聞記者賀梨萍、趙孟、劉楚,新京報、新浪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見字清目·寄梅堂藏二百年來藏書家手札展
阿羅親自推薦!上線4小時就賣光,這本書值得拿下!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