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基因編輯「造人」可以開綠燈了?

基因編輯「造人」可以開綠燈了?

轉自:北京青年報

哲學園鳴謝

作者:張田勘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近日發布報告說,在充分考慮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影響的條件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倫理上可接受」。

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並非政府機構,而是一家相當於民間智庫的獨立機構,著重關注生物與醫學技術進步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困境。該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基因編輯和人類生殖:社會與倫理問題》指出,基因編輯(剪刀)工具代表生殖選擇的一種「全新方法」,將對個人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一家獨立機構基於調查研究而得出基因編輯「造人」在「倫理上可接受」的結論是否能為社會廣泛認同,可能並不樂觀。但是,這至少反映了一種社會趨勢,一些人認為,可以為基因剪刀「造人」開綠燈。

國際社會對基因編輯嬰兒從一開始就是堅定的紅燈警示,現在卻有人準備開綠燈,這個轉折過程的時間之短令人吃驚。2015年,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因團隊進行胚胎基因編輯遭到國際生物醫學界的反對。當時有人預測,世界上首次誕生基因編輯活產嬰兒可能還要50-100年。但是,從那時到現在才三年,就已經有人呼籲為基因編輯嬰兒開綠燈了,這是否意味著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為時不遠呢?

基因編輯「造人」技術具有巨大的社會需求和實用性。目前已知有超過4000種遺傳性單基因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的新生兒。從理論上講,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幫助預防這些疾病,讓每個家庭都獲得健康嬰兒。這顯然比胎兒出生前的基因檢測更先進。胎兒基因檢測有異常,後續的處理只是流產掉有缺陷的胎兒,但基因編輯可在檢測出有基因異常後進行致病基因的修改,或在更早的時候對精子和卵子中的致病基因進行編輯修改,以保證健康後代的出生。

不過,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提出基因編輯嬰兒「倫理上可接受」的同時,給予了嚴格的限定條件。

其一,基因編輯嬰兒必須確保並符合未來出生嬰兒的福祉;

其二,符合社會的正義和團結,不會增加歧視和分裂。這兩個條件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複雜和困難。

僅僅從技術上看,基因編輯要符合嬰兒的福祉就是一個難題。黃軍等人對胚胎修改β地中海貧血的致病基因時,試驗了86個廢棄胚胎細胞,最終只有28個基因被成功編輯修改,成功率約為33%。顯然,這個成功率並不足以獲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讓人們對此技術抱有疑慮。

現在,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並不精準,脫靶率較高。這也意味著,如果使用基因剪刀修改致病基因,如地中海貧血的致病基因,也有可能把正常的基因也剪掉;或者導致胚胎或生殖細胞上的基因發生重組,導致殘障嬰兒的出生,毀滅嬰兒的福祉。因此,基因編輯嬰兒技術如果沒有100%的準確性,尚不可能用於臨床「造人」。

另一方面,即便技術有保障,基因編輯技術被批准用於「造人」之前,還需要專業界和社會對它的應用和各種潛在可能性進行廣泛而充分地討論;而且需要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來建立臨床安全標準,制定相應的監控和審核措施;還要充分評估它對個人、群體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到最後才可能立法。

以英國而言,目前允許人體胚胎研究,但英國法律不允許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後移植入子宮。因此,即便倫理和技術都為基因編輯「造人」開綠燈,但要讓法律開綠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李猛:大學的使命
你的性格底色,決定了你所過的生活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