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若即若離」——《金剛經》研習(13)

「若即若離」——《金剛經》研習(13)

「若即若離」——《金剛經》研習(1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研習——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學習

「離」是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是世尊在大乘經上常說的。離,不是離開,意思不可以錯會,離是不取的意思,「不取」就是不執著。心裏面不要執著,事上不能離開,事上離開,就錯了!事上要是離開,就落空;心裏面執著,就著有。心裏面不執著,事上努力認真去做,這樣叫空有兩邊都不執著,兩邊都不取;也就是本經在最後,教導我們修行的總綱領,兩句一偈,這是談論到修行的總原則、總綱領,兩句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如果我們用最粗淺的話來說明,不取於相是不受外境的誘惑。我們知道現在修行人,為什麼不能成就,不要說在家同修難成就,出家人一樣,也不能成就,原因是什麼?受不了五欲六塵的誘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就起貪、瞋、痴、慢,外面一引誘,裡面就動心了,這怎麼能成功?要想成功,說老實話,外面不被誘惑,裡面能做到不動心,這樣才能成功,這叫真功夫。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功夫都得力,念佛可以得一心不亂,參禪可以明心見性,學教可以大開圓解,關鍵就在這裡,我們還會不會受外面境界誘惑?

所以,這樣深的經典,這樣重要的經典,釋迦牟尼佛發起這個經,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平常生活當中發起,意思在於此。佛達到究竟圓滿的果位,每天還出去托缽,不受世間榮華富貴的誘惑,他真能放得下,不受誘惑,內心確實如如不動,所以世尊表現給我們看。學道,無論是在家、出家,要想道業成就,要記住世尊兩句名言,第一個是「以苦為師」,要能吃苦,能吃苦就不會被外面誘惑;「以戒為師」,我能守規矩、我守本分。一個人能夠守規矩、守本分,喜歡吃苦,這個人就有成就的本錢,有這一生修行成功的資格。不肯吃苦,不肯守法,修得再好,說老實話,決定出不了輪迴。

從前出家人、修道人沒有財產,住的道場十方常住,不是個人私有的,真的是貧僧;現在出家人不一樣,現在是富僧。從前出家人修行都能了生死、出三界;現在出家人,佛門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現在出家人將來到哪裡去往生?到地獄,你說多可怕!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心。現在出家人怎麼說是富僧?供養多。從前出家人沒人供養,一般信徒供養是供養常住,而不供養個人。個人縱然得到供養,都交給常住,所以沒有私財,沒有積蓄。現在出家人都有私財,都有積蓄,還有不少比在家人富有多了,這個我們要曉得。貪圖這些,這個東西增長貪心,不是好事情。財富增長貪心,沒有的時候,沒有貪心,心還在道,老實念佛想往生。錢多了,多了還想多,貪心愈來愈重,這放不下。現在出家人,不接受人供養也不如法。怎麼辦?這裡接受來,那個地方就布施,輾轉出去,這就沒事了。不可以積蓄,積蓄要知道,果報在三惡道。人生光陰很短很短,實實在在講這不值得,要是墮落在三惡道,那個時間可長,虧就吃大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覺心,要記住佛的教訓: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在家修行成就,說老實話還是這兩句話。在家人富有的很多,如果看看居士傳,《大藏經》里居士傳,在家修行成就的,不少是大富長者,自己的生活還是很簡單、很樸素。他有福報,他有財富,他那個財富布施給大眾,讓社會大眾共享,他不自己享,他讓大家共享。那個福報是愈來愈大,福報愈大,社會大眾享他的福的人愈多,他跟大眾廣結法緣,這叫真正有智慧。古今中外這些例子,我們看到很多很多,所以佛這兩句話不僅是出家人要遵守,在家人要成就還是這個原則。換句話說,沒有兩套標準,標準只有一套,沒有兩套,這是講要想真的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遵守。

◎文據:

  •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 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止觀治病十法——《治病炒方——健康長壽的秘訣》
解是行本,行能成智,故行滿而智圓——《地藏經綸貫》參學(30)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