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重污染天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持續重污染天氣可增加慢病發病風險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重污染天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持續重污染天氣可增加慢病發病風險

日前,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首波重污染天氣。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14 日在官網發布《以PM2.5 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以下簡稱《核心信息》)。

《核心信息》顯示,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長期持續的重污染天氣可增加哮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及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重污染天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持續重污染天氣可增加慢病發病風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核心信息》指出,PM2.5 的主要來源包括工業排放、燃煤排放、機動車尾氣、垃圾焚燒等。此外,室內吸煙、食物烹飪也可使室內PM2.5 濃度升高。PM2.5 在大氣中可以停留較長時間,不容易去除,且能吸附多種有害物質,容易被吸入呼吸道深部,某些組分還可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

《核心信息》提到,重污染天氣對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和慢性兩種。以PM2.5 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氣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現為短時間內吸入污染物引起的咳嗽、咽喉痛、眼部刺激等癥狀。重污染天氣還可誘發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必要時應及時就醫。另外,重污染天氣也可影響人的情緒。

《核心信息》提示,公眾要關注當地的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出現重污染天氣時,應盡量減少暴露。公眾應減少戶外活動,兒童、孕婦、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

應及時關閉門窗,不要在室內吸煙。此外,還應避免烹炸等可能加劇室內空氣污染的行為。如室內未安裝新風機,應根據當地的空氣污染情況,盡量避開污染高峰時段,每天開窗通風1~2 次,每次10~20 分鐘。如室內人員較多,空間較小,則應適當增加開窗次數。

如有條件,可使用空氣凈化設備。如必須外出,應盡量減少室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並佩戴合格的口罩(優選標有GB/T32610-2016 標準的口罩);外出回來及時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體虛寶寶食療能調
這些異常斑點和痣,或是癌症信號,快對照看看!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