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岡村寧次是如何當上大將的?3步棋很關鍵

岡村寧次是如何當上大將的?3步棋很關鍵

原標題:岡村寧次是如何當上大將的?3步棋很關鍵


岡村寧次是如何升上大將的?


這是個比較專業的問題,我來試著解答一二。



(岡村寧次,1884-1966)

一、岡村的第一套人脈


岡村生於日本東京四谷區坂町,一個舊武士先遣隊後裔聚集的地方,祖上是破落的幕府中下階層武士。


通過上陸幼陸士陸大軍校,岡村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套人脈。


陸幼同學有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30年後他們是改變日本軍國歷史的統制派和皇道派核心人物,被稱為「三羽烏」;


陸士是16期畢業,被稱日本「榮耀16期」,同學除了上面兩個,不少你也耳熟能詳: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安藤利吉等。


陸大畢業,岡村並非是成績前6名的「軍刀組」,得了個第八,但通過陸大奠定一生,穩穩地走進了陸軍核心。



(陸大首席畢業生)


要在軍中站穩腳跟,必須學會派閥鬥爭。


日本是個藩閥思想嚴重的國家,據說這與日本地理特點、小國易敏感易應激有關。在日本社會各個領域,都有小集團分立、集團內部高度垂直、等級森嚴、嚴格服從的現象。

在日軍歷史上,從1871年開始建立第一支近衛兵團開始,圍繞如何建制、如何統一,借鑒哪國的模式,如何發展擴張稱霸等問題,展開了無休無止的鬥爭。


這種內鬥不是學術範圍內的討論爭鳴,而是派閥你死我活,輪流坐莊的殘酷鬥爭。


從日本建軍的陸軍鼻祖山縣有朋,不,溯源應該從明治天皇廢藩置縣、皇權復古、統一日本來說,從那時起,內鬥就開始了。


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這些冤家的前世今生。



(配圖)


二、長洲薩摩之爭的根源


明治初年為了統一日本,推翻幕府,長洲、薩摩、肥前、土佐4強藩出兵組建了政府新軍,在倒幕中起了決定作用,明治政府建立後,陸軍自然由4強藩的元老掌控。


4藩中肥前土佐日漸式微。而薩摩居於九州鹿兒島,自古世代從事航海,明治以來川村純義、西鄉從道、山本權兵衛、東鄉平八郎等高級海將悉出薩摩,海軍漸成薩摩天下。


與此同時,陸軍中容不得長薩二虎,長洲藩漸甲天下。

山縣、桂太郎、兒玉源太郎坐穩陸軍「江山」,與薩摩藩的大山岩、川上操六圍繞是否應該出兵征韓、是否應該甲午海戰,是否應該日俄戰爭,是應該北進還是南下,是結盟英美還是固穩蘇俄等國家戰略,爭來斗去。


此後的30多年,兩派新人迭出,走馬觀花,你斗罷來我登場,長薩衣缽隨時代發展有的不是那麼清晰,但都能從中找到兩閥的影子。


今天說的是岡村,明治大正期間兩藩後代們的恩怨情仇就一筆帶過了,直接來到大正末年,昭和初年。



(倒幕四強藩)


三、11親信、二葉會與一夕會


1921年,皇太子裕仁替病父攝政前,來到歐洲學習考察。


在皇室親王東久邇宮稔彥、閑院宮載仁的安排下,裕仁在法國的拉布里埃秘密會見了11個佐級軍官,他們都是陸士陸大畢業的「上升股」。


包括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東條英機、梅津美治郎、山下奉文、磯谷廉介、松井石根等。他們都是駐世界各國的武官,未來日本軍部的骨幹。


11人被稱為巴登巴登集團,裕仁最信賴的心腹。

之所以叫巴登巴登,是因為前4個人在德國溫泉小城巴登巴登的豪華浴池裡,洗了個熱水澡,秘密謀划了一場推翻長洲藩一手遮天、改革軍政積弊的計劃,他們選定這11人,組成「志同道合的」巴登巴登集團。



(巴登巴登三羽烏)


當年回國後,他們就成立了二葉會,因為經常去二葉亭聚餐。


1929年5月,二葉會與另一個由基層軍官組成的木曜會合併,組成一夕會,其成員更多,包括後來的板垣征四郎、河本大作、石原莞爾。


而一夕會的首領,就是岡村寧次。


這個打著「刷新陸軍人事」、「解決滿蒙問題」、「擁立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林銑一郎,重建陸軍」旗號的組織,繼承了長薩之爭的陸軍內鬥傳統,開啟了少壯軍官與軍部上層鬥爭的新歷史。


而它對岡村寧次來說,紮實地奠定了今後職業生涯的人際圈



(配圖)

四、岡村升大將的10道關坎


我們來看看岡村寧次的幾次升職:


①1927.8.15,在阿南惟幾等人幫助下,43歲升大佐,任日本陸軍第六聯隊聯隊長。後出兵青島,鎮壓五三慘案中的抗日力量。


②1928.7.25,回國任參謀本部戰史課課長,聽從陸軍高層安排暗地監督田中義一內閣調查張作霖死因,阻止田中對陸軍的調查懲處,最後致田中辭職。


此後因功升級,任職陸軍省核心部門人事局。


③利用人事部門的優勢建立合併一夕會,任一夕會首領,拉攏陸相荒木和參謀次長真崎,取得他們的支持,在1932年上海事變建立「上海派遣軍」後,晉陞少將,當上派遣軍副參謀。


這是走上將軍級別的關鍵一步


④上海事變後回國任職,同年8月定期人事調整中,再次利用荒木和真崎等「皇道派」的支持,取得了去中國東北當關東軍副參謀長的資格。


⑤荒木1934.1辭職倒台,真崎半年後被罷官,皇道派在軍中的內鬥中敗了下風。同年12月板垣征四郎接替岡村當上關東軍副參謀,岡村回國,心中鬱悶。


⑥機遇再次來臨,1936年二二六政變,在參謀本部任職的岡村堅決支持鎮壓皇道派的叛亂,和裕仁天皇緊密站在一隊,在派閥鬥爭之間實現果斷轉變。

這是岡村關鍵第二步。


事後,他被天皇和元老們委以重用,晉陞為中將,並打破升中將不滿一年不得擔任師團長的慣例,破格提拔他當第二師團師團長。


「榮」莫大焉!


因為這個師團不僅是陸軍精銳,還是當時日軍僅有的17個師團之一。此一升,意味著再入天皇心腹。


⑦1937年春,岡村赴中國東北鎮壓抗聯,設置「人圈」,殘害中國人。


⑧1938.6.21,因鎮壓東北抗聯「有功」,又被委以重任——大本營為武漢會戰專設11軍,令他任11軍司令。此時的他54歲,還是中將。


⑨從1938.6到1939.10,岡村寧次在中國武漢江西湖北一帶領兵侵華,打了6場仗(九江、南潯、田家鎮、南昌、隨棗、第一次長沙),為日本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因為搶戰功、爭兵權,他與華中派遣軍司令畑俊六、陸相板垣征四郎及陸軍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等,結下矛盾重重。


最後氣憤辭職,「干不下去」了。


⑩1940.3.9,岡村回國。

幾個月後,德國襲波蘭,二戰爆發。


日本惶惶然如熱鍋螞蟻,擴大派東條之流坐卧不安,呼喊著「別誤了公交車」,開始南進。


岡村雖然不同意東條激進,甚至建議更穩健的梅津美治郎當陸相,但最後天皇還是讓東條當了陸相。


此時的軍中,岡村沒有了任何靠山,板垣、東條等昔日不如他的競爭者,反倒掌了實權。


10年前的人都不在了,宇恆一成走了,白川義則死了,荒木真崎被貶了,「三羽烏」的小畑革了,永田死了,石原莞爾被東條逐出去了,整個軍部,沒人能幫他了。


罷了,罷了,這個56歲的中將沒有選擇,要想生存,只能重新站隊。他不得不低頭走進東條英機的官邸。


東條,年齡比他小半歲,陸士比他小1期,是名副其實的學弟,10年前他在一夕會指揮東條,19年前在巴登巴登溫泉令東條給他看門,現在,他不得不向東條英機「俯首稱臣」


這是再升職前最關鍵的第三步。


東條英機投桃報李,1941年4月,擢升岡村寧次為陸軍大將。這是陸士16期中,第一個晉陞到日本陸軍最高級別的軍官。


岡村寧次從少將到中將到大將的脈絡,可以看出日本近代陸軍派閥為了侵略擴張進行的你死我活的鬥爭。

同時從個人晉陞背景來看,古今中外有功者未必有位,真才能幹、不站錯隊、適時轉型乃走上高層路線的不二規律。


===============


文獻參考:李德福《侵華惡魔岡村寧次》(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

周頌倫《文明視野中的日本政治》(三聯書店 2017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朝鮮閱兵,為啥她們的正步走都是一跳一跳的?
14年抗戰,把日軍打得最慘的一次是什麼時候?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