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Voice:100年前大流感帶來的啟示,就是別對病毒掉以輕心

Voice:100年前大流感帶來的啟示,就是別對病毒掉以輕心

流感大流行就像地震、颶風和海嘯:它們發生時的情況比其他流行病更嚴重。認為人類不會再發生類似 1918 年流感大流行的想法是愚蠢的。

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

1918 年 1 月至 1920 年 12 月,全球性爆發 H1N1甲型流感疫潮。這是由一種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Spanish flu)引起的傳染病,共造成全世界約 5 億人感染,5 千萬到 1 億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 17 億人)。它在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 2.5% - 5%,一般流感的致死率是 0.1%。

一個世紀以後,雖然人們似乎解決了天花和鼠疫,但是流感從未被解決。數據顯示,每年仍有 25 萬至 50 萬人因此死亡。每一年季節性流感情況不同,動物宿主也可能引發流感病毒的進一步傳播,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全球性流感疫情是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它是一種新型流感。

鑒於病毒的變異性及其它在自然界中的持續存在(一般認為野生水鳥是病毒的最大宿主),專家們一致認為,出現像 1918 年傳染性強、致命性高的流感大流行只是時間問題,甚至情況會更糟糕。

「流感大流行就像地震、颶風和海嘯:它們發生時的情況比其他流行病更嚴重。認為人類不會再發生 1918 的事情的想法是愚蠢的。」 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 Michael Osterholm 說。

我們無法預測這種情況的發生,只能做一些有根據的猜測。聖傑德兒童研究醫院傳染病科的 Robert Webster 表示,剛開始病毒影響範圍取決於我們能否在足夠早的時間發現它,有一些系統正在做這件事: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各地設有 6 個關鍵實驗室監測病毒,一些農業實驗室也對家禽和豬的樣本做同樣的事。

「我們的監測工作盡一切所能,但是我們無法監測世界上的每一隻鳥、每一頭豬——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Robert Webster 說,「我們只能祈禱足夠好運,流感病毒剛好在我們監測範圍之中。」

流感在不同時間、不同國家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

首先是範圍。流感一旦進入易感染人群,就會迅速傳播,早在發現之前可能被感染的人已經傳播了一天。再加上今天交通工具的發達,一種病毒傳播到全球可能只需要幾周,而不是曾經的幾個月。另外,世界上的人口更多、更密集了,相應當年 5000 萬的死亡人數,今天的這個數字會達到 2.5 億。

不同人群反應不同。當年的西班牙流行感冒致死率在不同國家的差異達到 30 倍,印度的感染人口有 8%,丹麥不到 1%。在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期間,墨西哥死亡率達 2%,但在墨西哥以外死亡率僅 0.1%。專家認為這種差異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如當地人口此前接觸過此類病毒有可能會產生抗體,或者由於遺傳基因問題一些種族會顯得更脆弱。

此外,流感的應對與各地衛生、醫療服務水平、經濟水平息息相關。比如 2009 年很多墨西哥人在感到極度不適之後才來到醫院,但為時已晚。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經濟決策,請一天假就會少一天的工資。如果沒有醫療保險覆蓋,一些人同樣堅持不下去才會到醫院。

如何應對流感?華盛頓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 Lone Simonsen 說,疫苗是阻止流感大流行的最佳方法,但先要識別出病毒、生產疫苗、然後分發到世界各地,這件事並不是那麼容易。

流感疫苗在 20 世紀 40 年代才開始供應,但研發過程普遍需要數月,就算成功研發,數量也不一定足夠。全球範圍內,在最初的 6-9 個月中只有 1% 的人能夠接種疫苗。另外, 疫苗只是起到預防作用,目前的季節性流感疫苗最好的效果是 60%。

Chowell 指出,儲備也是個問題,「雖然我們現在有達菲這樣的藥物可以對抗流感,但我們並沒有為流感大流行進行儲備。」

在 2005 年亞洲範圍內的 H5N1 流感和 2009 年的 H1N1 流感後,很多國家都進行了新的訂購儲備。

有一個希望是,醫學專家們能夠研究出一種普遍適用的疫苗。

「研究正在進行當中,希望在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前我們就能成功研發,」 Robert Webster 說,「但此時我們離那一天還很遙遠。」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在尖沙咀遊客區,邂逅香港涼果小販林伯
推廣|總有一些瞬間,讓你重新認識一座城市的可愛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