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你若留白,圓滿自來

蘇軾:你若留白,圓滿自來


蘇軾:你若留白,圓滿自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留白,是一種「有舍,才有得」的生活智慧。

生命,存在於虛、實之際;圓滿,亦成就於舍、得之間。

你若留白,圓滿自來。

1、留白,成就繪畫意境

紙為白,墨為黑,寥寥數筆,意境自來,這就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留白。

蘇軾說:「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

正是在他的倡導下,產生了人類藝術史上空前絕後的藝術形式:「文人畫」。

其他文化系統中,從事繪畫的人永遠只能是畫家,而在中國,職業意義上「外行」的文人卻將中國畫推向歷史的巔峰。

蘇軾說:「論畫以形似, 見與兒童鄰。」

決定繪畫優劣的不再僅僅取決於繪畫技巧,而是畫面之外,畫者不為物役、詩意棲居的超然心胸。

如此,中國傳統的職業畫家又如何能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文人士大夫相提並論?

方寸之間勾勒天地,無畫之處皆成妙境。

「舍」技巧,方「得」意境。


蘇軾:你若留白,圓滿自來

2、留白,決定人生境界

1091年,蘇軾受朝廷提拔,任翰林學士承旨。

這個正三品職位,多少人擠破頭往裡鑽。可他偏不,接到聖旨,立馬給皇帝寫辭呈。

這麼做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條,是兄弟同朝為官極易互相包庇。

有舍,方能有得。

蘇軾,這位心中始終裝著百姓的千古第一文人,為生命留白的方式,是守護著心中的夢想,有滋有味的過完這一生。

他為官一生,跌宕起伏。被貶黃州,生活拮据,他就樂呵呵去種地;沒有美食,他就自己發明「東坡肉」,有酒有肉賽神仙。

年近花甲,被貶惠州,他依然用我行我素的快樂吟誦著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留白,是莊子所謂「無用之用」,是物質生活之外的人生境界。

3

生活,在歲月里洒脫

才華橫溢如蘇軾,也避免不了陷入命運的泥沼。

但智者,懂得洒脫。

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

當然要馬不停蹄地去做「有意義的事」,努力成為「有用之人」。

但追逐久了總會疲憊 ,給人生留白,學會消遣「無用之樂」,虛虛實實,才是生活的真諦。

蘇軾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世界無邊無際,人不過是宇宙間之螻蟻,百年之後都會被歷史的塵埃湮沒。

在歲月里洒脫,就是善待自己,不過分苛求。

中國文化講究「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任何事物盛到極點就會走向衰落。

在歲月里洒脫,捨棄追求圓滿之心,才會獲得心靈的自由和內心真正的滿足感。

為人生「留白」,方得「圓滿」。

蘇軾:你若留白,圓滿自來

4、情感,在空間中升華

莊子說:「虛室生白」,意思是空的房間才顯得敞亮。

如果房間里堆滿了東西,光亮便透不出來。

每個人的靈魂,都是自由不羈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自由,這是他們的隱私、底線,不許人碰觸。

與人交往,抱團取暖,但需要彼此留下空間。

兩隻靠的太近的刺蝟,必定扎得鮮血淋漓。

給友情留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才走的最長遠。

給愛情留白,保留一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恰如花開半朵。

給親情留白,給彼此足夠的呼吸空間,是理解、尊重,更是懂得。

做菜的時候少放鹽,味道淡了可以再加,但若加多了,便無法挽回。

捨棄滿滿當當的畫面,方得意境。

為「情感」留白,方得長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者訥言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
生一場大病,人就活通透了

TAG:智者訥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