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斯克警告:未來數字智能必戰勝生物智能,人類要想生存只有「人機合併」

馬斯克警告:未來數字智能必戰勝生物智能,人類要想生存只有「人機合併」

新智元報道

來源:Axios

編輯:木青

【新智元導讀】在接受Axios採訪時,馬斯克表示人類必須與機器合併,以克服人工智慧的「存在威脅」。他還表示,未來他的公司將研究如何將晶元植入人的頭骨,從而實現人機融合。在訪談中,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將來還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馬斯克對人類文明充滿擔憂。

此前,他曾經在一場訪談中表示,人類極有可能生活在更高文明模擬的矩陣遊戲中。近日,馬斯克再次強調了他的觀點:人類必須與機器結合,否則將被人工智慧淘汰。

在接受HBO的Axios採訪時,特斯拉和Space X的創始人兼CEO埃隆·馬斯克表示,人類必須與機器結合,以克服人工智慧的「存在威脅」。

他表示目前人工智慧還只停留在數字智能層面,隨著演算法和硬體的改進,數字智能將大大超過生物智能,並且這趨勢無法阻擋。

不僅如今,他還強調人類已經落後了:「我們就像在操場上玩耍的孩子......我們沒有注意到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擔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不是人工智慧是否會摧毀人性,那太瘋狂了。」

不重視AI的威脅,人類就會重走猴子老路:被驅逐到地球的小角落

人性,是馬斯克在訪談中不斷提到的辭彙,甚至是他的最後底線,「今年我對人性的信仰有點動搖,但我仍然是相信人性的。」

保持人性為何重要?馬斯克警告說,人類可能會重複靈長類動物的老路:被比自己聰明的、高級的動物驅逐到地球的小角落中,而沒有掌控權。

如果我們不把應對措施提上議程,那些持有比人類更多知識的機器會變得更加可怕,並且威脅會越來越真實,那麼重走猴子老路的情況可能就會發生。 馬斯克對此做了詳細解釋:

「當一種靈長類動物,例如智人變得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更聰明時,它就會把所有其他靈長類動物推入一個非常小的棲息地。

你看那些猩猩、猴子,它們佔據了世界的小角落,在籠子里,在動物園裡。即使是它們所在生活的叢林也是狹窄的,叢林更像一個大籠子......

所以,你知道,對我們來說,這可能是我們未來的結局。」

人機合併:馬斯克提出未來會研究如何將晶元植入頭骨

馬斯克說,他的神經科學公司Neuralink擁有大約85個「人均智能最高」的工程師,任務是為大腦製造硬體。

「神經網路的長期願望是實現與人工智慧的共生。」

這個願望看起來有點抽象,馬斯克解釋稱:「實現一種智能民主化,使其不會被政府和大公司壟斷。」

馬斯克說,他將通過「微電平的電極到神經元界面」,把 「晶元和一串細線」將「植入你的頭骨」來做到這一點。「我相信可以做到......這可能要到十年以後了。」

「順便說一句,你現在已經是處於一種奇怪的方式:在認知上已經存在這樣一個由手機、計算機、手錶等計算設備構成的獨特層面。」

馬斯克表示,這種設想可能會立即應用於脊髓損傷:

「我們已經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將電極植入大腦的運動皮層,然後繞過脊柱的切斷部分,並在肌肉群附近有效地控制局部微控制器,它可以恢復全肢功能。」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記憶漸漸模糊,如果一位母親記不得她的孩子(例如阿爾茨海默病),這會讓人感到非常難過,但未來也可以解決。」

馬斯克說,很多人並不理解今天AI技術對社會造成的損害:

「現在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造出一大群可以殺人的無人機。只需使用手機中的面部識別晶元,再加上小型爆炸裝置,裝在標準無人機上,然後對建築物進行網格掃描,直到找到要尋找的人,撞上去並爆炸。我們現在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不需要新技術。」

但馬斯克也表示,或許AI技術對社會更大的威脅來自「對社會的潛在巨大影響力,比如對選舉活動的影響」。

馬斯克表示,美國政府正在失去對AI戰爭的控制:「監管措施的實施是緩慢而線性的。但我們面臨的威脅呈指數級上升。如果你面對指數型上升的威脅,只是做出線性的反應,那麼肯定是無法戰勝威脅的。簡而言之,現在就是這麼回事。」

隨後,馬斯克再次提出了那個經典觀點:

「也許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模擬世界中。你沒聽錯,我不是在開玩笑。」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不知道是不是出於對人類未來的擔憂, 馬斯克對火星充滿了渴望。

47歲的馬斯克還對HBO的Axios欄目表示,他認為自己有70%的機會搭乘SpaceX火箭前往火星。「我真的知道該怎麼去,」他說, 「我目前正在討論搬到火星上去。」

一些專家認為這種預測純屬幻想。但馬斯克表示,他預計可以在七年之後進行火星之旅,票價為「幾十萬美元」。馬斯克甚至還構思起了火星旅行的廣告,「真正去火星的廣告就像是20世紀初去『南極』的廣告一樣炫酷。」

火星表面

馬斯克不再反對火星航行,認為火星之旅可能成為地球上的富人的逃生之路。不過「即使你成功著陸火星,也要花時間不斷修建人類基地」。

另外他強調,在火星上死亡的概率要遠高於地球。「這當然會很難。很有可能會有人死去,軀體永遠留在太空中「所以其實,留給我們放鬆的時間並不多。即使基地修起來了,火星上的環境仍然非常惡劣。所以......你很有可能死在火星上。」

但是馬斯克還是毫不猶豫想要登上火星。

「有很多人都熱愛爬山。很多人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付出了生命。但登山愛好者們還是前赴後繼,他們喜歡為了迎接挑戰而攀登。」

如果對「糟糕」的地球感到失望的話,火星可能也是值得用生命去一搏的選擇,畢竟未知總暗藏著無限可能。

至於他能否登上火星,我們還是翹首以待吧。

參考鏈接:https://www.axios.com/elon-musk-artificial-intelligence-neuralink-9d351dbb-987b-4b63-9fdc-617182922c33.html

【加入社群】

新智元 AI 技術 + 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 AI 技術 + 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號:aiera2015_2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全球機器學習教父Tom Mitchell 宣布加入中國AI 教育獨角獸企業
Gartner發布物聯網技術十大趨勢,人工智慧的最後一公里是邊緣計算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