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美國記者在中國,6個月只學會這句話,犀利問答圈粉無數

抗戰時期美國記者在中國,6個月只學會這句話,犀利問答圈粉無數

在日本對中國發起非正義的戰爭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這是一場不平等的充滿罪惡的戰爭。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飽受由這場戰爭帶來的苦難與折磨。可是,有這樣的一位記者,他決絕的來到這一時刻戰火紛飛的中國,把中國此刻的遭遇告知於世界的人民,為此時刻的中國帶來了關注和援助。那麼,這位記者是誰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他有一部代表作《遠東前線》,這下子,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他就是以美國《紐約日報》駐華記者身份來到中國的埃德加.斯諾。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1928年離開自己的祖國,趕赴遠在亞洲的中國。1936年,在訪了陝甘寧邊區之後,發表了多篇的通訊報道,並且是西方記者群中第一位採訪紅區的記者。斯諾一生結過兩次婚,他的第一段婚姻並沒有與妻子孕育一個孩子,直到第一任妻子病逝。在妻子死後,斯諾悲痛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然後結識了第二任妻子,並與其養育兒女。

雖然作為一名美國人,但是斯諾卻對中國這片土地抱有著極大的熱忱。根據有關史料的記載中,在七七事變發生之後,斯諾作為這一事件的目睹者,他並沒有保持沉默。而是勇敢的站出來,為這場不平等的戰爭發聲。在一場由日軍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他拿起鋒利矛,犀利的發問。也就是這句犀利的話,把日本軍官問的啞口無言,倉皇而逃。

看了他犀利的問話的你,是不是有點被圈粉呢?他的可敬之處並不僅僅是他犀利的性格,更是由於其在抗戰時期保留下來的大量文字資料和照片。雖然他熱愛中國,但是這也並不影響其性格中的客觀和正義感。他寫的報道,並不是根據自己的情感傾向來寫的,而是寫實的記錄。正是這一舉動,向我們後人完整的展示了當時戰場上的情況,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完整的歷史。

在抗戰時期,有許多的外國記者來到中國採訪,也是因為他們的報道,為當時之中國贏得了一絲喘息的機會,獲得了一些人道主義上的援助。相信此刻的你也是有很多的感觸,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布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乾隆微服私訪,隨口說了句古詩,寡婦接了一句後竟嚇跑了乾隆
雍正問大臣有沒有貪污,他卻說不貪活不下去,雍正竟沒怪罪他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