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張經典的開國大典照片中,為何唯獨沒有朱德元帥?真相令人感動

這張經典的開國大典照片中,為何唯獨沒有朱德元帥?真相令人感動

毫無疑問,我們在語文教材以及歷史課本上都見過《開國大典》的油畫及照片,但是,當我們仔細對比這兩幅圖時卻不難發現,油畫中的第一排左起第一位是朱德元帥的身影,然而在開國大典拍攝的照片中卻始終找不到朱德元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何如此重要的場合,朱德元帥卻不在毛主席的身邊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令人頗為動容。

作為我國的主要領導人及締造者之一,開國元帥之首,朱德元帥一生中為中國做出的貢獻根本無法計數。他不僅是我軍當年「紅色政權」的創始人之一,與毛主席在井岡山順利會師,共同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更是在抗戰爆發後,親自率領軍隊多次與日寇進行游擊戰,大量的軍事作戰經驗甚至還令他總結出了我軍一套獨有的作戰方針,不僅如此,朱德元帥還與毛主席、周總理一起指揮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推翻了蔣介石在大陸的政權統治。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的城樓上莊嚴地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同時宣告中華人名共和國正式成立,這意味著從那一天起,中國迎來了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紀元,中國從此成為了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而這次隆重的儀式,從當天下午的15:00一直持續到了晚上21:00,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朱德元帥自然不會缺席,他始終緊跟在毛主席身邊。

為了銘記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時任新華社記者的陳正青被安排到天安門城樓上,負責此次重要儀式的拍攝工作。然而,因為當天參與開國大典的人數多達623人,而天安門城樓的觀禮台空間又十分有限,因此陳正青難以在觀禮台上將典禮上的所有人都拍進去。可陳正青不甘心,於是他後退到天安門城樓的極點後,又用力倚著城樓的欄杆,一個勁地將身體往後仰,儘可能地拍到更多的人。

然而專註於拍攝的陳正青卻沒有意識到,自己馬上就要從欄杆上掉下去了,就在這時,原本站在毛主席身邊的朱德元帥發現了這一幕,見狀他立即衝上前,緊緊抱住了陳正青的雙腿。就這樣,在朱德元帥的協助下,陳正青拍下了這一偉大的時刻,歷史彷佛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天,然而朱德元帥卻永遠地留在了鏡頭之外。

當毛主席得知在開國大典上,朱德因為救攝像工作人員而錯過鏡頭時,覺得十分遺憾,他說必須要將朱德元帥加進來,因此,為了彌補開國大典上的這一遺憾,同時也是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委託下,中央美術學院派出年僅37歲的青年畫家董希文來完成一副開國大典的巨幅油畫。而董希文也不負眾望,他憑藉著高超的畫技,僅僅耗費了2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這副《開國大典》的著名巨幅油畫。

朱德元帥曾被毛主席親切地稱讚為「人民的光榮」,而朱德元帥在開國大典上這個小小的舉動,更加證明了這五個字是黨和人民對朱德元帥的最高肯定。朱德元帥戎馬一生,為我國立下無數功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卻從不搞特殊,一輩子都在殷勤地為人民和國家默默作著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他14歲參加紅軍,20歲成為最年輕的團長,若沒犧牲至少是大將
千年古墓中的白酒是什麼味道?這位專家有幸嘗了後,說了兩個字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