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138名生物信息學者,關於「基因編輯嬰兒」的聯署聲明

138名生物信息學者,關於「基因編輯嬰兒」的聯署聲明

來源:薛宇科學網博客

11月26日,有新聞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文中稱「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作為生物信息學者,我們對該新聞中報道的安全性未經充分檢驗的基因編輯技術貿然應用於人體的嘗試表示震驚、疑惑、憤怒和譴責。我們認為:前沿科學技術的研究應當鼓勵,但臨床應用應當謹慎;科學家應當有基本的職業操守,科學研究的倫理底線不容突破;生命科學或醫學相關技術,在未能充分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前,不能貿然應用於人體;建議相關部門徹查此事,同時推動中國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及應用相關倫理法規和制度的完善。

聯署人(138人,排名不分先後,截止11/27上午12點)

James Cai, 美國Texas A&M University

曹志偉,同濟大學

陳玲玲,華中農業大學

陳路,四川大學

陳洛南,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陳夢潔,美國University of Chicago

陳衛華,華中科技大學

陳軼文,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陳禹保,北京市計算中心

崔學峰,清華大學

代琦,浙江理工大學

鄧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樊龍江,浙江大學

范競,美國奧斯汀綜合醫學院研究生院

方向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高峰,天津大學

高歌,北京大學

高建召,南開大學

高欣,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

古槿,清華大學

郭安源,華中科技大學

郭鋒彪,電子科技大學

郭立,西安交通大學

郭志雲,西南交通大學

韓冷,美國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郝沛,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何航,北京大學

何西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黃昆,美國Indiana University

計宏凱,美國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紀志梁,廈門大學

姜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蔣慶華,哈爾濱工業大學

蔣興鵬,華中師範大學

闞顯照,安徽師範大學

李程,北京大學

李川昀,北京大學

李國亮,華中農業大學

李磊,青島大學醫學部

李梢,清華大學

李偉忠,中山大學

李煒,美國Children"s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李園園,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梁晗,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廖奇,寧波大學

林關寧,上海交通大學

劉博,哈爾濱工業大學

劉琦,同濟大學

劉銳,華南理工大學

劉松,美國Roswell Park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劉濤,美國University at Buffalo

劉文斌,溫州大學

劉小樂,美國哈佛大學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

劉贇,復旦大學

劉雲龍,美國Indiana University

劉治平,山東大學

盧濤,成都醫學院

羅銳邦,香港大學

寧康,華中科技大學

歐竑宇,上海交通大學

任間,中山大學

任仙文,北京大學

沈慧,美國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

沈力,美國Rutgers University

沈宇鋒,美國Columbia University

施建宇,西北工業大學

施興華,美國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舒易來,復旦大學

蘇建忠,溫州醫科大學

蘇志熙,復旦大學

孫豐珠,美國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孫嘯,東南大學

孫英麗,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湯海旭,美國Indiana University

萬鈞,美國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汪國華,哈爾濱工業大學

汪小我,清華大學

汪陽明,北京大學

王棟,南方醫科大學

王光中,中科院馬普計算生物所

王海天,香港中文大學

王紅強,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

王吉光,香港科技大學

王俊文,美國Mayo Clinic

王濤,美國西南醫學中心

王艇,美國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王希胤,華北理工大學

王穎,廈門大學

王勇,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王玉平,美國Tulane University

吳愛平,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

吳浩,美國Emory university

吳凌雲,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席瑞斌,北京大學

肖景發,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謝丹,四川大學

謝陽,美國UT Southwestern

謝志,中山大學

邢毅,美國費城兒童醫院 & 賓夕法尼亞大學(CHOP & Penn)

許東,美國密蘇里大學

薛宇,華中科技大學

嚴文穎,蘇州大學

楊建榮,中山大學

楊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所

楊力行,美國University of Chicago

楊雪瑞,清華大學

楊躍東,中山大學

姚玉華,海南師範大學

葉凱,西安交通大學

余維川,香港科技大學

臧充之,University of Virginia

曾堅陽,清華大學

張博,美國Washington University

張力燁,上海科技大學

張銳,中山大學

張世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張勇,同濟大學

張勇,中科院動物所

張澤民,北京大學

張鎮海,南方醫科大學

張志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治華,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章成君,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章張,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趙方慶,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趙慧英,中山大學

趙興明,復旦大學

趙毅強,中國農業大學

趙中明,美國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鄭德友,美國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鄭小琪,上海師範大學

支德貴,美國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周筠筠,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院

周琦,浙江大學

朱峰,浙江大學藥學院

朱懷球,北京大學

朱茜茜,美國Roswell Park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左永春,內蒙古大學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再給我十年,我還想做出兩個新葯」 ——追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時代楷模王逸平
研究發現硝酸鹽抑制共生結瘤的新機制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