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史】6.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世界史】6.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原標題:【世界史】6.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今日分享:世界近代史——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星標級重點哦


大家有什麼不會的或者想要的知識點都可以留言告訴小編。


本章重點指數:☆☆☆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一、美國國父——華盛頓


1、維農山莊的主人:


1)出生:1732年,出生於弗吉尼亞的一個大種植園主家庭;


2)童年:母親嚴格要求,養成 誠實勇敢理性善於冒險品質;


3)少年:掌握多項技術,學會本領;


4)青年:繼承維農山莊,參加七年戰爭積累作戰經驗和領導才能


2、領導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


背景英國加重對北美人民的剝削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根本原因);1773年發生了波士頓傾茶事件(直接原因);1775年4月,來剋星頓的槍聲,打響獨立戰爭第一槍


⑵ 華盛頓領導獨立戰爭的史實 :


①1773年參加反英,當選第一屆大陸會議代表 ②在第屆大陸會議上被推選為大陸軍總司令

③整訓大陸軍,還請來一位 普魯士軍官,幫助訓練正規軍,在作戰中,正規軍民兵結合,作戰具有靈活機動性,對戰爭的勝利起重要作用


④1776年領導大陸軍取得波士頓大捷,這是北美人民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


⑤指揮特倫頓普林斯頓戰役,取得勝利,鼓舞了士氣


⑥1781年,約克鎮戰役,標誌著北美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是華盛頓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刻。


⑦1783年英國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⑶ 其他獨立戰爭中的重要事件1776 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成立1777年10月,薩拉托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對英宣戰,北美獨立戰爭擴大為一場國際性戰爭


3、主持制憲


⑴ 背景:①拒絕王位:華盛頓在美國人民中的威望如日中天;軍隊中的一些人準備將其推向國王寶座。華盛頓堅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辭去職務,回鄉務農。


②邦聯政府軟弱無能,統治集團認識到強化中央權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主持制訂憲法:①制訂:1787 年,費城召開制憲會議,華盛頓被推選為會議主席;

②結果:通過《聯邦憲法》,確立一個真正的全國政府。


4、兩任美國總統


(1)第一任期:①時間:1789年——1793年


②形勢:聯邦政府羽翼尚未豐滿,國庫債務累累,海陸軍名不副實


③措施:


A、他周全考略網羅人才,組成內閣


B、財政上,建立國家銀行以鞏固國家信用、穩定貨幣,活躍國民經濟


C、外交上, 改善同英國的關係,與周邊印第安人簽訂條約,保證國家和平;


D、創立了總統否決權制度。


④作用:維護國家民主制度,完善總統制。

(2)第二任期:①時間:1793年——1797年


②政績:鞏固第一任期內的成果;宣布「嚴守中立」政策,使美國避免介入歐洲戰爭;


展開西進運動,推動美國西部開發和經濟發展。


③引退:1796年,公開發表告別辭,對後繼者提出教誨; 1797年,辭官回家,不當終身總統,創立總統連任不得超兩屆的制度。


5、評價華盛頓的歷史貢獻


⑴ 具有高尚品格:將國家、民族利益置於個人之上,不戀官位,不慕權勢,堅持民主,警惕專制。


⑵ 功:①領導北美獨立戰爭——為美國建立資本主義國家作出傑出貢獻;


②拒絕王位,主持制憲,建立聯邦制政治,創立總統連任不超兩屆的範例,維護民主政治


⑶ 局:憲法歧視黑人、婦女等。


⑷ 總評:為美國的建立和國家的民主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無愧於「國父」的稱號;是美國建國時期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傑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

二、一代雄獅——拿破崙


㈠ 荒野雄獅


1、1769年拿破崙出生於義大利的科西嘉島(法佔)。10歲時被送往法國的布里埃納軍校,受到啟蒙學者的著作的影響。15歲就讀 巴黎軍事學院。


2、平定王黨暴亂:1793年攻下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在軍界嶄露頭角(土倫戰役)。


1795年巴黎保王黨人叛亂,拿破崙平定保王黨的叛亂,成為了無人不曉的大人物。


㈡ 稱霸歐洲


1)北意戰爭:為首的反法聯盟,干涉法國革命,1796年拿破崙出任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屢次擊敗反法聯盟。


(2)遠征埃及:為了切斷英國與殖民地印度的交通線,拿破崙於1798年遠征埃及。


(3)奧斯特里茨戰役(1805)是其軍事才能發揮到極致,一舉摧垮了第次反法同盟。


4)粉碎第四、五次反法同盟:普魯士軍隊以毀滅性打擊,被海涅稱為「拿破崙呵了一口氣,就吹掉了普魯士」。在第五次反法同盟被粉碎後,拿破崙控制了除英國俄國外的幾乎整個歐洲,登上歐洲大陸霸主寶座。

(5)遠征俄國失敗:1812年,是帝國由的轉折點


(6)萊比錫大會戰失敗:1813年拿破崙陷入危境,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拿破崙被流放。


第一帝國滅亡原因:


⑴直接原因:萊比錫戰役拿破崙寡不敵眾失敗。


⑵根本原因:歐洲大陸封建勢力的力量大於資本主義(早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


⑶其他原因:


①策略:策略失誤,比如對俄作戰、兩線作戰。


②國內:法國連年戰爭,消耗了國力,國內人民厭戰。


③國際:法國奴役其它歐洲國家的人民,引起廣泛的反抗。


(7)百日王朝:1815年拿破崙重返巴黎,再登皇位。

(8)兵敗滑鐵盧:1815年,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


★對拿破崙戰爭的評價:


前期戰爭具有正義性革命性:抗擊反法聯盟對法國的進攻,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保護資本主義的發展,打擊歐洲封建勢力,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利於歐洲封建專制制度的瓦解


②後期具有侵略性和爭霸性:奴役了歐洲許多民族獨立的國家和人民;同時具有爭霸性:與英國、俄國爭奪世界市場和歐洲大陸霸權。


對外戰爭也影響了法國工業革命的進程。


㈢ 拿破崙對內改革


(1)建立帝國:①原因:個人:拿破崙通過戰爭樹立了威信,掌握了權利;個人野心膨脹。


社會:法國人民擁戴;歷史傳統;資產階級需要建立一個強勢政府。


②時間:1804年 ,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③性質:資產階級軍事獨裁。

(2)改革措施


政治上:重用人才,精簡編製,政府改革成軍事體制;剝奪人民民主權利。


②經濟上:建立法蘭西銀行,整頓財政;扶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③軍事上:繼承大革命傳統,以徵兵制代替僱傭兵制,是當時較為先進的兵役制度。


④法律上:編纂民法典,即《拿破崙法典》,把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用法律確定下來,也稱為了資本主義法律的規範,傳播開來。


意義:①把革命時期有利於資產階級的成果用法律條文確定下來。


②這部法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典,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還傳到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


⑤宗教上:承認天主教為國教。


㈣ 評價拿破崙


1、功(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⑴對內:拿破崙多次平定王黨叛亂和打敗反法聯盟軍的入侵,維護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⑵對外:①打擊封建復辟勢力,捍衛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促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


②制定《民法典》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以來制訂的第一部民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的立法規範,影響巨大。


2、過


⑴對內:專制獨裁,取消民主,鎮壓人民。


⑵對外:後期侵略戰爭,爭奪霸權。


3、總體:法國傑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①1789--1792年:大革命爆發與君主立憲制時期


②1792-1799-1804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③1804-1814年:拿破崙第一帝國


④1815–1830-1848年:王朝復辟和七月王朝(君主立憲)時期


⑤1848-1852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⑥1852-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


⑦1870-194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5年憲法,共和政體最終確立)


★華盛頓和拿破崙主要生平年表


1.華盛頓主要生平年表


1774年,42歲,作為弗吉尼亞議會的代表,出席第1屆大陸會議。


1775年,在第二屆大陸會議土被推為大陸軍總司令。


1776年,率軍解放波士頓。


1776年,簽署《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宣告成立。


1781年,率軍取得約克鎮戰役勝利,並接受英軍投降,北美戰場戰爭結束。


l783年,5l歲,在《巴黎和約》通過後解甲歸田。


1787年,主持費城制憲會議,在會議通過《聯邦憲法》後,再次踏上歸程。


1789年,57歲,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793年,再次當選為總統。


l796年,64歲,發表「告別詞」,次年回到維農山莊,安享晚年。


2.拿破崙主要生平年表


1793年,攻下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在軍界嶄露頭角(土倫戰役)。


1795年,巴黎保王黨人叛亂,拿破崙平定保王黨的叛亂,成為了無人不曉的大人物。


1796年,拿破崙出任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屢次擊敗英、俄、普為首的反法聯盟(北意戰爭)。


1798年,拿破崙於遠征埃及(為了切斷 英國 與殖民地 印度 的交通線)。


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自任第一執政。局勢穩定後,重返前線,打敗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1805年,奧斯特里茨 戰役是其軍事才能發揮到極致,一舉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5—1810年,粉碎第四、五次反法同盟後,拿破崙控制了除英國、俄國外的幾乎整個歐洲。


1810年,奧地利公主瑪麗亞?路易絲嫁給拿破崙,拿破崙登上歐洲大陸霸主寶座。


1812年,遠征俄國失敗,是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1813年,拿破崙在萊比錫大會戰失敗,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拿破崙被流放。


1815年拿破崙重返巴黎,再登皇位,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


|聲明:綜合整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倒計時|203。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行動從打卡開始!
倒計時|217。有的時候你會感到絕望,但不放棄是對付困難的最好辦法!

TAG:高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