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非常好的教育,就是「拼爹」,那特別不一樣!

非常好的教育,就是「拼爹」,那特別不一樣!

作者:筱泓

1、毫無缺席的父教

最近,南京拉薩路小學五年級的尤逸軒同學,寫的一篇作文《藏在角落裡的我》,火了。

她在這篇文章里,共提到3次爸爸:

我覺得孤獨無助,從開放的鬱金香成了合攏的鬱金香。我爸爸看到我這樣,說你不必杞人憂天,想通就好了。主要我想通他會很開心。

跑完了我很高興,因為我跑了8.75秒,就像半個尤賽恩博爾特一樣!晚上我也特別高興,吃了巧克力,爸爸還說我是他的小乖孩兒。

雖然我還是不時地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腦,大發脾氣,但每次老師和父母(爸爸)都會和我好好講。當我想通了,我又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了……

一滴水折射出一個太陽,每一個孩子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文字是思想的綻放,是生活的縮影,尤逸軒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們她的爸爸,

在她憂傷時給予安慰,快樂時給予鼓勵,父親在她的童年曆程里毫無缺席。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2 、父教與母教的區別

上周末,我帶著小桂圓去遊樂場時,看到在攀岩牆前,好幾個6、7歲的孩子爬到一半時,就停下來了,有的甚至哭起來,他們向下求救:媽媽(爸爸),我害怕。

幾個媽媽如出一轍,招手讓孩子下來:害怕就不要爬了,快下來吧。

而那個爸爸,雙手叉腰向上喊:沒事兒子,不要怕,爸爸在下面保護你呢。

結果就這個孩子爬到岩頂。

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

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孩子的生長分三個階段:一、把我抱緊點;二、把我放下來;三、別來打擾我。

這三個階段中,「把我抱緊點」是屬於母親的階段;

3歲之後,進入「把我放下來」階段,此時需要父親介入,

這兩個階段,是為最後的階段「別來打擾我」做準備的。

從媽媽那裡感受到的溫暖、理解、包容;從爸爸那裡體會到的規則、秩序、抗衡、否定,二者缺一不可,為成年後的人生打下基礎。

3 、父親帶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朴鍾紅是韓國《英才發掘團》之一,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他20歲那年,只準備了10個月,就考上了很多人或許考一輩子都無法考進的韓國最頂級會計事務所,成為公開會計師,而且工作得非常出色。

紀錄片中,他的爸爸在朴鍾紅小時候起,不僅在生活上陪伴他,也參與指導學習,還參加所有孩子上學期間的家長會,哪怕班級里其他孩子,參加家長會的代表都是媽媽。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進行進化中心對17000個在1958年3月的同一個星期出生的英國嬰兒進行了研究,並在其後進行長達半個世紀的跟進調查。

結果顯示,爸爸陪伴時間較長的孩子,成人後比同輩聰明和容易躋身高於爸爸的社會階層。

爸爸決定了孩子未來人生的高度。

4 、父愛是不可代替的影響

文學家曹文軒曾說:

對我一生來講,父親給我打了靈魂的底子。

一個寫小說的人,需要一個說事的本領。可是這個本領從哪裡來,與我的父親有關。

父親培養了我的一種敘事能力。他是一個非常善於講故事的人,只要他坐在那裡,周圍的人就圍過來聽他講故事。父親的說理能力也非常強。

讓我喜歡寫作,是我的父親,如果不是他,大概我也不能到北大,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那本陪伴過無數孩子的《草房子》,就是他為父親而寫。

父親身上的優秀品質,使他從小耳濡目染,才成就了現在的他。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說: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爸爸在孩子12歲之前與其建立起親密的依戀關係,極大的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爸爸與媽媽學會彼此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利。

5 、孩子對父親的渴望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壞爸爸,說好了來接我……》,火了。

視頻中,火車緩緩進站,小女孩隔著車窗,邊念叨著:爸爸說好來接我的,邊極力尋找爸爸。

結果沒有找到,她開始不停的嘟囔著:不是說好來接我的么?壞爸爸,壞爸爸,我在這兒呢,嗚嗚嗚……

媽媽安慰她:車還沒有停下來呢。

她置若罔聞:廣智,你這個壞爸爸……

突然,她使勁拍打窗戶:爸爸爸爸,啊哈哈哈——

車外是奔跑追趕列車的爸爸;車內是欣喜若狂的女兒,彼此呼應,喜樂之情溢出銀屏。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過:「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男性身上果斷、自信、獨立和探索精神的特點,讓孩子體會到大膽、創新等不同的樂趣,而又極具威嚴,恰到好處。

所以,每一個孩子,對爸爸都有一份獨特的感情,既敬仰崇拜又心生畏懼。

而在他們心裡,都期待與渴望父親的愛與溫柔,那是天性使然,心性所致,無法阻擋。

毛不易說:給你我平平淡淡的等待和守候,給你我轟轟烈烈的渴望和溫柔。

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給予他想要的愛與溫柔。

6 、爸爸需要這麼做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列維特,在《魔鬼經濟學》中,提到美國教育部從1000所小學裡,各抽取20名學生,追蹤他們的學習及成長軌跡,以研究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和成長,最後得出結論,有8個因素跟學生成績及成才高度相關。

而這8個因素,基本上都屬於「父母本身的特點」,也就是說,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對孩子至關重要。

換句話說,父母能讓孩子從自身上習得什麼,將決定孩子未來成才的高度。

正如有一句話如此說: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你是怎樣,孩子也是怎樣。

所以,爸爸需要這樣做:

父母彼此相愛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媽媽的情緒,是家的溫度。

爸爸對媽媽越愛,媽媽情緒越好,幸福指數越高。

在家庭中,爸爸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愛他的媽媽;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而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愛。

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並不只是呆在孩子身邊就可以了,陪伴是一種參與,一種滲透,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我與你在一起。

《英才發掘團》里,40個月的語言小天才,端著一桶米和各種鍋碗瓢盆到客廳開始玩,大米被灑的滿地都是,爸爸看見了,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坐下來一起和孩子玩起了大米。

孫雲曉說,陪伴的質量比時間更加重要

長期出差在外的爸爸,每天跟孩子視頻聊聊天,發發信息,也是陪伴的另一種方式。

遇到出差回家、孩子重大的節日時,帶一份愛的小禮物,既有儀式感,也是持續給孩子施加影響的意識。

言傳身教

鄭淵潔曾說:我成為父親後,繼承了父親家教的衣缽。對於孩子,只做不說。

換句話說:閉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作為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

家庭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如何,孩子也將如何,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是超過母親。

學會愛的表達

愛的表達方式有語言與行為,對著孩子正面表達愛,而不是隱藏起來,該說愛的時候就說愛,該擁抱的時候就給一個擁抱。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的擁抱,給孩子帶來的肯定和力量,遠遠超過媽媽的擁抱。

爸爸跟孩子要有良好的溝通,讓孩子知道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更能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增加親情的濃度。

畫家萬里,在孩子出生後,3年來,每天都畫了8-10小時,為的就是把孩子的成長中的點點滴滴、一顰一笑都定格在自己的畫作里。對他而言,他畫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自己的愛。

電影《如父如子》里,有一段對話: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只有我能做的工作等著我去完成呢!沒有時間陪孩子。

——父親也是一個只有你才能完成的任務啊!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我想不出,相比獲得爸爸的保護和愛,青少年還有什麼更強烈的需要。

顏如晶在《奇葩說》里說:

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電視劇,連續劇不看可以補,但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的。

不看,就永遠看不了了。

願我們,都不曾錯過孩子的成長;

願我們,都陪伴著孩子的成長;

願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童年時,最美好最溫馨的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如此嬌慣我,望每位家長深思!
女人一生要去的8個地方,爭取每年去一個,可好?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