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蘇軾《木石圖》賣了 4.6 億港幣,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第二高價

蘇軾《木石圖》賣了 4.6 億港幣,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第二高價

11 月 26 日晚,蘇軾的水墨畫《木石圖》在香港佳士得「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拍賣中,以 4.636 億港幣拍出(含傭金,落槌價 4.1 億港幣),約合人民幣 4.112 億元。這使得《木石圖》成為歷年來僅次於北宋詩人黃庭堅《砥柱銘》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第二高價,後者在 2010 年北京保利春拍以 4.36 億人民幣成交。

《木石圖》描繪了一株枯木,莊嚴屹立於形狀怪異的石頭旁。畫作裱成手卷,約為 27 x 543 cm,其中畫心約為 26 x 50 cm,其後有題跋四首。畫面可分為三段來看:除引首部分的空白之外,首先是畫心部分,繪製有枯木、石頭、草木等;第二段先後是劉良佐與米芾的跋文;第三段為元代愈希魯和郭淐跋文。這幅手卷裝裱的天地部分有一條細細的藍線,這是明代初年的裱法。而手卷蓋有 41 枚鑒藏印,分別來自南宋、元朝至明朝的收藏家,這些印章都是這件作品的考證之一。

宋 蘇軾 《木石圖》 水墨紙本 手卷,畫心部分。來自佳士得網站

水墨紙本手卷《木石圖》是蘇軾少有的幾件傳世作品之一。雖然蘇軾現存於世的文學著作共有 2700 多首詩, 300 多首詞和大量散文作品。但他存世的畫跡目前確認的,只有藏於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和此次拍賣的《木石圖》。

蘇軾( 1037 年至 1101 年),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

米芾題跋,來自佳士得網站

蘇軾於 1037 年生於書香門第, 19 歲成為進士,表現出類拔萃。在宋神宗於 1067 年登位之時, 蘇軾已是備受尊崇的士大夫。 1071 年,蘇軾成為朝廷黨派之爭下的犧牲品,外任杭州通判。其後近十年,他再被先後貶到密州、徐州及湖州。 1079 年,蘇軾被捕下獄。這次的牢獄之災及其後被流放的遭遇,因他私下撰寫詩詞暗諷當時主導朝廷的王安石變法。周時健解釋﹕「他在 1080 年獲釋時已判若兩人,經常內省自察,避談政治,轉為開始思考人生及哲學。」

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國際資深專家游世勛認為,經歷官場失意,以及貶謫流離的生活,蘇軾當時的心情鬱郁不得志。「所以他這時候的畫作,會帶有一點荒寒的意境。他畫出的作品,跟當時的畫匠、職業畫師或宮廷畫家是不一樣的畫法。從他畫中竹子和石頭的筆觸和轉折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當中的靈秀之氣。這些線條看似簡單,卻很難畫得如此豐富和多端。」

蘇軾的《木石圖》經佳士得判斷,創作於 1071 到 1101 年間。蘇軾經常以石、竹和木入畫,他稱之為自己的「三益友」,是他精神啟迪的來源。枯木在中國傳統寓意中擁有多重意義,其中之一是絕處逢生,比喻身處困境。此畫充分體現出蘇軾當時的心境,雖艱辛而依然茁壯屹立。

宋 蘇軾 《木石圖》 水墨紙本 手卷,畫長﹕26.3 x 50公分(10 3/8 x 19 3/4 吋);畫連題跋長:26.3 x 185.5公分(10 3/8 x 73 吋);全卷連裱共長27.2 x 543公分(10 3/4 x 213 3/4 吋)。劉良佐、米芾、俞希魯、郭淐題跋,鑒藏印共四十一枚。來自佳士得網站

在中國書畫黃金期的北宋,文人繪畫追求的是精緻和精謹,繪畫的技巧性非常強。而在蘇軾的畫中,反而可以看到輕鬆、文雅的一面,游世勛認為蘇軾「完全開啟了後來的文人畫風潮」。

《木石圖》從宋代一直流傳到 1937 年,至北京的書畫商、古董商白堅夫手中。而後《木石圖》被帶到日本,並由藏家珍藏數年,流傳至今。佳士得的專家於今年初在日本找到這幅作品,並認定這是蘇軾真跡,其後收藏這幅作品的日本家族願意公開拍賣。

題圖來自佳士得網站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Netflix 將收購一家拍攝基地,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製作費
深陷公司鬥爭,低迷業績的「棒約翰」成了投資者的標的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