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東瀛育兒記】和淘氣寶去 「玩火」

【東瀛育兒記】和淘氣寶去 「玩火」

與故鄉大連向冬時節的感覺不同,橫濱的11月尚是秋意正濃。空氣無限清爽,街頭隨時會遇到銀杏黃和楓葉紅夾在尚逗留在季節中的綠色里,再配上一抹天空的蔚藍和雲彩的潔白。乍一看,就好象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調色板。



「滿山那個紅葉啊,似彩霞」




而對於出生在北方的我來說,11月份應該已經是初冬季節。每當空氣中飄起了季節變換的味道時,我總會不經意地想念小時候劈柴生爐子時搖動的火苗。火苗搖動中,和哥哥一起用爐灰烤地瓜時的溫暖記憶會經常被燃起,而且那記憶中彷彿夾雜著乾柴點著時特有的焦木香和地瓜香。




這兩年因為橫濱的家中用的是IH電氣爐,我們的生活中竟很少見到火苗。一家四口人一年一次的生日蠟燭上的火苗,竟成了我們的稀罕。一種對火的懷念,讓我有了一種去尋找火的衝動。




於是,我和愛人帶著家裡的小淘氣寶,來到了家附近的一個野營訓練地,因為這裡不僅組織孩子們 「玩火」,還組織孩子們發射 「火」 箭。




一 鑽木取火

這次所謂 「玩火」 的第一部分內容是鑽木取火。是的,看到這個詞眼,大部分朋友都會聯想到燧人氏。除了燧人氏,誰會搞什麼鑽木取火?非也!日本人民就是這麼會玩。




原來,在日本上個世紀90年代曾經因為三內丸山遺迹的發掘和復原在日本引發了一次 「繩文文化熱潮」,這一熱潮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引發了一次 「取火」 熱潮。在當時各個中小學的 「戶外課堂」 和 「野外活動」 就引進了以學習繩文時代習俗為內容的 「取火法」, 其後 「取火」 不僅作為學校的綜合學習內容得以引進,甚至還普及了取火教材。這種 「鑽木取火」 至今還在一部分中小學作為自由研究 「考古學」 的一部分內容而在實施。



東京某中學的「鑽木取火」實踐課




不僅如此,有一種世界性流行的野外活動叫做 「bush claft」,它在概念上說的是 「以最少的工具進入山林,以山野中的自然產物延續生命的一種生活技術」,這種野外活動的普及據說悄然在日本引發了第二次 「取火」 熱潮。看來我對於火苗的懷念,正符合了現在的這樣一種流行。


在野外鑽木取火




當天我們參加的活動現場上,取火工具是現成的。先將一根錐木用繩索和十字架狀將其固定在事先鑽好小孔、放在地面的木板上,並在小孔上面放若干乾燥的麻線。啟動之前先將繩索朝著某一方向纏繞幾圈,啟動後利用繩索朝相反方向迴轉的動力順勢上下滑動橫板帶動錐木轉動,使得錐木底部對木板上的小孔和麻線進行反覆轉動摩擦。利用這種反覆摩擦會使得事先放在孔部的麻線生成一股白煙,繼而出現火星,當火星出現後,馬上向麻線內輕輕地吹入空氣,使得火星變成火苗。






看起來道理很簡單,但是事實上我們家的淘氣寶試了幾下便發現完全不是那麼簡單。首先要牢牢地穩坐在地面以固定住錐木和木板,同時要生成白煙需要20分鐘以上的摩擦,不僅需要體力,在利用繩索反彈力量上下滑動橫板帶動錐木滑動時,還需要很好的技巧。淘氣寶試了十多分鐘,累得筋疲力盡,發現儘管了解了原理和技巧,但大腦和身體完全不是一回事。於是在一場挫折感之後淘氣寶了解到,古人鑽木取火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而自己所生活的現代到底有多麼便利。



取火成功




好在離開取火現場前,有一對抱著2歲嬰兒參加活動的父母,爸爸表現得身手不凡,拼盡了全身力量,讓現場觀眾看到了一次現代版成功的 「鑽木取火」,一片掌聲中總算滿足了我們取火的慾望。




二 燒柴火煮飯


這次 「玩火」 的第二部分是學習燒柴煮飯。首先學慣用木柴生火、再用飯盒燒熟米飯,最後親自作成飯糰子吃。對這一活動我和淘氣寶都很期待,我期待用柴生火,而他則期待吃。不過與鑽木取火的艱辛和挫折相比,這次柴火燒飯活動則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期待。





 



煮飯材料準備就緒



首先我們每人分到了一些劈好的柴火和三人份的生米還有一個戶外野炊用的飯盒。然後按照主辦者統一要求進行架柴、洗米等準備後,開始點火。主辦單位的小哥哥要求,首先把報紙折成長條放在爐灶的最底部,然後在上面放上木柴。為了使空氣流通,木柴的放法有所講究,一定要相互間有空隙,而且橫豎盡量岔開。




而飯盒由於在火上直接燒烤,因此事先在表層要塗上一層除銹洗潔精,這樣在結束後洗涮時能夠輕鬆地去除燒黑的污垢。我一邊聽著主辦單位小哥哥的講解,看淘氣寶按照講解的內容做得穩穩妥妥,一邊想起了小時候和哥哥一起燒火煮飯的一些瑣事。




七十年代的北方大連,一到冬天每家屋內都會有一座伸著煙囪脖子的爐子。那時候暖氣尚沒有普及,更別說家家有空調。然而一到冬天大雪紛飛時節,每家的爐子都會燒得紅紅火火,上面經常還會加一個水壺,水壺裡的水時不時冒出熱氣,把寒冷的冬天驅逐在窗外。家裡的人們圍著竄著紅藍火苗的爐子,母親織毛衣,父親續一壺燒酒,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只有溫暖的爐光中的一片祥和。




生爐子是我的拿手本事。雖說是女孩子,但因為比哥哥小很多,哥哥上學不在家而我先回家的日子,父親就把劈火柴和生爐子的活兒交給了我。冬天的雪地上立一個粗粗的木柴樁,被我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子三下兩下批成一根根適合生火的短木柴,那種滋味現在想來都很爽。然後從一樓搬到四樓家中,在大家回來之前把爐子生得旺旺的,那種成就感和得到父親表揚時的滿足感,到現在似乎也留在心中。




我好像在回憶中找到了自己的愛 「火」 情結。


熊熊火苗讓人充滿期待




就在我回想著的時候,淘氣寶也把燒飯的爐灶點著了。火!搖搖曳曳、溫暖明亮的柴火!真是久違了!看著爐中越燃越烈的火苗,感受著空氣里火苗燃燒帶來的熱度,聞著火苗和木柴特有的香氣,聽著劈劈啪啪木柴燃燒時的聲響,更伴隨著和我一樣興奮的三年級淘氣寶的笑臉,我覺得簡直是醉了。一種來自原始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渴望、對過往的懷念,對舊生活的眷戀,許多許多內容,彷彿一下都透過火苗撲面而來。我終於感受到了這次 「玩火」 的快樂。



耐心煮飯



而隨著空氣中漸漸傳來的一陣米飯香,兒子淘氣寶的快樂也來了。生米煮成了熟飯!這是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體驗。第一次了解用火將生米煮成熟飯時所需要的熱度、時間和工夫。雖然有一些麻煩,但米飯煮熟時從火中冒出來的飯香氣,相信會一輩子刺激他的嗅覺,形成他的記憶。就像小時候爐火帶給我的溫暖記憶那樣。



煮飯成功的欣喜




他認真地按照要求把米飯從飯盒中取出放到盆里,然後和我一起把他捏成日本人喜歡吃的飯糰。說實在的,有生以來第一次覺得原來飯糰這東西,這麼好吃!淘氣寶也和在家裡撒嬌的樣子判若兩人,吃晚飯糰竟然主動開始收拾洗涮了。難道吃了自己生火煮熟的米飯,人會突然間長大么?



用自己煮的飯做的飯糰



三 發射火箭?


吃了好吃的飯糰子,我們來到工作室。這裡有一群小姐姐在教參加活動的孩子們手工製作 「火箭」。




進了房間一看,原來是利用喝光了的塑料飲料瓶製作一種所謂的小火箭。說是製作,不如說只是裝飾。把空瓶的底部裝成火箭的圓錐形作為火箭的頭部,再在空瓶四周用紙盒裝成火箭的羽翼。看起來很是尋常,但淘氣寶做得津津有味。尤其在小姐姐嚴格可怕的監督下,哦,失禮,是一絲不苟的照顧下,淘氣寶製作成了他扭扭歪歪、看起來一定會失敗的 「光明號」 火箭,但我們裝作很平常。然後,我們被小姐姐帶到了操場。






指導的小姐姐認真嚴格 扭扭歪歪的 「光明號」 火箭




可是,來到操場,我們才發現這裡很不尋常。原來他們的火箭真的可以飛呢!


火箭發射前打氣 「光明號」 準備就緒




這是一個可以用專門發射台來發射的塑料瓶 「火箭」 裝置。在只用塑料瓶手工裝飾了一下的 「火箭」 裡面裝進一定量的水,然後口朝下固定到專用的發射台上,這發射台連接了一個自行車打氣管子,裝置好後,開始用它把空氣注入 「火箭」 瓶體中,當注到一定量後,一個專門一起陪玩的叔叔開始喊 「5、4、3、2」,隨著 「1」 的聲音落地,只見他用手按了一下手中的開關,這樣一來,就連我們家淘氣寶製作的扭扭歪歪的 「光明號」 也都飛出了50米以外。







好傢夥!這下可樂壞了淘氣寶!這東西比燒火和吃飯糰子還來得開心!最關鍵是 「火箭」 發射的那一瞬間,會從 「火箭」 屁股上噴出 「嘩—」 的一股水,搞的淘氣寶們瞬間變得濕漉漉的,於是孩子們更高興得稀里嘩啦了。




我不禁再次嘆服了,日本人民哪,你們咋么那麼會玩兒呢?!




再看看回家路上淘氣寶意猶未盡的興奮臉龐,我猜想在未來某一時點,很多今天在玩的過程中的一些內容會出現在他的胖胖的腦海,潤浸他胖胖的心靈,豐美他胖胖的回憶,啊,這裡胖胖都是多餘的修飾詞。




供稿:王景賢
編輯 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火中取栗」,莫非說的就是它?!
日本確定間皮瘤癌症標記抗體識別構造,開始銷售標記抗體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