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1. 待我一襲袈裟,許你相思放下

《木棉袈裟》是兒時看過的一部電影,由香港導演徐小明導演,徐向東、于榮光、林秋萍主演。徐小明自不必說,是香港一位全能影人,80年代的《霍元甲》、《陳真》、《霍東閣》均為他指導拍攝,《木棉袈裟》算是他電影的代表作。劇中少林弟子惠能的扮演者徐向東,算是武術界學歷最高的一位「大俠」,差點就讀到哲學博士,如果不是因為一心求學放棄成為功夫明星的機會,他的星途應該不會比李連杰差多少。徐向東的鷹爪拳功夫獨樹一幟,拳腳刀槍無一不精,拍攝《木棉袈裟》時徐向東正在備戰高考,也沒什麼表演經驗,於是他請教同劇組的于榮光,于榮光教他京劇表演,他教於榮光拳腳功夫,結果電影大獲成功,奠定了反面角色祁天遠扮演者于榮光日後飛黃騰達的基礎,而徐向東一心要改革中國武術,考上大學後拒絕徐小明再次邀請後變得寂寂無名。片中很出彩的女主角林英姑娘,她的扮演者是林秋萍,6次獲全國武術比賽女子太極拳冠軍,素有「太極之花」的美稱,同樣傾心於武術專業,影視作品也非常少。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論動作精彩程度《木棉袈裟》不輸同時代李連杰的《少林寺》,就連情節也有很多相似。故事同樣發生在少林寺,同樣是少林武僧行俠仗義,同樣是最後男主角放棄傾心紅顏而皈依佛門……

《木棉袈裟》講述的是明朝末年,奸臣當道,只有少林寺扶危濟困,維護正義。少林寺的舉動引起了錦衣衛頭目不滿,便派出曾是武當弟子的得力幹將祁天遠,化名金光寺了空和尚挑戰少林寺,妄圖力挫眾僧當上住持以號令群雄。錦衣衛圍攻少林,祁天遠用卑鄙手段暗算住持圓慧得逞,關鍵時刻少林弟子惠能趕到,與眾師弟合力保護住持臨終交予的木棉袈裟,遠遁江湖。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木棉袈裟象徵少林正法,沒有木棉袈裟,祁天遠的住持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一路追殺惠能等人。身負重傷的惠能被有一面之緣的少女林英一家救下,林姑娘對慧能暗生情愫,林父也寫書信給邊關的正義之師救援少林寺。祁天遠追蹤而至,因為發現惠能,連累林家傷亡慘重。惠能與林英逃到武當山,武當玄璣真人為清理武當逆徒祁天遠,破除門戶之見傳授少林弟子惠能武當功法。林姑娘發現惠能並非他心中的「丁大哥」而是少林弟子時,十分失落,但仍放下兒女私情,和慧能並肩做戰,合力擊殺奸賊祁天遠,奪回木棉袈裟。在接任少林住持的典禮上,慧能回望了一眼站在門外的林姑娘後,仍毅然轉身,披上了木棉袈裟。惠能終究沒能接受對他一往情深的林英,而是披上木棉袈裟皈依佛門,讓林姑娘一懷相思無處安放……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全能影人」徐小明

正如片中插曲《何必當初相識》所描述的一樣(導演徐小明演唱):

難說我無情,

難怪你傷心,

難得三生有幸,

難忘一往情深,

輕舟流水同行,

相依相忠相親,

何必當初相識,

你我原本是路人,

不斷須斷該斷,

不盡須盡該盡,

不了須了該了,

不分須分該分,

茫茫天涯路,

處處是浮雲,

只因辛勞伴往,

你何苦枉自痴情,

貽誤錦繡前程

……

明軒非常欣賞香港編劇的一點是,既不會因循守舊、照搬歷史、毫無新意,也不會空穴來風、胡編亂造、雷人不倦。《木棉袈裟》的故事是虛構的,雖然明代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但並非就沒有歷史依據可循,關於木棉袈裟,從古至今都流傳著一個「衣缽之爭」的傳說,與電影《木棉袈裟》遙相呼應。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禪自拈花一笑來,靈山花蕊滿靈台」,或許大家都聽過「拈花一笑」的典故,在靈山佛會上,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拈花不語,迦葉尊者破顏一笑,從而得到了教主的賞識,並把金縷袈裟作為證物傳給迦葉尊者,這件袈裟就是為後代佛門弟子頂禮膜拜的禪宗信衣——木棉袈裟。傳說此袈裟為中天布所制,梵語叫做婆羅那,水火難破,刀槍不入,是佛教頂級法寶。

木棉袈裟傳到菩提達摩,已經是第28代了,印度本土佛教日漸衰微,傳人難覓。於是,在南北朝的時候,達摩尊師之命托衣缽,航海東來,「一葦渡江」來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成為中土第一代禪宗祖師,即達摩老祖。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達摩到少林寺後面壁九年終於等到一位叫神光的僧人,神光「立雪斷臂」捨身求法感動了達摩,遂收他為徒,賜名慧可,並將木棉袈裟作為傳法的憑證賜給了他。禪宗從少林寺傳法授衣開始,因此,少林寺一直被尊為禪宗祖庭。慧可單臂傳法,名聲大振,後被禪宗尊為二祖。傳至三祖僧璨,禪法暢行於世,成為漢傳佛教中最具中國特色的宗派之一。到禪宗四祖道信的時代,禪宗終於得了到統治者的認可,也有了廣泛的信眾基礎,伴隨禪宗的影響日漸深遠,木棉袈裟的價值也與日俱增,成為禪宗的一件至高無上的聖物,唯有得到它才算禪宗的正宗傳人。唐代,弘忍禪師接受衣缽成了中土禪宗的五祖,開法於黃梅東山,門下弟子達千人之眾,所以其禪法又稱「東山法門」,弘忍禪師又稱「黃梅五祖」。

弘忍年老力衰,要在十大弟子中選擇一人成為禪宗的傳人,便召集十大弟子,令弟子們各書一偈語,以此來選擇衣缽傳人。其他九人都推崇神秀,於是神秀作一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弘忍看後喚神秀說:「你的見解只到門前,還沒入門。」就在此時,廚房裡一位舂米的行者名叫惠能聽說了此事(深藏不露如少林掃地僧),惠能雖不識字,但常聽弘忍法師講經,聰慧過人,他見神秀做不出新偈來,便請識字的師兄錄下他的一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惠能俗姓盧,22歲時來到黃梅雙峰山,弘忍禪師問他從哪裡來的,他說從新州來,弘忍說新州是猲獠之邦,也要學佛嗎?惠能說:「人有南北之分,佛也有南北之分嗎?」(呵呵,確定不是一代宗師葉問?)弘忍禪師見他的悟性如此之高,便將他留下,在寺內舂米。

弘忍沒想到來自「猲獠之邦」舂米的惠能會寫出這樣的偈語,心下大喜。惠能這個偈語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迹。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用五祖的話說就是惠能已經入門了。弘忍大師忍不住去看了一眼舂米的惠能,臨走時用手杖敲打了舂米用的石臼三下便走開了(有沒有想起了孫悟空學藝?)。聰穎的惠能自然悟出其中玄機,當晚三更,便如約而至。在五祖禪房裡,弘忍向他講授《金剛經》,並秘密將木棉袈裟傳授給了他,最後說道:「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得法後,帶著木棉袈裟當夜就逃走了,過長江,到九江驛,然後直回嶺南。惠能悄然離去後,弘忍才宣布此事並說「此間無佛法。佛法已向南去也」,門下弟子一片嘩然。後弘忍大師又說「大法已行。吾當逝矣」,遂圓寂。僧眾公認的接班人神秀聽說木棉袈裟竟然傳給了一個大字不識、尚未剃度的俗家弟子,立即派人追趕,要奪回木棉袈裟。

追奪袈裟者之中有一位法號惠明,身強體壯且有一身過人武藝,他本姓陳,出家前曾為四品將軍(算是《木棉袈裟》祁天遠原型),他第一個在大庾嶺追上了惠能,持刀欲奪木棉袈裟。

當時惠能將木棉袈裟置於路邊草從,讓惠明自己取。惠明走進草叢彎腰去拾袈裟,然而他用盡全力,袈裟紋絲未動,根本拿不起來,據說是因為木棉袈裟有天龍八部護持,不是凡力所能奪取的。惠能道:「佛祖靈山拈花之時,迦葉尊者可曾持刀?不悟空明之境,縱有萬鈞之力,又怎能於空中取物?」

惠明不知所措,表示「遠來求法,不要其衣」。惠能便為惠明說法:「不思善,不思惡,正與幺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大意是:請將來時心中諸緣屏息。暫莫思善思惡,應先明了此世來去原本面目。」

惠明大悟:「我棄將軍位出家,本就為求佛法,怎能貪圖一件袈裟,一念之差矣,有失根本。今日幸得惠能行者點悟,不虛此行。」惠明本是弘忍弟子,因為聽惠能說法,便成為惠能弟子。

惠能為避難又藏身獵人堆里十六年(電影《木棉袈裟》中救了惠能的林家也在草原放牧打獵),危險重重,命若懸絲。後來惠能流浪到廣州法性寺,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惠能卻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法性寺法師印宗聞得這番妙論,當即與他攀談,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聞已久的惠能,就請高僧為他剃度,完成出家儀式,並恭請其正式即位禪宗六祖,改法號為慧能,隱姓埋名,待機緣至,大興禪法於南華。

十餘年中,慧能暗中招收門徒,令自己的實力能與弘忍的十大弟子抗衡,此時弘忍圓寂,神秀已成為禪宗六祖,世稱北宗,袈裟之爭漸趨平息,慧能便公開在嶺南一帶傳播禪宗教義,世稱南宗。

後來武則天當權大肆崇佛,神秀入宮被封為國師,他向武后推薦了慧能,想借武后之手奪回木棉袈裟。慧能沒有入宮,卻乾脆將木棉袈裟交給了武后,此後無人再稱禪宗之祖。

慧能於唐先天二年,在曹溪入定二十餘天后,說偈坐脫,留下金剛不壞的肉身。慧能禪師肉身現供奉在廣東省曲江縣南華寺,既未注射防腐劑,又非真空密閉,至今已歷1200餘年,不腐變,不枯槁,依然神態安詳,栩栩如生,科學還無法解釋,佛法真不可思議。

以上這些應該是《木棉袈裟》的故事線索,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木棉袈裟》中的主角少林弟子惠能為何取了一個與禪宗六祖相同的法號了,因為講的就是這個橋段,否則這可算是大不敬了。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3. 花落靈台鐘梵靜,木棉袈裟何處尋

達摩的傳衣偈是「吾本來茲土,說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其中有種說法,五葉即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五位祖師,傳到六祖惠能的時候就不須傳此衣,只要傳法即可。」

當初五祖弘忍也曾對六祖惠能說過:「衣為爭端,止汝勿傳。」惠能獻出袈裟,也為自己解除了隱患,他的南宗禪法卻得到發揚,並逐漸成為了中國禪宗的主流。禪宗雖然不再傳衣,但木棉袈裟還是流落到禪宗一位弟子手中。

在南北兩派爭奪袈裟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禪師卻沒有捲入其中,他便是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智詵。智詵,俗姓周,公元621年,13歲的智詵告別了親人從故土來到長安,拜從天竺取經重回中土的大唐高僧玄奘(即《西遊記》中的唐僧的原型)為師,學習經綸。智詵經過數十載的苦修,終於成為一代具有豐富的佛經理論的高僧。智詵辭別師傅玄奘之後,又投到弘忍法師門下,成為弘忍的旁傳弟子。

上世紀初,敦煌的一個藏經洞被偶然打開,發現一本《歷代法寶記》,書中記載:武則天從惠能手裡迎得木棉袈裟入宮供奉,並請五祖座下的弟子來供養他們,當時資中的智詵就是其中的一位。武則天把十大高僧請到內廷受供,問道:「你們出家之人,有無慾望?」神秀、玄約、慧安等高僧大德都均表示已沒有七情六慾欲,當然都回答得都非常機巧玄妙,高深莫測,惟有智詵說了大實話,說道:「人生則有欲,死則無欲。」武則天覺得這是一個講實話的和尚,一個真正的得道高僧。武則天龍顏大悅,便將那件人人慾求而求之不得的法衣賜給了智詵禪師(武后這樣做似乎不無道理,既然無欲,那肯定也不想要袈裟了,還是給有慾望得到袈裟的人吧,總比給那些口上說無欲,心裡早對木棉袈裟垂涎三尺的人強吧)。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智詵意外地得到了木棉袈裟,他怕在京城樹大招風,便以年邁思鄉為由奏請回家,帶著弟子悄悄地回到四川資州的德純寺(就是後來的寧國寺),後來他又在蓮花山上親自主持創建了禪宗蓮台寺,他在這裡住了三十多年,活了九十四歲。公元702年智詵法師在蓮台寺圓寂,謝世之際將木棉袈裟傳給弟子處寂說:「此衣是達摩祖師所傳袈裟,則天賜吾,吾今付汝,善自保愛。」

而木棉袈裟也就一直供奉在蓮台寺。歷經千餘年,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仍供奉在蓮台寺,後因土匪風起,眾僧和信徒們怕木棉袈裟被盜搶,便將其藏於資陽的一個山洞裡,從此,木棉袈裟便下落不明了。

但關於木棉袈裟還有一種說法,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一位韓國(舊時新羅)僧人「浮海西渡」,來到中國當時的京都長安。這位韓國僧人被人稱作「金和尚」,他四處周遊,尋師訪道,來到四川資州德純寺,想參拜木棉袈裟的最終持有者智詵禪師,但智詵已經謝世,由其弟子處寂接任住持。處寂為綿州(四川)浮城人,俗姓唐,又稱唐和尚,唐和尚似乎早就料到金和尚會求見,叫僧徒們把寺廟打掃乾淨,等金和尚到廟外時,他卻稱病不見。

這金和尚原是新羅國國王金興光的第三子,由於妹妹不願意嫁人,削髮為尼,他為支持妹妹崇佛也在該國郡南寺出家(也有一說是因為王位之爭,削髮為僧來中原避難)。他本是個出身高貴的王子,毅然拋棄皇家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遁入空門苦修,意志堅定非常人能比,他明白處寂禪師在考驗他,於是便在廟門外燃指為燈,以示誠敬,處寂便收他為徒,賜名無相,既無相禪師。

武俠電影《木棉袈裟》中的千古之謎

無相在處寂身邊學了兩年禪法,之後便到離德純寺十來里之遙的天谷山石岩下艱苦禪修。他在此期間「草衣節食,食盡餮土」,衣衫破爛,蓬頭垢面,周身毛髮又長又亂,像只野獸,差點被獵人射死,仍然不為所動,泰然處之,甚至差點以身飼虎。在天谷山修行三年,處寂禪師見無相信念誠摯,就派人將他叫回德純寺,非常鄭重地拿了一件袈裟給他,說道:「此衣是達摩祖師衣,則天賜詵和尚,和尚與吾,吾轉付汝,善自保愛,覓好山住去。」因此他就把這件袈裟帶回天谷山修行洞裡面珍藏。

後來無相禪師離開資中到成都住了二十年,選中了無住作為他的傳法弟子。無住,俗姓李,原是一名軍官,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修持無相禪師的「無憶、無念、莫妄」禪法。他在山裡修行時曾派入室弟子董璇居士去成都拜見無相禪師,臨別時無相將跟隨在自己身邊的弟子們全部喊出門去,只留董璇 一人,將木棉袈裟取出來,說道:「此是則天皇后與詵和尚,詵和尚與唐和尚,唐和尚與吾,吾傳與無住禪師。此衣久遠保愛,莫遣人知。」無相傳嗣不久便圓寂了,那件袈裟直到兩年之後才輾轉送到無住手裡,無住後來出居保唐寺,集智詵劍南禪和無相凈眾禪之大成,組成保唐禪派,成為繼無相禪師之後的又一代宗師。

那件木棉袈裟迦葉尊者傳了二十八代,達摩祖師傳了六代,智詵禪師傳了四代,最終傳到無住手中的木棉袈裟,後來又傳給了誰?傳到了那裡?史籍文獻沒有記載,至今我們還是無法揭開木棉袈裟的千古之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