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被稱為「探測器墳場」,成功率僅有50%的火星探測,究竟難在哪兒?

被稱為「探測器墳場」,成功率僅有50%的火星探測,究竟難在哪兒?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3時54分,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成為繼「好奇號」之後,NASA時隔6年又一次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與以往探測火星表面和大氣的探測器不同,它將專門探測地表以下,首次對火星進行深入的「體檢」。

當「洞察號」成功著陸後,NASA任務控制大廳歡聲雷動,提心弔膽了6個多月的任務團隊,終於能緩一口氣,放心地按照傳統享用幸運花生。儘管人類已多次造訪火星,但這一旅途仍遍布艱險。

洞察號在火星上的工作示意圖。來源:NASA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登陸火星任務分為發射、巡航、下降和著陸、表面操作四個階段,尤其是下降著陸風險最大,不少探測器都在這一階段「陣亡」。人類迄今為止共發射40多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率僅為50%左右,因而有人把火星稱為「探測器墳場」。

飛越5000萬公里差毫釐繆千里

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也有大約5000萬公里,而探測器抵達火星需要飛行幾億公里,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技術都有很高要求。

「洞察」號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著陸腿的方式在火星著陸

龐之浩說,火箭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和可靠性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前提。最好用大推力運載火箭,把探測器加速到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直接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否則需要消耗探測器自身燃料和更長的飛行時間加速,會影響探測器壽命。

印度2013年發射的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正是由於運載火箭推力較小,使探測器花了很長時間和燃料才到達火星。而在我國公布的火星計劃中,將使用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征五號火箭實施發射。

由於距離遙遠,通信也非易事。龐之浩說,從地球發送到火星的無線電信號,單程延時約20分鐘,這需要探測器具有很強的自主控制能力。同時為了應對信號衰減問題,探測器需要裝有高增益、高可靠通信設備,地面也要有直徑很大的深空測控天線,以免探測器因通信故障而「迷失」。例如美國1992年發射的火星觀測者軌道器,就是在即將進入火星軌道時失聯。

失落太空的美國「火星觀察者」探測器

相比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要進行更多次、更精確的軌道修正,才能準確到達目的地。龐之浩說,如果探測器在地火轉移軌道近地點有每秒1米的速度差或1公里的高度差,到達火星附近時的位置誤差可達10萬公里。美國「勇氣號」在降落火星前,先後修正了4次航線。

探測火星途中,還要注意太陽風暴的影響。日本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原計劃2003年12月14日進入火星軌道,但其電路系統受太陽風暴影響出現故障,變軌發動機無法啟動,最終導致任務失敗。

洞察號到達之前的火星著陸版圖。數據來源:MOLA,製圖:haibaraemily

靠近火星後,探測器需要精準地進入火星軌道,這一動作被形容為「從巴黎打一顆高爾夫球,一桿落入東京的球洞」。龐之浩說,探測器切入火星軌道過程中,如果切入點離火星略遠,則無法被火星引力捕獲;如果切入點太近,則可能闖進火星大氣層墜毀。1999年,美國火星氣候軌道器在入軌時,因混淆英制和公制單位造成導航誤差,導致其距離火星太近而被燒毀。

多個探測器在「恐怖7分鐘」里功虧一簣

與飛行相比,探測器在火星著陸的難度更大。

背景圖是火星地形圖,紅區代表高處,藍區代表低處。素材來源:NASA

龐之浩說,進入火星大氣時,探測器能接收到的遙測信號十分微弱;當它運行到火星背面,地球上無法準確獲取其軌道參數。加上通信延時影響,因此火星著陸過程完全需要探測器自主完成。

這一階段,探測器的防熱措施是否可靠,降落傘、氣囊和緩衝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關重要,整個過程被稱為「恐怖7分鐘」。許多探測器在此功虧一簣。

「好奇」號通過降落傘和空中起重機方式在火星表面著陸

原計劃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著陸的美國火星極區著陸器,由於軟體錯誤導致減速發動機過早關閉,最終撞毀。

2003年12月,歐洲獵兔犬2號著陸器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分離,準備在火星著陸時失蹤了。後來發現,「獵兔犬2號」著陸後太陽電池板沒有完全展開,無法獲取電力。

2016年10月20日,歐洲「火星生物學-2016」中的「夏帕雷利」也在著陸前與地面失聯,原因是一個僅1秒的計算失誤,造成降落傘與防熱罩提前分離,導致其撞毀。

即使能平安著陸,火星複雜、惡劣的環境也可能讓探測器「陣亡」。龐之浩說,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因而輻射嚴重;風暴有時能達到地球上12級颱風的6倍,持續長達半年。美國機遇號火星車今年因沙塵暴而停止工作,目前「生死」不明。

新聞多看點

三種火星著陸方式各有千秋

目前,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方式主要有三種,各有千秋。

龐之浩說,一是氣囊彈跳式。這種方式簡單、成本低,但只能滿足重量較小探測器的著陸要求,且著陸精度不高。美國「火星探路者」「火星漫遊者」(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就是採用降落傘+氣囊彈跳方式。

二是反推著陸腿式。該方式較複雜、成本高,但能滿足重量較大探測器的著陸要求,且著陸精度較高。美國「海盜號」「鳳凰號」「洞察號」,以及歐洲的「獵兔犬2號」「夏帕雷利」均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著陸腿方式。

三是空中起重機式。這種方式最為複雜,成本最高,技術最先進,可滿足重量更大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並能精確著陸。攜帶好奇號火星車的美國「火星科學實驗室」就採用了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空中起重機方式。

迄今為止所有的火星著陸器全部採用剛性減速器和「盤-縫-帶」降落傘方案,完成超聲速減速工作。2012年在火星表面軟著陸的「好奇號」是至今質量最大的火星著陸器,達960公斤。

龐之浩說,「好奇號」已經把這項減速技術所能承受的重量推到極限,而未來載人火星任務涉及的重量將達到20噸以上。

由於火星密度太小,載人火星飛船的重量過大,現有的三種著陸方式都無法使用。為此美國正在研製新的火星著陸裝置——「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龐之浩介紹,當著陸器以大約3.5馬赫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時,該裝置能像夏威夷氣鼓魚一樣迅速充氣,以增加空氣阻力,將著陸器的速度減至2馬赫。此時直徑33米的巨型超聲速環帆降落傘打開,幫助著陸器安全著陸。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轉基因大豆有望進入阿根廷實現商業化種植
「互聯網+」能迎來教育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嗎?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