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末代皇帝》導演貝托魯奇去世:電影帶給了他榮耀與流亡

《末代皇帝》導演貝托魯奇去世:電影帶給了他榮耀與流亡

本周一(26日),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因癌症去世,享年77歲。貝托魯奇因《末代皇帝》為許多中國人熟知,這部電影也助他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9項奧斯卡大獎。但對於十分年輕就從事電影行業的貝托魯奇來說,電影給他帶來的除了無盡的榮耀也有無窮的爭議與流亡。

貝托魯奇的電影人生從「看過很多電影」開始

貝托魯奇1941年3月16日出生在義大利北部城市帕爾馬(Parma)的一個富裕家庭中。父親奧提立歐·貝托魯奇(Attilio Bertolucci)是一名詩人、影評人兼藝術史學家,母親尼內塔(Ninetta)則是教師。在貝托魯奇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他父親就經常帶他去電影院看電影。在他16歲的時候,貝托魯奇開始用16mm攝影機拍攝影片。

年輕的貝托魯奇。

通過父親的介紹,貝托魯奇認識了義大利作家、詩人、「後新現實主義時代」導演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帕索里尼開始拍攝他的第一部電影《乞丐》(Accattone)時,只有20歲的貝托魯奇受雇成為了他的製片助理。一年之後,貝托魯奇根據帕索里尼五頁紙的故事大綱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長篇電影《死神》(La Commare Secca),用導演自己的話來說,這部電影「出自一位從未用過35mm膠片拍攝過電影,但看過很多電影的人之手」。

1964年,貝托魯奇回到家鄉帕爾馬拍攝了半自傳性電影《革命前夕》(Prima della rivoluzione)。這部電影探討了一個自私的中產階級年輕人所面對的問題,在政治上是選擇隨俗從眾還是加入革命,在愛情上是選擇自己年輕的姨母還是資產階級的婚姻。

這部電影雖然在國外很受觀眾的喜愛和讚揚,但在義大利國內卻反應平平。「它贏得了一些獎。《電影手冊》(Cahiers du Cinéma)以及其他各種國際刊物都讚美它,」貝托魯奇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訪談中說道,「但大多數的義大利人都在貶低我,他們幾乎侮辱了我。」

用一部片名定義他

1970年,貝托魯奇通過改編義大利作家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的同名小說拍攝了電影《同流者》(Il conformista)。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墨索里尼權力不斷擴張下的義大利,投效法西斯的主人公馬塞洛以度蜜月為掩飾,奉命遠赴巴黎刺殺反法西斯的大學老師。《同流者》是貝托魯奇華麗風格的一次全面展示——精心製作的跟蹤鏡頭、巴洛克風格的拍攝角度、華麗的色彩效果和裝飾,以及複雜的光影效果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獨特的形式與風格。

《同流者》這部電影的名字常常被人拿來定義貝托魯奇。一方面是指他與帕索里尼和戈達爾等「導師」漸行漸遠,另一方面也指他拍片題材的選擇常常順勢順時而為。但他本人認為,那些電影都是自然而然闖入他生命中的。《同流者》同時也標誌著貝托魯奇和攝影師斯托拉羅(Vittorio Storaro)合作的開始。這對搭檔創作出了一系列視覺誘人的作品,包括《蜘蛛的策略》(Strategia del ragno)、《巴黎最後的探戈》(Ultimo tango a Parigi)和《一九零零》(Novecento)。

一部電影令他享譽全球,卻也讓他流亡

享譽全球的《巴黎最後的探戈》拍攝於1972年,當時貝托魯奇31歲。由馬龍·白蘭度飾演的一位處於情感流亡狀態的中年美國人在巴黎尋找公寓出租時遇到了由瑪利亞·施奈德(Maria Schneider)飾演的一名年輕法國女性。兩人的相遇在後面升級成了一系列隱秘、純粹的性接觸。儘管《巴黎最後的探戈》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但電影里臭名昭著的「黃油」戲還是引起了許多的爭議。貝托魯奇後來承認,那場戲之所以讓當時19歲的施奈德感到意外,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她「作為一個女孩,而不是一個女演員」的真實反應。在2011年去世之前,施奈德告訴一位採訪者:「我當時很生氣,說實話,我感到很羞辱,我覺得有一點被馬龍和貝托魯奇強姦了。」

馬龍·白蘭度與瑪利亞·施奈德。

《巴黎最後的探戈》也讓貝托魯奇在自己的家鄉義大利遭遇到了法律上的挑戰。這部電影因為其「淫穢且缺乏藝術內容」而被法院下令永久銷毀所有電影拷貝,僅有三份拷貝可以作為「犯罪事實」被保留在位於博洛尼亞的國家電影資料館中。貝托魯奇因此也喪失了五年的公民權利。「我不能投票,那是懲罰性的部分,」他說,「我覺得我不再是義大利人了。」這樣的政治流亡使得貝托魯奇接下來把他所謂的一系列「遠方電影」都放在了義大利以外的地方進行拍攝:在中國拍攝的《末代皇帝》、以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小說為基礎的《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在北非拍攝、《小活佛》(Little Budda)則選擇了在尼泊爾和不丹拍攝。

《末代皇帝》花絮:數千名古裝士兵令貝托魯奇感到害怕

最為中國人熟悉的貝托魯奇電影應該是在1987年贏得所有九項奧斯卡提名的《末代皇帝》,這部電影由中國、義大利和英國合作拍攝,講述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故事。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總共召集了1.9萬名臨時演員,為了製作電影中人物的假髮,髮型師使用了約1000公斤的頭髮。

《末代皇帝》拍攝現場。

「我對在故宮拍攝感到非常興奮,在九周的時間裡,我每晚差不多只能睡3到4個小時。」貝托魯奇回憶時說道。對於一個之前一直從事小規模藝術電影創作的電影人來說,這樣大規模的演員陣容的確讓人感到畏懼。「我必須承認,在拍小皇帝加冕那場戲的早晨,當我來到片場時,我看到兩到三千名穿著古裝的士兵……我嚇壞了。我記得我藏在我的活動房車裡,門外的製片人說:『 貝納爾多,是時候開拍了。』(我說)『 走開、走開。』我花了很長時間才鼓足勇氣去面對這件事。」貝托魯奇說道。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獨家 | 對話土耳其人:比起被美國制裁受的傷,他們更關心這些人
BBC紀錄片迎查爾斯70大壽:本人自帶國王氣質好嗎?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