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必須佔領荊州地區,東吳的國防戰略,到底有多艱難?

孫權必須佔領荊州地區,東吳的國防戰略,到底有多艱難?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集團圍繞著荊州地區的歸屬,展開了反覆的爭奪。起初,劉備控制了荊州地區。但是,孫權利用關羽北伐的機會,命令呂蒙趁機佔領了荊州地區。隨後,劉備集結全國的精銳力量,準備一鼓作氣奪回荊州,結果,家底賠的乾乾淨淨。其實對於孫權來說,東吳集團的國防戰略是最艱難的。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孫權都必須控制荊州地區。

東吳的兩分天下和諸葛亮的三分天下

說起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信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佔據荊州和益州,從而兩面夾擊曹操。其實在諸葛亮為劉備制定集團發展戰略之前,魯肅已經為孫權設計了東吳的戰略規劃。魯肅建議東吳應該全力向西發展,佔領荊州和益州,與北方的曹操實現南北對抗。東吳集團中,周瑜、甘寧等人都是兩分天下的支持者。魯肅設計這樣的計劃,完全是為了東吳集團的發展考慮。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對於魏蜀吳三個集團都輸不起。蜀漢政權的漢中、劍閣關一線的防禦非常到位,但東線的防禦難度更大,益州和荊州之間沒有什麼天險。

在古代歷史上,多次出現了從湖北地區逆流而上,進攻四川地區的戰爭,例如劉秀消滅公孫述、趙匡胤消滅後蜀等等。荊州對於蜀漢政權來說,既可以北伐進攻曹魏,同時也是自己的屏障。荊州地區對於蜀漢集團至關重要,對於東吳集團也是這樣。東吳集團的國防壓力遠大於蜀漢集團,由於自身沒有什麼要塞山川,東吳集團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長江。魯肅設計兩分天下的初衷,就是依靠長江守衛南部地區。可是隨著劉備的異軍突起,東吳集團沒有能夠控制荊州地區,這是東吳的一塊心病。劉備僅僅是暫時的盟友,一旦雙方反目,後果不堪設想。從周瑜到魯肅再到呂蒙,東吳集團一直想收回荊州地區。

荊州地區和淮南地區,東吳不斷的擴張

趁著關羽北伐的機會,孫權趁機命令呂蒙佔領了荊州的中部和南部,魯肅的計劃總算完成了一半。但荊州對於劉備同樣重要,荊州丟失以後,劉備率領全國的精銳部隊進攻東吳。東吳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出現了,北方的曹魏和西邊的蜀漢都成了東吳的敵人,東吳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困局。因此,孫權主動向曹丕稱臣,安撫了北方的曹魏,然後集中力量迎戰劉備。夷陵大戰之後,劉備的軍隊損失慘重。此時的大將陸遜希望更進一步,奪取蜀漢的白帝城地區,從而把蜀漢的水軍封死在峽口之後,確保荊州地區的絕對安全。可是由於曹丕大舉南下,陸遜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計劃。曹丕的三次進攻都徒勞無功,反而促進了蜀漢和東吳兩個集團再次結盟。

劉備在夷陵慘敗以後,作為一個久經戰陣的將領,劉備的反應也很快,迅速聚攏殘兵敗將,並且在白帝城地區構築了比較堅固的防線。蜀漢和東吳之間雖然相互結盟對抗曹魏,同時也是各懷鬼胎。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東吳駐紮在荊州的軍隊就曾經蠢蠢欲動。在東吳皇室內亂的時候,白帝城地區的蜀漢軍隊更是磨刀霍霍,畢竟蜀漢日日夜夜都想奪回荊州。東吳集團控制荊州以後,另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如何守衛。東吳集團的最高統治者孫權疑心非常重,對大將們並不完全信任。因此,孫權起初在武昌稱帝,準備自己守衛荊州地區。但是在淮南局勢緊張以後,孫權又不得不返回建業(南京)。

淮南是東吳集團的一個死結

除了荊州地區,淮南地區也是東吳集團的心結。對於南方政權來說,如果想守住地盤,就必須先佔領淮南地區作為緩衝區,也就是守江必守淮的戰略。在東吳之後的東晉、南陳、南宋和南明等政權,都考慮到了淮南地區的重要性。如果北方地區佔據淮南地區,那南方政權能夠依靠的天險就只有長江。但北方政權佔領淮南以後,已經能夠訓練自己的水軍部隊,後周世宗柴榮奪取南唐的江北地區以後,就曾經積極訓練水軍,堪稱是虎視眈眈。對於孫權來說,情況完全一樣。東吳集團不止一次的進攻合肥地區,就是為了徹底奪取淮南地區。可是東吳軍隊的攻城能力太差,幾次進攻淮南地區都是大敗虧輸。

東吳集團的防禦難度很大,需要防止敵軍從長江順流而下,同時也要警惕敵軍直接渡過長江進攻建業。其實東吳集團的擔心並非是多餘的,曹魏集團消滅了蜀漢集團之後,又被西晉政權所取代。後來,西晉進攻東吳的路線,就是從淮南和長江峽口夾擊東吳。北宋建立的初期,趙匡胤採用同樣的戰略,消滅了江南地區的南唐政權。到了南宋時期,南宋政權拼了老命也要守住四川地區,也是擔心自己被兩面夾擊。蜀漢集團滅亡之後,東吳集團已經是敗局已定,自己的失敗僅僅是時間問題。當然,我們假設一下歷史,如果東吳集團實現了兩分天下,那鹿死誰手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陸軍和海軍的矛盾,日本投降儀式,為何必須在軍艦上?
僧格林沁擊敗了強悍的北伐軍,為何死在了游擊隊的手裡?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