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典型:一所貧困地區高職的起死回生

教育典型:一所貧困地區高職的起死回生

曾經「一畝地招不來一個學生」,如今在校生人數過萬、合作企業超百家——


一所貧困地區高職的起死回生

教育典型:一所貧困地區高職的起死回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3年前,這所學校還被社會上諷刺為「一畝地招不來一個學生」。如今,這裡在校生人數過萬。

3年前,這所學校被省里掛了「黃牌」,兩次被約談。如今,這裡在創建省級優質高職。

3年前,這所學校險些被企業接管。如今,這裡的合作企業超過百家。

都說貧困地區發展教育難,因為缺乏產業支撐,發展職業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地處雲貴高原的貴州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短短3年,靠什麼觸發了一場吸引力「聚變」?

絕境逢生,唯有緊貼地方經濟發展一條路

教育典型:一所貧困地區高職的起死回生

「不改不行了,省里每年給1500個招生指標,最少一年只報到300多人,學生來校園裡轉一圈,哭著就走了。」2015年,剛到學院擔任黨委書記的羅俊深受刺激,「學校面臨兩條路,要麼被省里摘帽取消高職招生資格,要麼被『賣』給企業。」

面對企業提出的苛刻條件,憋著一口不服輸的氣,帶著幾百教職工的期盼,2015年6月,黔南職院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新一屆黨委班子上任後,選擇了另一條路——「逆境中求生存,只有緊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路可走!」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為繁重的省份。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轄12個縣市,目前還有8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一個是深度貧困縣。「當地最大的需求,無疑是在脫貧攻堅戰略下,通過產業發展,帶領百姓脫貧致富。我們的定位,就是將學院建成黔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羅俊說。

定位有了,學校隨後對專業進行了重新梳理:

貴州多山,黔南州「十三五」規劃提出發展「現代高效山地農業」。據此,過去的生物系改造為「現代山地農業工程系」。

黔南州希望通過改善人居環境,帶動當地旅遊、生態、文化等系列發展。學院以室內設計專業為基礎,新建包括設計裝潢、建築工程和園林設計3個專業的建築系。

大數據是貴州彎道超車的主打產業,地處「環貴陽經濟帶」的黔南州也計划到「十三五」期末,引進100家以上大數據開發企業。學院將過去的計算機系改為大數據與電子商務系。

……

「貴州省、黔南州要做什麼,我們就設什麼專業。」羅俊說。按照這個思路,學校的專業數從37個減少到28個,但是招生人數卻從過去的1000多人增加到去年的3500人。

「並不是改個好名字就能吸引學生,那樣長不了。」現代山地農業工程系主任范大有告訴記者,「整個培養目標和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以畜牧獸醫專業為例,范大有解釋說,過去這個專業,就是按照傳統的養殖模式來教,現在通過與大北農集團、正邦集團等現代養殖企業合作,搭建基礎實訓平台、技術實訓平台、上崗實訓平台和預就業實訓平台等4個實訓平台,學生可以熟悉現代化養殖企業多個崗位,實現「崗、證、課」融合,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家禽生產、豬生產、牛羊生產等方向。

「看到我們能為州里做事了,州委、州政府也加大了投入。3年來,黔南州先後投入3.5億元,改善學院的軟硬體條件。」羅俊指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學樓、實訓樓和規劃有序的橘園、桃園、茶園說,「過去,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錯過了職教發展的前兩次大機遇,現在三步並作一步走,基礎建設、內涵提升、品牌樹立同時做。」

投身扶貧,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我們的品牌

教育典型:一所貧困地區高職的起死回生

貧困地區發展職教,沒有發達地區的企業和資源作支撐,困難不容小覷。黔南職院化劣勢為優勢,以專業資源吸引企業,以專業技能孵化、培育產業,積極投身黔南州精準扶貧大勢。

三都水族自治縣是深度貧困縣,想發展當地特有的香豬養殖。現代山地農業工程系組織骨幹教師為當地引來企業,並一起完成三都縣香豬全產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技術依據。在三都縣「十三五」規劃中,香豬產業已被列為重點發展產業。今年貴州省確定「巫不香豬」為三都縣「一縣一業」支持發展產業。

黔南的「都勻毛尖」曾與「貴州茅台」齊名,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折桂。為進一步發展茶產業,黔南職院成立都勻毛尖茶學院,圍繞都勻毛尖茶育種、栽培、茶葉加工、質量檢測、包裝銷售、茶藝、茶文化推廣提供全產業鏈支撐。學院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子全、國家級制茶大師歐平勇共建「張西林都勻毛尖茶大師工作室」。與黔南州茶辦、貴天下茶葉公司、十里茶香茶葉專業合作社等共建「都勻毛尖茶開放性實訓基地」,並成為非遺項目「都勻毛尖茶手工技藝製作」培訓基地。3年來舉辦培訓班8期,共培訓「非遺」傳承人群420人。

質量上來了,怎麼轉化為效益?「黔貨出山」,電商必不可少。電商專業的教師立馬提供了相關培訓內容和服務。該專業參與的「背篼姑娘」毛尖茶品牌已實現年銷售收入500餘萬元。

與州農委、都勻市綠航科技、長順天農等共建「黔南功能性農產品協同創新中心」,獨創工藝研製出富里酸硒原料、富硒大米、富硒茶葉、富里酸硒葉面肥;與州農委共建「黔南州測土施肥實驗室」,近3年完成黔南區域5230個土壤樣本57530個指標檢測;作為黔南州屬單位科技特派員人數最多的單位,27名科技特派員活躍在扶貧一線……黔南職院服務企業、服務政府的舉措可以列出長長一串。

「我們學院還組建了農技服務隊,和全州12個縣簽訂了協議,需要哪方面的服務,一個電話,老師帶著學生就到鄉村裡去。」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饒輝說,「當老百姓看到你的技術能幫他解決問題,能讓他的生活發生改變,再加上學校濃濃的人文情懷,怎麼會不放心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學校想樹品牌,靠的不是別的,就是老百姓的口碑。」

扶志扶智,一名學生就是一個脫貧「能量源」

教育典型:一所貧困地區高職的起死回生

「原來我家裡種的茶几十塊錢一斤就賣了,現在我跟隨大師學了手工制茶,茶葉也能賣到1000多塊錢一斤了。」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大三學生高智文告訴記者,他家就在學校不遠處,是都勻毛尖的主要產地,聽說這個學校可以學做茶就來了。

和高智文一樣,大三學生王琴也是慕名而來,而且來自更遠的畢節市。她告訴記者,她入學後選擇了正邦集團的訂單班,畢業起薪就有5000元。因為正邦集團要在畢節設廠,她剛好可以回家鄉發展。

他們的話語間,透著自信和希望。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源88%來自農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佔30%左右。該校致力於招收並培養貧困地區的學生,通過招生政策傾斜、設立獎助學金等措施,面向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2760個深度貧困村花大力氣宣傳,5年來在深度貧困縣招生超過4000人。貴州最貧困的納雍、威寧、赫章三縣學生佔十分之一。這些學生中有80%留在當地就業。

「貧困家庭渴望教育,但是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使這些孩子成才,後果會很嚴重。相反,如果我們的教育做好了,這裡的每一個學生就可以成為一個家庭、一個村莊的脫貧『能量源』。」

饒輝告訴記者,黔南職院的每一名學生進校後,都要和班主任、輔導員、專業課教師討論,結合個人特色、家庭期望、學校就業等做一份個人規劃。中途可以修改、調整,但是教務處每年要督察進展。所有專業的課程改革必須涵蓋三個方面: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形象。

晚上6點半,都勻毛尖茶學院的教學樓里燈火通明,三層的幾間茶藝實訓室里人來人往,這些實訓室晚上都對學生開放,只要有興趣的都可以來練習。高智文沉浸在水和茶葉混合散發出的香氣中。電商專業的實訓室里,電商二班的支娜在為自己的淘寶店鋪上傳產品照片。這裡的不少學生兩年前才第一次接觸計算機。在學校的體育館,健美操隊正在訓練,前不久他們在全國健美操大賽上包攬全部賽項的特等獎。

說起學校帶給自己的變化,王琴說:「以前,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和去企業實踐,現在我家裡人都說,你怎麼這麼能說了!」

中國教育報記者 高靚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27日第3版 版名:新聞·要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首屆新時代國際藝術教育交流與合作論壇舉行
電子科大:依託「新工科」建設 培養創新引領性人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