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契丹人的舊俗「傳箭為號,以皮為約」是史實嗎?

契丹人的舊俗「傳箭為號,以皮為約」是史實嗎?

緣生意轉

漱願記·漱

司夏;河圖

00:00/05:11

作者:陳二虎

(契丹人復原圖)

一、《江南野史》中記載契丹人「以箭為號,以皮為約」

契丹人,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著許多本民族的傳統與習俗。

《遼史》是元人修的,在記載一些國家體制與行為時,加入了太多的漢文化因素,也就讓遼初的一些事情離歷史的真實相去甚遠,同時契丹人早期沒有自己的文字,也就無從記載一些重要的事情,憑藉口口相傳,也添加了虛構與美化的成份,也使得有關契丹的許多史實如墜入雲霧中。

龍袞《江南野史》中記載了一段遼太宗遣使南唐的事,其中題到一些契丹人習俗的事,比如「蕃不治漢,漢不治蕃」,調兵「以箭為號,每一部落,傳箭一雙」,發兵的多少以「以皮為約」,分明透露出契丹人的一些習慣。


二、同是游牧民族的沙陀人以箭為「信符」

但這「傳箭為號,以皮為約」卻不見於《遼史》《契丹國志》以及相關的史料中。這該是真實的信史?還是漢人編纂的呢?

留意歷史,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有著「傳箭」為憑據的傳統,箭,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更是游牧民族的一種「符信」。

同是草原民族的沙陀人就有「傳箭」的遺風,《舊五代史》記載了不止一兩例「傳箭」的事,並且說是「番家之符信也」,「番家」自然是指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習俗。

後唐庄宗李存勗遇弒,李存勗的弟弟逃往晉陽(太陽),「口傳庄宗(李存勗)命,並無書詔,惟雲天子授以支箭,傳之為信」,這不會是李存渥假借李存勗的名譽,應該是李存勗在危難之時採取的措施,見箭為信。

李克用當年去世前交給李存勗三支箭,囑咐此生三件事未了,李存勗也是恭恭敬敬把三支箭放在家廟裡,看來,這「箭」就是「令」,十分重要的。


三、「傳箭為號」應該是契丹人早期的習俗

契丹人與沙陀人都是游牧民族,生活習俗有許多相類的地方,似乎在早期有「傳箭為號」的傳統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當年耶律阿保機征討奚人,「命曷魯持一笴往諭之」,奚人看到「笴」就投降了,奚人與契丹人同宗同源。而笴,就是箭桿,換種說法就是一支「令箭」,是符契的憑據,見箭就是得到「命令」。

耶律阿保機與其子耶律德光時期,許多軍國大事都是沿用契丹舊俗,契丹早期調兵徵發「以箭為號,以皮為約」應該是可信的,所謂「以皮為約」,也就是根據固有的習俗以皮張的大小決定發兵的多少了。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東北美女土匪張素貞傳奇的一生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吃天鵝肉的是青蛙還是癩蛤蟆?

古代人花費銀子的真相:你確定真的敢拿一坨銀子去買吃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和梅花有關的女子,品行高潔卻命運一個不如一個
從香菱和尤二姐看姨娘的地位就知道鴛鴦誓死不做姨娘的原因了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