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穿山甲很稀有,為啥人工養殖的人那麼少?內行人說出實情

穿山甲很稀有,為啥人工養殖的人那麼少?內行人說出實情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相信對於穿山甲,大家一定不會太陌生,從小的時候課本上就學習過它,作為一種十分珍稀的動物,它的數量已經變得越發的稀少。雖然已經成為了一種保護動物,但因為價格的年年高升,很多不法的商人都會選擇偷偷的獵殺。而隨著環境的變化和人為的捕捉,以至於這種動物已經很少看到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開始了人工化的養殖,但實際上穿山甲的數量並沒有因此增加很多,主要還是因為飼養的條件十分的艱難,很多人也放棄了人工的養殖。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內行人說出了實情。

1.生存空間

穿山甲在養殖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生存的空間要求比較苛刻。它在生長的時候需要25℃以上的溫度,這樣才能更好的生長,不然的話很難能夠存活下來,就算存活了繁殖能力也會下降,長勢上不會太好。滿足這個條件的,那隻能在熱帶了。

在養殖的時候,場地的選擇也是一大難題,畢竟它是一種穴居型的動物,每天都會不斷的挖土。這樣一來場地就需要最大的自然化。但這樣一來的話,餵養食物可是一個大麻煩,也不能及時的觀察它的長勢如何,更不能對其進行管理。如果是批量養殖的話,人工成本太高。

2.食物來源

作為一種食蟻獸,它一直都是以各個品種的螞蟻為食物,對於其他的食物一直都不感興趣。這樣就會增加餵養的難度,它的食量可是十分的高,每隻一天能夠吃上2斤,螞蟻的重量這麼輕,就算是尋找到一個螞蟻窩,重量也只有1斤多點。更重要的是,在餵養的時候需要準備上20多個品種,且還需要準備上卵和幼蟻。如果只是單純的吃螞蟻,那就會導致營養的供應不健全,以至於生長十分的緩慢。

3.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作為一種十分珍惜的品種,穿山甲在餵養的時候可是有很多的限制的。在選擇場地的時候需要提前進行報備,一直要呈遞到省級部門審批才行。如今的養殖基地在逐年的增加,但總體的數量才不到300隻,這就意味著餵養的難度之大。穿山甲的價值雖然很高,全身都有著藥用的作用,但實際上養殖的難度非常高,因此想要在市場中看到它的身影很難。而且穿山甲作為珍貴的稀有動物,國家和很多地方都在表示保護動物人人有責,請拒絕購買穿山甲,所以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所以很多人都不再飼養買賣了,畢竟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穿山甲很稀有,為啥人工養殖的人那麼少?內行人說出實情,現在知道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機密檔案 的精彩文章:

算命先生說乾隆最多再活三年,乾隆笑了兩聲,轉身就派人追殺他
這個男人使東晉走向了滅亡,南北朝也隨之而來

TAG:歷史機密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