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巨星李小龍:他走了,他一直沒走

一代巨星李小龍:他走了,他一直沒走

原標題:一代巨星李小龍:他走了,他一直沒走



▲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李小龍雕塑。

1

1959年4月29日,19歲的李小龍懷揣父親給的100美元,從香港漂洋過海,獨自前往美國。


海面上波濤起伏,像極了命運的曲線。

李小龍堂姐李秋勤回憶說,李小龍當年之所以突然離港赴美,是因為與當地一個綽號「靚仔科」的粵語片小生結仇。


1958年,李小龍在茶樓與靚仔科相遇。靚仔科一向不務正業,手下馬仔眾多,他向李小龍挑釁,還讓其給自己倒茶。李小龍起初不予理會,直到對方出言侮辱他父親,才勃然大怒,與對方一幫人馬大打出手,一直鬧到警察局。


之後靚仔科放出狠話,要利用與黑幫的關係向李小龍放出追殺令。李小龍的父母擔心兒子遭遇不測,才安排他到美國讀書。


這只是李小龍早年江湖故事的一個小插曲。


這個出生於龍年辰時(1940年11月27日上午7時12分)的「龍之子」,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惹的角色。


李小龍自幼活潑好動。年幼時在香港,正逢抗日戰爭時期,常有日機低空飛過。據其家人回憶,懵懂無知的李小龍一看日機,常爬到頂層叫罵,害得他的父母又驚又惱。


後來,在李小龍的代表作《精武門》中,他飾演的陳真將「東亞病夫」牌匾的紙塞到日本人嘴裡。這樣一幕震撼人心的片段,在讓人拍手叫絕的同時,或許也是在表達李小龍自小便喚醒的民族情懷。


進入香港的喇沙書院讀書,李小龍成了一個講義氣,愛打抱不平的「打架大王」。他身手敏捷,又學過功夫,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的學生,幾招內都得被他打趴下。


據他的隔壁班同學,後來名列香港四大才子的黃霑回憶:「在整個喇沙書院,只有他欺負別人的份兒,別人幾乎沒有敢惹他的。」


黃霑這麼說,當然是因為他本人也吃過李小龍的虧。

有一次,黃霑的弟弟和李小龍言語不和,起了爭執。黃霑見狀,沒有袖手旁觀,和弟弟聯手,跟李小龍過招,幾回合內,兄弟倆果然被打得落荒而逃。


兩人你來我往,鬥了一個月,最終以黃霑請客吃飯,雙方握手言和告終。未來的功夫巨星和文壇才子,可謂不打不相識。


當時的歷史背景,讓香港成為一個文化大熔爐,各方人物齊聚一堂,一時人才輩出。


和李小龍、黃霑同校的,還有港式喜劇的開創者許冠文。由於家裡拮据,許冠文在上學期間還要兼職教英文,顯然沒機會找李小龍挨揍。


許冠文的弟弟,被譽為「歌神」的許冠傑,倒是在多年後和李小龍相當熟絡。兩人太太都是美國人,兩家兒女更是從小玩到大。


許冠傑還曾在一次主題為「香港情懷」的演唱會上,邀請李小龍之女李香凝代其父合唱《Somewhere out there》,以懷念李小龍。


許氏兄弟童年時,一家人在沒水沒電的鑽石山木屋區落腳。回憶起這段苦日子,許冠文還曾自嘲地說:「我沒有幽默感,由小至大都是如此。我好嚴肅,不明白其他人為什麼認為我好笑。」


此時,許氏兄弟顯然與電影沒什麼緣分,李小龍卻從小與電影結緣。

2

李小龍家境富裕。他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名伶,還是他在戲劇和武術上的啟蒙。


李小龍7歲時便開始隨父親學太極拳,這是他第一次接觸中國功夫。


▲童星時期的李小龍。


由於出身粵劇世家,他經常到片場給李海泉探班,還在其參演的電影中客串角色,從小就耳濡目染,展現自己的表演天賦。


三個月大時,李小龍就曾在電影《金門女》中出鏡,「本色出演」,扮演一個嬰兒。對此,他曾自豪地說:「我一出生就拍電影了。」


他原名李振藩,「李小龍」這個名字也是在其9歲參演電影《細路祥》時,編劇袁步雲給他取的藝名。


李小龍的母親何愛瑜則是一名中德混血,是富商何甘棠的養女。何甘棠有兩個弟弟——何福、何東。何氏家族曾是香港四大家族之首,聲名顯赫。「澳門賭王」何鴻燊就是何福的孫子,仔細捋一捋,李小龍和何鴻燊還是不出三代的表兄弟。

3

少年時期的李小龍,對待電影十分敬業,對學習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他偏科嚴重,尤其重文輕理,在學校經常違反紀律,如黃霑一般敗於其手下的同學不計其數,不得已多次退學轉校。


1953年,14歲的李小龍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換掉校服,上街找對手較量。有一次,他終於碰上強敵,嘗到了戰敗的滋味,要強的他心裡很是不爽。


在一個同齡玩伴的介紹下,他來到九龍利達街的詠春拳館,拜葉問為師。


李小龍天不怕,地不怕,直到碰上了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才知道了什麼叫「老師」。

與桀驁不馴的李小龍不同,葉問平生處世低調,從不爭強好勝。平時除了練武,就是和三五弟子、好友在茶樓飲茶,偶爾打上幾圈麻將。


命運卻讓這對性格迥異的師徒相遇,多年以後,李小龍早已成為葉問最得意的弟子。


拜入葉問門下後,李小龍用心苦學、勤練不輟。整日對著家中的木樁練粘手功夫。他父親也不知是喜是憂,嘆道:「他只要從練武的經歷中拿出二成,學業也不至於如此。」直到如今,很多父母估計還有和李海泉相似的煩惱。


學詠春拳也是李小龍首次系統接受中國武術的教育,後來追憶師父,他的心中滿是感恩:


「他首先是一位精明的學者,他很了解我的個性,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甚至在我踢打得渾身沒勁時才讓我學習一些新動作,以磨練我的耐性。由於這時我已沒有了體力,故練習起來便不會心焦意躁…我已完全沉醉在這個獨特的詠春拳世界裡了。」


李小龍認為,很多武術老師觀念和技術僵化,在教學方法上深陷形式的束縛,這樣會使中國武術的發展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葉問卻能與時俱進,因材施教。



▲李小龍向葉問請教詠春拳。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小龍繼承了葉問的創新意識,他一生師從各家,學習各派武術,已知的便有詠春、太極、內家拳、節拳、空手道和跆拳道等。


最終,李小龍融匯各家之所長,結合自己所愛的道家文化,提出「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無形無范,如水一樣」的武術思想,於1967年,創立了截拳道。近年大火的綜合格鬥(MMA),更是將李小龍奉為先驅。

4

1959年,19歲的李小龍來到美國後,先於西雅圖的愛迪生技術學院就讀,準備考大學。雖是寄住在父親的朋友家,但是生活費用幾乎全靠自力更生。


李小龍除了武藝超群,舞技也很了得,曾經獲得過香港恰恰舞冠軍。在香港,他曾以教一個武林前輩恰恰舞為條件,從他那裡學來一套拳法。


初到美國,他就以恰恰舞冠軍頭銜為噱頭,靠教人舞蹈為生,之後又做過餐館服務員、送報雜工,日子過得十分艱苦。


在此期間與李小龍有過多次接觸的著名才女林燕妮曾說:「如果拍《李小龍傳》,最精彩的不是他回港拍片那幾年,而是他在美國苦思苦練成家那些歲月。」


林燕妮是李小龍哥哥李忠琛的女朋友,後來成為他的嫂子,多年後又與黃霑有過十幾載的感情糾葛。


林燕妮與李小龍相識於微時,她筆下的李小龍,真實而清晰,既頑皮熱情,又彷徨失意。


有一回,李小龍接到哥哥命令,要在暑假照顧林燕妮。性格外向的他和這位嫂子一見如故,很快就成為好朋友。照林燕妮的說法,就是「鐵杆兄弟」。


李小龍就連自己14歲失去童貞的事情都告訴她,並稱當時是在片場里,讓一個女演員「幹了」。


兩人無話不談,李小龍一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下,林燕妮回憶說:「他談武術、談哲學、談女孩子,就是沒聽過他談上學。你想他不做聲,最好談上學,包管他馬上收聲。」


當時,林燕妮和三個同學合租,遇上了惡房東,只因私自將發霉的舊地毯換掉,房東就要她們賠償。

林燕妮打電話告訴李小龍,自己受欺負了。李小龍二話不說,提著一把槍就來和房東理論,雙眼怒瞪,嚇得房東拔腿就跑,不敢再來惹事。


林燕妮當時不過17歲,心裡想的是「有人拿真槍來救我們,很好玩」,但又怕李小龍一激動,真把這惡房東給打死了。


而李小龍對自己持槍來救場的做法卻有幾分懊悔,他後來回憶,認為武林中人應該是鄙視一切火器的。



▲林燕妮與李小龍。


林燕妮發現,李小龍其實是一個孤獨的人,由於當時前途未卜,每日都心事重重。


他對林燕妮說:「有時我會半夜醒來,坐在床上大哭一頓。」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見英姿煥發的李小龍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


因此,林燕妮說:「我所認識的完全不是巨星李小龍,而是個桀驁不馴,奮鬥不懈的人,心地極其善良愛打抱不平。

5

來到美國兩年後,1961年3月,李小龍考入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輔修哲學。


哲學與功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讓李小龍一生痴迷。一靜一動,恰似李小龍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性格。

李忠琛對弟弟的選擇毫不意外。他說,李小龍從小就喜歡獨處獃想,起初大家都以為他是病了,後來才知他在想事情,卻不知他在想些什麼事情。他學哲學,正好可以把那些問題弄個透徹。


懷著對哲學的熱愛,李小龍還迷上了寫詩,將內心的迷茫和對未來的期待,依附於文字之中。


在給自己的摯友,「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寫信時,他將成長中的所思所感化作詩句,以勉勵自己,執筆寫下了一首《我是誰》: 

我是誰?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視蒼生的豪傑,

還是封閉自感的庸碌之輩?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實足的紳士,

一呼百應的天生領袖,

還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動輒心驚的弱者?

在強裝的笑顏後面,

是一顆瑟瑟發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裡迷路的小小少年。

在大學,李小龍繼續半工半讀的生活,他終於發現,即便是自己喜愛多年的恰恰舞等玩意,也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消閑玩樂」。


中國功夫,才是他畢生的執著追求。


儘管生活忙碌,他仍特意讓家人從香港運來木人樁,每日堅持練習,甚至在學校組織一支「中國功夫隊」,進行表演和訓練。老外沒見過功夫這樣稀奇的技藝,「kungfu」(功夫)這個單詞也是在以後才經過李小龍迅速傳播開來。


李小龍發現美國的年輕人顯然對他這一身功夫更感興趣,於是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館授課。那些對功夫感興趣的同學和街坊鄰居,成為他的首批學生。最初,李小龍授課沒有固定地點,輾轉於公園和停車場。


李小龍也由此結識美國的各路師友,其中就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木村武之。這位友人比李小龍大16歲,一直到耄耋之年,還堅持給李小龍掃墓。


林燕妮曾在文章中寫道:「我覺得對他最好的是那個美籍日裔朋友,很可靠」。


性情憨直的木村武之很快幫李小龍解決了授課場地的問題,把自己店鋪後的空地作為臨時「武館」。

李小龍起初分文不取,完全是以推廣中國功夫為目的。木村回憶說:「那時,他是非正式地教我們,我們建議他向我們收取學費。」


經過幾年打拚,李小龍聲名鵲起,向他學習功夫的人越來越多。1962年4月,他在西雅圖唐人街的一個地下室成立了首間「振藩國術館」,並於第二年出版了生前唯一一部完整著作《基本中國拳法》。


1964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舉辦的「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上,經過李小龍的忘年交,同時也是其弟子的嚴鏡海多方奔走,李小龍作為表演嘉賓受邀參加。


在開幕式上,李小龍的表演技驚四座,這是他第一次通過電視,在美國觀眾面前展示中國功夫的魅力。主辦方留下了這段寶貴的錄像,李小龍成名作《青蜂俠》的製作人正是通過這次演出結識了李小龍。



▲《死亡遊戲》劇照:李小龍與其弟子NBA球星賈巴爾過招。

6

在發展事業的同時,李小龍還邂逅了愛情。1963年,一個叫琳達·埃莫瑞的美國女孩走進李小龍的武館。一年後,她嫁給了李小龍。


李小龍一生遇到美女無數,而琳達卻是他唯一理想的妻子。


李小龍在生活上非常依賴琳達,出門時,需要妻子為他準備衣服,有時半夜醒來,妻子會為他煮麵條。雖然在飯店打過工,可李小龍對烹飪一竅不通,面對灶火和食材,他也只能繳械投降。幸好琳達是個賢內助,不僅會做西式菜,還為李小龍特意學了廣東菜。


當時,李小龍跟嚴鏡海的夫人借了一枚戒指向琳達求婚,倉促之下發現自己連西裝都沒有,於是又急忙去租了一套。

在這樣困頓的條件下,兩人相識相愛。結婚後,夫妻雙雙放棄學業去了加州。一年後,他們的兒子李國豪出生。


李國豪從小就隨父親習武,在李小龍去世11年後,也走上了電影之路。然而,李國豪不幸於1993年拍攝電影《烏鴉》時中彈身亡。當時,射中他的道具槍本應該射出一發空包彈,卻不知被誰換成了真子彈,這一謎團至今未解。


婚後幾年,李小龍經濟狀況有了起色。


他所開辦的「振藩國術館」在奧克蘭、洛杉磯等地先後成立分館。隨著名聲越來越大,許多影視圈的知名人士也慕名而來,李小龍的授課費自然水漲船高,漲到了每小時250美元,10堂課1000美元。在給香港友人的信中,他稱自己「已成為有史以來全美最高價的教師」。


1969年,他又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5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幸福的生活。」


李小龍寫下這段話時,並非收穫成功後志得意滿的豪言壯語,而是在奮發圖強時對未來希冀的大聲疾呼。


後來,他真的如願了。



▲《精武門》劇照。

7

1965年,好萊塢向李小龍發出邀請,他在20世紀福克斯籌拍的電視劇《青蜂俠》中初露鋒芒。人們熟知的那個在影視作品中大殺四方的硬漢形象,終於橫空出世。


在李小龍成名之前,好萊塢的華人演員備受歧視。比他成名更早的黃柳霜,儘管曾留名星光大道,她在電影中扮演的卻多是娼妓、奴隸之類的角色。西方觀眾認可她的演技,卻從沒認可她的膚色,如同現在某些辱華者一樣,對其帶有偏見。


而李小龍闖蕩好萊塢時,從不願意出演負面角色,他要讓觀眾記住的是中國功夫,是中華男兒的血性。《青蜂俠》開播後,他所飾演的男二號,人氣一度蓋過了男一號,他的功夫也為美國觀眾所接受。


正在李小龍事業蒸蒸日上時,1970年,他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危機。在一次彎腰做伸展運動時,由於沒有提前熱身,他的脊背受到嚴重傷害。


醫生告訴李小龍,他以後可能再也無法正常行走,還勸他放棄功夫。


李小龍不服。在康復期間,他躺在床上還不忘創作電影劇本,並把寫著勵志詞語的小紙條貼滿浴室、門上和牆上。


經過連續數月與病魔的抗爭,他竟奇蹟般地康復了。正如他常對妻子說的:


「人與人之問千差萬別的原因並不在於我們的生命中發生了什麼,而在於當我們面對人生中能考驗生命勇氣的重要境遇時,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作出回應。」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猛龍過江》劇照。

8

《青蜂俠》讓李小龍得以在影視劇中施展拳腳,可好萊塢對華人演員的排斥,仍讓他深受束縛。


滿懷抱負無法實現,李小龍開始將目光投向香港,那片故土曾賦予他對功夫、哲學以及電影的熱愛。


他的老同學黃霑,沒有因玩樂而荒廢學業,考入香港大學,1965年開始從事電影配樂工作,並於幾年後創作了第一首歌曲,開始寫自己的專欄。


另一個校友許冠文告別童年的艱苦生活,大學畢業後進入TVB做主持人,他與弟弟許冠傑合作主持的綜藝節目《雙星報喜》,在1971年創下香港電視最高收視率紀錄。李小龍回香港後,上TVB的《歡樂今宵》表演,主持人正是許冠文。


香港的文藝事業蓬勃發展。


1971年,李小龍和財雄勢大的邵氏公司聯繫。邵氏為李小龍開出的條件並不豐厚,每部片酬只有2000美金,還要簽長期合約,與尋常演員無異。


不過,李小龍堅持要邵氏寄來劇本和相關資料作參考,之後還非要邵氏派人,去美國當面和他談,合作事宜另行商議。


邵逸夫早已得知李小龍在好萊塢發展不如意,自然擺出架子,要求李小龍必須先行回港。


一向心高氣傲的李小龍,一怒之下跟邵氏談崩,邵氏就這樣錯過了李小龍。


恰好此時,邵氏的得力幹將鄒文懷因對薪金不滿而出走,成立了嘉禾公司。


在去美國拉攏已結婚的邵氏武打女星鄭佩佩的同時,嘉禾順便派人拜訪李小龍。這是第一家大老遠跑來美國熱情相邀的香港製片商,李小龍被其誠意感動,雙方一拍即合。


1971年,李小龍重返香港,加盟嘉禾。當年拍攝的《唐山大兄》,是李小龍首部擔任男主角的電影,這部電影上映不到三周,票房達到320萬港元,創下香港票房紀錄。


彼時嘉禾羽翼未豐,屢屢受到邵氏擠壓。這部《唐山大兄》既讓李小龍名聲大噪,也拯救了嘉禾。


第二年,《精武門》《猛龍過江》相繼上映,連破票房紀錄,其中《猛龍過江》僅在香港就拿下了530萬港幣的票房,是香港有史以來,首部票房過500萬的影片,同時也打破了東南亞地區的多個票房紀錄。


正如李小龍所說:「我來香港就是要把截拳道從電影上發揮出來。」有別於以往香港武打演員老套的架勢,李小龍力求真實,電影中的他,「硬橋硬馬,拳拳到肉」,開創了新式功夫電影的先河。


1972年,李小龍拍攝電影《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為他進軍國際影壇鋪路。此時,他的電影早已揚名海外。



▲成龍引以為豪的一張劇照。

9

1973年5月10日下午,李小龍在為《龍爭虎鬥》英文版配音時,突然暈倒在地,隨後立刻被送往醫院。醫生的診斷結果是:「除體內尿素值偏高外,其他無異常。」


看似小事,卻似乎在為李小龍的身體敲響警鐘,自從他回香港拍電影,幾乎沒有休息過。


7月20日,李小龍與鄒文懷到女星丁佩家中討論劇本。丁佩是香港有名的艷星,與李小龍相識一年多,關係曖昧。


當晚,李小龍在丁佩的香閨中昏迷不醒。丁佩發現後,急忙找來鄒文懷,兩人一時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在經由丁佩私人醫生診察後,才呼叫救護車。


為時已晚。李小龍早已失去生命跡象,年僅33歲。


起初,為了保全李小龍的聲譽,他的家人和嘉禾公司都對外公布李小龍是死於自己家中,後來由於表述細節不一致,才引來質疑。


香港的狗仔隊一向很給力,很快找到救護車的行駛記錄。媒體才知道,出事地點是在丁佩家中。


一直到今日,李小龍的死因依舊撲朔迷離。丁佩言行不一,一方面說早已將自己所知公之於眾,另一方面又閃爍其詞,還曾以李小龍為主角寫書,有消費死者之嫌。在李小龍去世三年後,她與香港影視圈大佬向華強結婚,離婚後皈依佛教。


2014年,在某訪談節目中,丁佩說自己得過精神分裂症,很多事情已經不記得了。


李小龍之死,成了不解之謎。


有人說,密集的體能訓練和無形的心理壓力,摧殘著這位冉冉升起的功夫巨星;也有人說,香港黑幫、武術界,乃至因為種族原因而招惹的美國人、日本人對李小龍尋仇暗殺。


無數猜測,終究沒有定論。當年,經過兩個月的調查,香港法院根據綜合報告和國內外專家意見,給李小龍確定的死因只是——「死於不幸」



▲《龍爭虎鬥》劇照。


李小龍的死,猶如流星墜地,可是,他生命的戛然而止,並沒有抹去人們對他的回憶。他骨子裡的俠義,還有將中國功夫傳播至世界各地的影響力,至今難以超越。


如果李小龍還在世,到今天剛好年滿78歲,然而,活在電影中的他永遠年輕。


當初在他電影里跑龍套的成龍等巨星早已老去,深受其影響的周星馳等粉絲也成就了一番事業。


讓人遺憾的是,李小龍為華語影壇帶來的陽剛之氣卻在逐漸消逝,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也早已一去不復返。


參考文獻:


蘇靜:《再認識李小龍》


(美)約翰·里特:《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江江:《李小龍畫傳》


師永剛、劉瓊雄:《李小龍映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49年後的溥儀:最後的末代皇帝
鬥不過蔣介石,選不過李宗仁,孫中山獨子是廢柴嗎?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