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什麼武器速度以光速計量?還可以覆蓋全球?

什麼武器速度以光速計量?還可以覆蓋全球?

原標題:什麼武器速度以光速計量?還可以覆蓋全球?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11月26日,基輔時間7時50分,美國空軍一架呼號為BASTE41的波音RC-135V偵察機從希臘克里特島上的索達灣(Souda Bay)軍事基地起飛前往黑海水域。


烏克蘭重大事件記錄網站live ua map


記錄了美軍這次行動


(圖源 live ua map)


這是在11月25日俄烏兩國在刻赤海峽爆發衝突後,美軍首次對事發海域派出偵察機。而RC-135V除了的除偵查監視功能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捕捉敵方的雷達、通訊等電磁信號,為美軍擅長的「電子戰」做準備,所以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圖源 Portal Defesa)


自海灣戰爭以來,為什麼美國每次都是「兵馬未動,電子戰機先行」?下面局座將會為大家詳細解讀電子戰的實施


電子戰鬥曾稱為電子對抗措施,是依據電子偵察所獲取的電子信息,是敵對雙方進行的一種電磁鬥爭,主要方式是電子干擾、電子欺騙、電子摧毀,目的是以電磁能量削弱或阻止敵方使用電磁頻譜,同時保證己方利用電磁頻譜。



(圖源 systematic)

在電子戰的各種作戰手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運用電子轟炸、電子干擾和電子摧毀燈作戰方式,而不是傳統的靠大量傾泄炮彈、炸彈、導彈或原子彈的狂轟濫炸來制服對手,所以具有很多優勢。


比如,大大減輕了後勤負擔,用不著再往前線運送那麼多彈藥,因為激光、電磁波這樣的能量是沒有質量也不需要運輸的。還有,也不必操心去考慮武器的射程、射速、射高、機動和命中精度之類的問題了。


電子戰以光速進行,每秒鐘30萬公里,什麼武器有這麼快的速度?機動力和命中精度如何?覆蓋範圍也不只是360度全方位或幾十平方公里的問題,而是包括陸、海、空、天在內的整個戰鬥空間幾百、幾千、甚至數萬平方公里的問題。所以,電子戰將作為一種全新的戰鬥樣式出現在未來戰場上。



(圖源 Kitchen Decor)


電子干擾、電子欺騙和電子摧毀是電子戰鬥的三板斧。


其中,電子干擾是電子戰鬥的重要形式,主要是依據事先獲取的電子偵察情報,利用電子干擾裝備,在敵方電子設備和系統工作的頻譜干擾範圍內採取的電磁波擾亂措施。干擾的對象是敵方的雷達、無線電通信、無線電導航、無線電遙測、敵我識別、武器制導等設備和系統,也包括各種光電設備,造成敵通信中斷、指揮癱瘓、雷達迷盲和武器失控,最終陷入被動挨打之境。


電子干擾一般情況下只能使敵人電子設備、光電設備和系統在短時間內效能降低或無法正常工作,多數不能把這些設備和系統破壞,因此基本上是一種軟殺傷手段。


因此,電子干擾一般是與戰鬥部隊協同實施,如在航空兵突防作戰中,常採用遠距支援干擾、近距支援干擾、隨行干擾和自衛干擾等戰術。水面艦艇和潛艇側重於保護本艦本艇的自衛式干擾,通常很少像飛機那樣發動戰役級干擾。地面部隊強調使用和配置電子干擾群,以干擾和壓制敵方通信指揮系統。


美軍的EA-18G專門負責戰役級電子干擾

(圖源 第90期《張召忠說: 電子戰飛機「咆哮」亞太》)


電子干擾方法有兩種,一是有源干擾,也稱積極干擾,是使用專門的發射設備發射或轉發某種形式的電磁波而形成的電子干擾。比如壓制性干擾就是通過使敵方電子系統接收機過載、飽和或難以檢測出有用信號的一種干擾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發射大功率信號,或在空中大面積投放箔條形成干擾雲和干擾走廊,或施放煙幕、氣溶膠形成干擾屏障,這種干擾是暴露性的,敵方能夠察覺。


二是無源干擾,也稱消極干擾,是利用本身不發射電磁波的器材通過反射、折射、散射或吸收敵方電子裝備發射的電磁波而形成的電子干擾,具體干擾設備有箔條、角反射器、假目標、氣溶膠、煙幕、電磁波吸收材料和塗料等。



F-117就使用了電磁波吸收材料和塗層


(圖源 第82期《張召忠說:美軍暴力拆除自己的隱身戰機,究竟為哪般?》)


光電干擾也是電子干擾的一個重要的措施。光電干擾分為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兩類。有源干擾設備主要是紅外誘餌彈,比如戰鬥機在發現敵人發射的導彈正在對自己進行跟蹤時,可立即發射這種誘餌彈,它能形成一種比飛機的紅外輻射強度還要大的紅外假目標,用以欺騙跟蹤追擊的紅外製導導彈,讓它去追蹤那個假的紅外誘餌彈,而自己則乘機逃脫。


正在研製的成像式紅外誘餌彈,能模擬真實目標產生紅外圖象,用來欺騙那些偵察員或指揮官,讓他們把紅外假目標誤認為是真的飛機、坦克或其他軍事目標,誘騙敵人發射導彈或使用火炮等對假目標進行攻擊,而真目標卻安然無恙。



(圖源 U.S. Air Force)

還有一種紅外干擾機,它能輻射出類似於飛機發動機排氣口的高強度紅外線,經調製後向一定方向輻射,造成強烈的紅外輻射源。來襲的紅外製導導彈或炸彈,一見到紅外輻射強度大的目標就優先追蹤,結果追上了假目標,放走了真目標。



安裝在武裝直升機上的紅外干擾機


(圖源 aerospaceweb)


激光干擾機是通過發射激光來進行干擾的一種干擾方式,是80年代末才興起並在實戰中應用的一種高技術干擾方式。激光是依靠強大的能量用非常窄的光束定向發射的一種光,通常用來測距、偵察或通信等。由於強度高、光束窄,所以通常認為很難干擾。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二部:信息戰。第14章:信息戰溯源。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美軍測試「蜘蛛俠」戰衣,我們和科幻電影的距離還有多少?
神操作!只要輸入123456,烏克蘭國防系統隨你暢遊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