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古時候沒有棉花,人們夜晚蓋什麼過冬?說了你可能不信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今人時常抱怨壓力山大,而我們的古人,吃不飽、穿不暖是生活的常態,想想他們,我們就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隆冬來臨,我們有棉被、鴨絨被過冬,而在1200多年前,杜甫在他的一首詩里很無奈:「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要知道當時才僅僅是8月份,誰能讀懂一個古代父親的無奈與心痛呢?那麼問題來了,在沒有棉花的古代,人們晚上睡覺蓋什麼度過漫漫長冬呢?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儘管物質條件匱乏,我們的老祖宗還是利用自己的智慧,盡量讓自己過得舒適些。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在古代,一些有錢人的家裡都是穿動物的皮毛來過冬的,一般是由商人先從獵戶手裡,收購了皮毛,然後再僱傭人工進行加工,製成衣服或者被褥,然後賣給有錢人家。而一般家一般則是使用羊毛、鴨毛、鵝毛等比較便宜的材料,製作被子。用布縫製一個類似被罩的東西,然後將這些材料填充進去,做成被子過冬。其實就是現代人用的鴨絨被、鵝絨被的雛形,所以說我們的老祖宗是極有智慧的。但是窮人們就沒這麼命好了,只能用麻料製作了被罩,然後採集一些柳絮楊絮的東西來填充,還有的用蘆葦的蘆花,或者用稻草來填充,這些材料的保暖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當然所用材料也是受生活地區限制的,就像南方,是盛產絲綢的地方,被料是採用絲綢製作的,又軟又輕,想想杜甫的「布衾多年冷似鐵」,這就很是幸福了。而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們常年打獵,最不缺的就是皮毛,所以他們的被子一般多是採用動物的皮毛來做的,而且北方嚴寒,絲綢被子對他們而言沒有皮毛被子來得實用。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棉布、棉花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那是明朝時的事了,在這裡必須要為朱元璋點贊,苦出身的他下令全國強制種棉花,就這樣棉花的種植在全中國普及推廣開來,之後普通老百姓終於過上了蓋著棉被過冬的日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煙雲 的精彩文章:

閏土的孫子如今怎麼樣了?依然為魯迅工作,卻不再為生計所困
最「自信」的鄰國,一再挑釁,中國鐵了心要教訓一頓!

TAG:歷史煙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