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制刀工藝到底有多差?還要向倭寇學習「倭刀」製造工藝

明朝的制刀工藝到底有多差?還要向倭寇學習「倭刀」製造工藝

蠻夷入侵最令人心疼的事情,不是對當地人的支配,而是對文化的摧殘。在古時候,每一次戰爭,官兵在戰勝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收集錢財、物資,而對於文獻、書籍、當地人文這些東西,燒毀不計其數,這就導致很多文化在中間出現過斷層。

比如在秦漢時期已經出現更容易耕種的犁具,然而中間的三國,讓這些文化遺失,以至於到了唐朝,這種明明更先進耕種的工具,在唐朝的文獻中沒有過記載。沒有先進的技術,加上大唐又是天災人禍不斷,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也是可以理解了。

在這種局面下,唐朝的軍工業卻意外發達,唐刀是當時鍛造藝術極發達的國家。在後來朝鮮半島與日本一戰中,日本武士刀具雖然鋒利,可是耐磨效果完全不及唐刀。因此在日本戰敗之後,才有了後來日本派使者出訪大唐,向大唐學習技術,同時也是這時得到了大唐的制刀工藝。

然而悲哀的是,大唐滅亡之後,經歷中華歷史上最慘痛的一個時期——五代十國。

在五代十國時,漢人遭難已經是件很悲哀的事情了,更更加為禍千年的是,唐朝的許多文獻、製造工藝,大多在這個時期被毀,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沒有在出現過唐刀這種東西。

直到明朝,倭寇開始影響大明海岸線時,明朝還得像倭寇學習「唐刀」的製造方式。

(武士刀)

《續文獻通考》中的《兵器》有記,軍器局以「倭刀」作為軍備,明武宗年間「兵仗局」還有製造「倭腰刀萬二千把,長柄倭滾刀二千把」,來做為軍備武器。在《明會典》中,一樣有記載「倭腰刀」這一名目。

日本的武士刀脫胎於「唐刀」,哪怕是經過幾個朝代的更替,唐刀在武士刀中的影子依舊不可磨滅。然而大明還需要向武士刀學習「唐刀」的製造工藝,這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戚家刀)

不過大明製造的武士刀工藝,並非是一味的仿製,而是有了不斷的創新,其中戚家刀就是在武士刀的基礎上,將其改造成了更適合戚家軍使用的器械。

原本的武士刀更加鋒利一點,這樣的刀具適合單人作戰,也容易劈開日本武士的鎧甲。不過武士刀有個弊端,就是這樣的製造工藝更加繁雜,需要的造價也就更高,不利益普及使用。而戚家刀在改造之後,加強了功效、降低了製造成本,將戚家刀打造成適合團體作戰的武器。

在戚家刀出現之後,隨著而來的還有配套的刀法,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都有編著此類刀法。

要是文化傳承不斷,早那麼幾百年的時間,中國大地上就該出現飛機大炮了,這裡有戰爭的錯,也有一些帝王干涉,才導致科技無法發展的結果。

..............................................

太平天國失敗後,20多萬人逃到這個小鎮,到死不願與清政府和好

西遊記中居然也有「女尊」的思想,孫悟空這話一出,妖精懵了

千辛萬苦成了皇后,卻和婆婆是仇敵關係,生前辛苦,死後還遭掘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子小白 的精彩文章:

4位險些統一天下的「皇帝」,最終卻功敗垂成,李自成最慘
申公豹坑了截教那麼多人,為什麼通天還肯讓他頂替多寶的位置?

TAG:公子小白 |